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促进产业振兴的路径探析

作者

崔金蕊

射阳县盘湾中学 江苏盐城 224300

摘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盐城作为农业与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盐城乡村文旅融合的现状、优势与面临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融合模式单一、专业人才匮乏等,探讨了促进盐城乡村文旅融合推动产业振兴的具体路径,包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合模式、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等,旨在为盐城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产业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文旅融合发展作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提升乡村居民生活质量、传承乡村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盐城市地处江苏沿海中部,拥有丰富的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历史资源,具备发展乡村文旅产业的独特优势。深入研究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促进产业振兴的路径,对于推动盐城乡村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与产业振兴的现状

盐城凭借其丰富的湿地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成为全球候鸟迁徙的重要节点,为生态观光旅游提供了优越条件。同时,盐城还拥有众多古村落和传统农耕文化,为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提供了坚实基础。近年来,盐城积极推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例如,大丰荷兰花海和东晋水城等景点通过独特的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此外,盐城还建设了旅游道路、停车场等基础设施,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并开发了乡村民宿、亲子农场等特色旅游产品,丰富了乡村旅游业态。一些乡村地区还依托特色农产品,发展了观光采摘和农产品加工体验等产业,实现了文旅与农业的融合。

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促进了就业和农民增收,还通过旅游市场的推广,使特色农产品实现了增值销售,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来源。总体来看,盐城在乡村文旅融合与产业振兴方面已初见成效,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二、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促进产业振兴面临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部分乡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道路状况较差,停车场、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不足,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此外,数字信息技术在乡村旅游中的应用还不够广泛,缺乏智慧旅游设施,影响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二)融合模式创新不足

目前,盐城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模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观光旅游和简单的农事体验为主,缺乏深度和广度的融合。文旅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不够紧密,在推动产业联动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三)专业人才匮乏

乡村文旅融合发展需要既懂旅游管理又了解乡村文化的专业人才。然而,盐城乡村地区普遍存在人才短缺问题,缺乏专业的旅游规划、营销和管理人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品牌建设力弱

盐城乡村文旅产业虽然有一定的资源基础,但在品牌建设方面还有待加强。整体缺乏统一的宣传推广,导致乡村文旅品牌形象不鲜明,市场影响力较小,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

三、盐城乡村文旅融合促进产业振兴的路径

(一)提升旅游服务品质,筑牢文旅融合基础

1. 完善交通与配套设施

盐城通过优化乡村道路网络、增设旅游专线班车及智慧停车系统,提升游客通达性。例如,蟒蛇河水上文化生态廊道规划了24个主题服务驿站和露营基地,串联大纵湖、三胡故里等景点,形成“路景交融”的生态旅游网络。同时,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游客服务中心、公共厕所等,提升游客体验。2024年,黄海湿地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导览系统覆盖率达90%,实现游客“一键游览”湿地生态。

2. 优化住宿与餐饮服务

鼓励发展特色民宿和乡村客栈,如恒北村通过改造连体别墅和农民公寓,打造“春赏花、夏沐绿、秋摘果、冬泡泉”的休闲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同时,扶持本地农家乐升级,引入知名餐饮品牌,形成“可带走的产品、可体验的项目、可享受的美食”产业链。例如,草房子景区推出“文学主题宴”,将淮剧文化融入餐饮场景,游客满意度提升35%。

(二)创新融合模式,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1. 深化“农业+文旅”融合

依托特色农业资源,开发农事体验、采摘观光等项目。例如,大丰荷兰花海通过花卉景观与亲子农事结合,年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户年均增收2.8万元。恒北村以万亩梨园为核心出梨文创、梨宴等衍生品,开发七级延伸产品,年销售额突破1500万元。

2. 探索“文旅+多元业态”联动

推动文旅与体育、康养、会展等产业融合。草房子景区引入VR、AI技术打造沉浸式研学课程,年接待研学团超60个,营收增长85%;黄尖镇潮间带艺术村通过艺术展览和咖啡体验,吸引年轻客群,形成“自然+艺术”新场景,年游客量达30万人次。此外,盐城奥体中心举办“玉麒麟CSGO高校联赛”,单场直播观众超百万,推动“电竞+文旅”模式落地。

(三)强化人才与品牌建设,增强内生动力

1. 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

与本地高校合作开设乡村旅游管理课程,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例如,恒北村通过激励政策吸引村民参与民宿经营,并引入非遗传承人开设瓷刻、麦秆工坊,提升文化服务质量。2024年,盐城市文旅局开展“乡村文旅带头人”培训计划,累计、手工艺人等专业人才超2000人。

2. 打造区域文旅品牌矩阵

整合资源推出“探秘自然遗产”“戏水湖荡湿地”等5条主题线路,通过节庆活动(如恒北梨花文化节)和数字化营销(如短视频推广)扩大品牌影响力。2024年盐城4A级以上景区游客量同比增长35.9%,品牌效应显著。同时,利用“学习强国”平台推广恒北村非遗瓷刻技艺,相关视频点击量超500万次。

(四)完善政策与生态保护,保障可持续发展

1. 加大财政与政策支持

出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创新。例如,燕舞集团整合全市资源,推动世遗资源向旅游产品转化,打造“东方卡托维兹”电竞品牌,年产值达3亿元。对参与乡村旅游项目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2024年全市减免税费超1.2亿元。

2. 坚持生态优先与文化传承

在开发中注重湿地、古村落保护,如蟒蛇河廊道通过生态修复构建“水、路、田、林”融合网络,生物多样性提升20%。西溪景区将董永传说、发绣等非遗融入旅游场景,活化文化资源,年非遗体验游客量超80万人次。此外,建立盐城市职工劳模疗休养基地,将康养旅游与生态保护结合,形成可持续发展闭环。

四、结论

盐城凭借丰富的人文自然资源,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融合模式、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强化品牌建设等路径,可以有效促进盐城乡村文旅融合,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未来,盐城应进一步挖掘乡村文旅资源的内涵,拓展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让乡村文旅产业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万建军.胡文萍,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经济驱动农村产业融合的机理与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23(08):22-24.

[2]刘鹏.谭雨婷.朱远征,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旅游优化提升研究——以盐城市盐都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22(14):38-42.

本文系2025年盐城市社科应用课题“深化改革背景下盐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策略研究”的阶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