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与故障自愈技术
信传明 王飞
滨州绿通热电有限公司 山东省滨州市 256600
一、引言
智能电网的建设离不开智能变电站,其中二次系统承担着对一次设备实施监控、调节、防护和计量的重任,对确保变电站的安全与稳定运行极为关键。鉴于二次系统涉及大量设备及复杂网络,其可靠性面临不少挑战。二次系统故障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干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因此,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评价,并探索有效的故障恢复策略,具有显著的实践价值。
二、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可靠性评估
2.1 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为确保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进行全面评价,指标应涵盖系统的整体性能和运行状况。这涉及到以下几方面:首先,评估设备的可靠性,如考量设备的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和平均维修时间(MTTR),以判定单一设备的可靠性能;其次,对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测量,包括系统的可用性和可靠性,这体现了系统在预定时间段内执行规定功能的能力;最后,关注功能的可靠性,例如保护功能动作的准确性和控制功能执行的成功率,以此评定系统各项功能的可靠程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能更精确地评价二次系统的可靠性。
2.2 评估方法
2.2.1 故障树分析法
故障树分析法(FTA)是一种常用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它从系统的故障状态出发,通过逻辑推理找出导致故障发生的所有可能原因,并用故障树的形式表示出来。通过对故障树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确定系统的薄弱环节,计算系统的故障概率等可靠性指标。例如,在分析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保护功能故障时,可以构建以保护拒动或误动为顶事件的故障树,逐步分析导致该故障的各个底事件,如保护装置硬件故障、软件错误、通信中断等,并计算各底事件对顶事件的影响程度。
2.2.2 贝叶斯网络法
贝叶斯网络法结合了概率论和图论的知识,能够有效地处理不确定性信息。它通过建立节点之间的因果关系网络,利用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进行推理,从而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由于设备状态存在不确定性,贝叶斯网络法可以很好地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对于二次系统中的通信网络,节点可以表示不同的通信设备或链路,边表示它们之间的依赖关系,通过收集设备的历史故障数据和运行状态信息,确定节点的先验概率和条件概率,进而评估通信网络的可靠性以及对整个二次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三、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自愈技术
3.1 故障自愈技术原理
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自愈技术的核心在于实时监控系统运行,迅速识别故障并实施自动修复,确保系统稳定运行。这一技术涵盖四个主要步骤:首先是故障检测,通过持续监测电气参数和设备状态,识别系统是否存在故障;接着是故障诊断,对已识别的故障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故障的具体类型、位置和成因;然后是故障隔离,将受影响的设备或区域与系统其他部分隔开,防止故障蔓延;最后是故障恢复,根据诊断结果采取行动,如切换至备用设备或调整系统参数,以使系统恢复正常操作。
3.2 故障检测技术
3.2.1 基于数据驱动的检测方法
随着智能变电站中数据采集和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检测方法得到广泛应用。该方法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建立系统正常运行时的数据模型,当实时数据与模型出现较大偏差时,判断系统可能发生故障。例如,利用机器学习中的支持向量机(SVM)算法,对二次系统中保护装置的采样数据、动作信号等进行训练,构建正常运行状态下的模型,当实时数据与该模型的匹配度低于设定阈值时,发出故障预警。
3.2.2 基于模型的检测方法
基于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是根据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或物理模型,通过比较实际系统输出与模型输出的差异来检测故障。例如,对于二次系统中的通信网络,可以建立基于网络拓扑结构和通信协议的模型,实时监测网络流量、数据包传输延迟等参数,当这些参数与模型预测值不符时,判断网络可能存在故障。
3.3 故障诊断技术
3.3.1 专家系统诊断法
专家系统诊断法是将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以规则的形式存储在知识库中,通过推理机对故障现象进行推理分析,得出故障诊断结果。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故障诊断中,专家系统可以包含保护装置故障诊断规则、通信故障诊断规则等。例如,当保护装置发出异常告警信号时,专家系统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结合其他相关信息,如采样值是否异常、装置硬件状态等,判断故障原因是保护装置硬件故障、软件错误还是外部干扰等。
3.3.2 神经网络诊断法
神经网络以其卓越的自适应学习和模式识别功能,特别适用于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复杂故障的诊断。通过学习海量的故障样本,神经网络能够建立起故障特征与故障类别之间的对应关系。比如,使用多层感知器(MLP)神经网络,可以以二次系统中不同设备的故障特征参数,包括电压、电流、功率等电气量的变化,以及设备的温度、振动等状态量作为输入。经过训练,该神经网络能够在接收到新的故障特征数据后,迅速且精确地给出故障类型的诊断结果。
3.4 故障隔离与恢复技术
3.4.1 冗余技术
冗余技术是实现故障隔离与恢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中,采用设备冗余和网络冗余等方式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例如,保护装置可以采用双重化配置,当一套保护装置发生故障时,另一套保护装置能够继续工作,实现故障隔离和保护功能的不间断运行;通信网络可以采用双网冗余结构,当主网络出现故障时,备用网络自动切换,确保数据的正常传输。
3.4.2 自适应重构技术
自适应重构技术是根据故障情况对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自动调整和重构,以恢复系统的正常运行。例如,当二次系统中的某个设备发生故障时,系统可以自动调整数据传输路径,将原本由故障设备处理的数据重新分配给其他正常设备;或者根据故障诊断结果,自动修改保护装置的定值和逻辑,使其适应新的运行状态,实现系统的自愈。
结语
评估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及其故障自愈技术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并运用先进的评估技术,能够精确了解二次系统的可靠性状况,识别系统的弱点,为系统的优化和升级提供支持。此外,故障自愈技术的实施能够在故障发生时迅速进行检测、诊断、隔离和修复,显著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随着技术的进步,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可靠性评估和故障自愈技术将持续进步和创新,为智能电网的进步提供更有力的支持。未来,需继续深化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二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以满足电力系统不断增长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左亚芳. 变电站二次系统典型异常及故障100 例[M]. 中国电力出版社, 2017.2. 谭金龙, 南东亮.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自动测试系统研究[J].电工技术, 2021, 022(1).3. 陈海涛. 基于数据驱动的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寿命与可靠性预测研究[A]. 2020.4. 梁文武, 朱维钧, 李辉, 等. 基于粗糙集的智能变电站保护设备仿生故障诊断方法[J].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2021, 21(1): 132-140.5. 唐栋, 刘通. 提高 10kV 供电系统可靠性[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5,0z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