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曾靖
湖南省衡阳市耒阳市五里牌中学
引言:支架的原意是建筑行业当中的脚手架,知识像一座建筑,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也是不断进行搭建和体系构建的过程。在支架式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教师的关键不在于教,而是应当适时的进行引导和推动,使得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导下一步一步踏上新的台阶,最终完成学习目标。在高中地理教学当中,实施支架式教学,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能够根据地理这门学科的特点来,使得课堂更加生动和趣味。
一、设置对比支架,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对比教学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来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知识深化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搭建对比支架,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其他形式的对比,如图像对比、案例对比等,不论采取何种对比策略,教师都应注重启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通过对比分析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效果。
在搭建对比支架开展学习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从地域地理的对比入手,比较不同地区间的地理特点,让学生发现它们之间的异同,从而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例如,可以对比不同洲际、不同国家/地区的地点,比较它们的地貌、气候、资源和人口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的形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对地区发展的影响。接着,教师可以以时间轴作为对比的主要依据地理现象和人类活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理现象的演变过程和发展趋势。教师可以对比不同时间段的地理气候数据,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气候变化的规律,思考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及其对地球的影响。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结合空间对比开展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空间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可以对比不同城市或地区的人口分布图、交通网络图等,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发展特点,思考其对居民生活、经济发展和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影响。通过搭建对比支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力,提高他们在地理学习中的成绩和兴趣。
二、设置问题探究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
问题探究式支架是一种基于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解决问题和思考过程中的积极参与,以及师生之间的合作互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提出——合作学习——实践探究——能力培养的模式开展问题探究式教学: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鼓励学生组成小组,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让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提出各种地理问题,并组织他们进行探究研究。例如,让学生围绕“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这一问题展开探究,进行实地调查和数据分析,从而深入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还可以设置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开展地理项目,如“我们所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地理教学中的重要理念,通过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问题导向、学生合作、实践体验和思维能力培养等原则的应用,探究式支架教学能够使地理课堂更具有活力和创造力。
三、设置图表支架,促进学生理解与内化
图表支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概括性,不仅能够画化繁为简,同时也能够突出重点,是高中地理支架式教学中常见的主要支架之一。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需要利用图文结合地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传统的地理教学当中,往往部分教师对于教学中的图册出现不重视的情况,这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经常会出现困惑,而图表支架是教学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图表支架使用图表等视觉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数据的工具,它能够将复杂的地理知识和概念通过图表的形式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帮助学生整理和归纳信息,形成对地理知识的系统性认识。
地图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图表支架之一,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使用地图,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地理位置、陆地分布、国界划定等内容,帮助学生形成对于地球的整体认识,也可以通过地图展示城市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现象。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地理数据。例如,在教学气候变化时,可以通过气候图表展示各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另外,在人口分布和发展规律方面,可以利用统计图表展示各地区的人口数量和经济发展水平,帮助学生理解人口与经济的空间分布规律。示意图通过图形、符号、箭头等形式展示地理过程和地理原理,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例如在教学地理板块构造过程时,教师可以使用示意图展示板块运动的方向和速度,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质构造的变化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
四、构建评价支架,巩固学习内容
仅仅进行知识传授是不够全面,适当的构建评价支架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完知识以后进行巩固。在建立评价支架的过程当中,教师首先可以利用贯彻学生日常学习的常规测试方法,学生可以通过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回答相关问题,这样一来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教师也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举行演讲比赛,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考察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除了学生单独方面的评价,教师还可以结合项目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来开展整体性的评价。项目制评价是更加注重实践和综合能力,教师可以给学生设计一些实地考察或实践项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理原理,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小组,完成一些小组项目。在项目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合作,分享资源和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结束语:优化教学支架,促进精准教学是一个关注目标,学情,思维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过程。因此,教师需要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搭建一些有效的支架,以达到精准的教学帮助学生能够达到高阶的思为提升,使得地理教学有目标,有空间,有增量。
【参考文献】
[1]张小琴.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教学[J].学园, 2022,15(29):48-50.
[2]胡飞.有效搭建“支架” 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J].成才之路, 2021,(25): 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