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路径研究

作者

乔宇

黑龙江省大庆市肇州县教育科学研究所 166400

幼儿阶段是好奇心与探索欲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探究兴趣不仅影响当下的认知发展,更对未来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及终身学习态度产生深远影响。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深化,国际课程更新趋势愈发强调以兴趣为导向的学习模式,而我国《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亦明确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一、当前幼儿探究兴趣培养面临的挑战

(一)教育实践重知识轻兴趣导致探究活动形式化

当前幼儿探究兴趣培养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知识灌输与兴趣激发之间的失衡。部分教师受传统教育模式影响,将探究活动异化为知识点的单向传递,过度依赖标准化教材中的预设方案,导致活动设计脱离幼儿真实生活经验与兴趣需求。例如,在科学探究环节中,教师往往按照教材步骤引导幼儿“验证”既定结论,而非鼓励其自主观察、提问与实验,使探究过程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这种模式忽视了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能动性,抑制了其好奇心与问题意识的自然生长。同时,标准化教材的统一性难以适配不同幼儿的认知水平与兴趣偏好,部分教师为追求“教学效率”统一推进活动进度,导致兴趣薄弱或能力较强的幼儿逐渐失去参与热情,探究活动最终流于表面,难以真正激发幼儿持续探究的动力。

(二)家庭教育超前学习挤压幼儿自主探究空间

家庭教育领域中,“超前学习”现象正成为幼儿探究兴趣培养的另一重阻碍。部分家长受社会竞争压力与教育焦虑驱动,将早期教育等同于知识积累,过早为幼儿安排识字、计算、外语等学科化学习任务,甚至将小学课程内容下移至学前教育阶段。这种“揠苗助长”式教育不仅占用了幼儿大量自由游戏与自主探索的时间,更使其学习行为异化为满足家长期望的“任务”,而非源于内在兴趣的主动选择。例如,幼儿在家长要求下反复练习书写或背诵,逐渐将学习与“压力”“枯燥”关联,削弱了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欲望。此外,家庭中“结果导向”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压抑了幼儿的探究勇气,使其因害怕犯错而回避深度思考,最终导致内在学习动机与探究精神的双重流失。

二、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路径

(一)优化教育实践,构建兴趣驱动的探究活动新范式

传统教育实践往往陷入知识灌输的窠臼,将幼儿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严重抑制了他们的探究兴趣与创造力。要突破这一局限,关键在于以幼儿兴趣为支点,重构探究活动设计逻辑,让学习自然发生。教师要学会转变“教材中心”的固有思维,将视角转向幼儿鲜活的日常生活。通过日常细致观察幼儿在游戏、交流等活动中的表现,以及与他们进行真诚平等的互动对话,敏锐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兴趣火花。比如,在一次户外活动中,教师发现孩子们围在花坛边,对“蚂蚁搬家”这一现象表现出持续且强烈的好奇,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蚂蚁的行进路线、搬运的食物等。基于此兴趣点,教师可以精心设计“昆虫王国探秘”项目。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积木、磁铁、树叶、小石子等低结构材料,鼓励他们搭建昆虫的“家”,模拟昆虫的生活场景。让幼儿们充分发挥想象,有的用积木搭出了蚂蚁的“地下宫殿”,有的用树叶为蝴蝶制作了“遮阳伞”。教师则可以穿梭其中,适时抛出“蚂蚁是怎么找到食物的?”“不同昆虫的翅膀一样吗?”等追问式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至关重要。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热情、探究深度,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当发现幼儿对昆虫的防御机制产生兴趣时,便增加相关实验环节,让探究过程始终与幼儿兴趣紧密相连,激发他们持续探究的动力。

(二)协同家庭教育,重塑支持自主探究的家园共育生态

当下,家庭教育中“超前学习”之风盛行,幼儿被迫过早接触超出其认知水平的知识,这严重挤压了他们自主探究的空间,抑制了探究兴趣的发展。要破解这一困境,构建家园双向赋能的共育模式势在必行。幼儿园应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通过举办家长沙龙、案例分享会等活动,帮助家长深刻理解探究兴趣对幼儿认知发展的核心价值。例如,在一次家长沙龙中,教师分享了这样一个案例:幼儿小宇在自由探索中发现了磁铁的奥秘,通过不断尝试和思考,他不仅了解了磁铁能吸铁的特性,还主动探究了磁铁的两极。这一过程极大地锻炼了他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这可以让家长们直观地认识到自主探究比单纯的知识灌输更能促进幼儿的成长。此外,幼儿园还可设计“家庭探究任务包”,像“影子变化记录”“厨房里的溶解实验”等生活化项目,指导家长以“观察者”身份陪伴幼儿完成探究。在“影子变化记录”任务中,家长和幼儿一起在不同时间段观察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变化,家长通过“你觉得为什么影子会变呢?”等引导性语言,激发幼儿的思考。同时,建立家园沟通闭环至关重要。幼儿园可以定期通过成长档案、视频记录等方式反馈幼儿在园探究成果,邀请家长参与活动评价。例如,一位家长在看到孩子在园探究活动的视频后,惊喜地发现孩子的专注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从而更加坚定了支持孩子自主探究的决心。此外,教师还应指导家长掌握“留白教育”艺术,为幼儿设置“自由探索时间”,让他们在试错与调整中积累探究经验,形成良性循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探究兴趣培养路径的探索中,我们明确了优化教育实践、协同家庭教育两大关键方向。通过重构以兴趣为导向的探究活动、转变家长教育观念、构建家园沟通闭环等举措,能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探究环境。未来,还需持续深入研究与实践,不断优化培养策略,让幼儿在充满趣味与挑战的探究中,绽放无限的学习潜能与创造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伟清.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情感支持对幼儿探究兴趣的影响研究[J].科普童话, 2025(34).

[2] 何甜甜.幼儿科学探究兴趣的激发和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