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宋正霞 成慧丽
大名县实验小学 056900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丰富的艺术资源和教育价值。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阶段,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途径,若能巧妙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不仅能丰富美术教学内容,还能让学生从小接触和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然而,当前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探索有效的融入策略。
一、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前小学低年级美术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占比相对较少,且多以成人视角选择内容,缺乏童趣。融入传统文化后,可将剪纸、泥塑、风筝绘制等民间艺术形式引入课堂,通过“玩中学”“做中学”打破传统美术课的单一模式。例如,在“泥塑小动物”课中,引导学生制作传统生肖泥塑,结合“老鼠娶亲”的民间故事设计造型,让学生在捏、揉、塑的过程中体验传统工艺的乐趣,同时提升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的融入策略
(一)游戏化教学,激发参与兴趣
将传统文化元素巧妙融入美术游戏,能为学生开启一扇充满趣味与文化韵味的独特学习之门,让他们在尽情玩耍的过程中,深切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传统纹样”的教学环节里,精心设计“纹样找朋友”的配对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前准备好对称的剪纸纹样卡片,像一半是灵动飘逸的蝴蝶纹,另一半则是娇艳绽放的花朵纹。游戏开始,学生们睁大好奇的眼睛,仔细观察卡片上图案的对称性,凭借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思考力,努力为纹样找到匹配的另一半。当成功配对的那一刻,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通过这个有趣的游戏,学生们不仅在欢乐中理解了传统纹样所蕴含的对称美,更对传统纹样的精妙设计有了直观而深刻的感受。而在“民间玩具”创作活动中,模仿“泥哨”的制作过程则别有一番趣味。引导学生用色彩斑斓的橡皮泥,尽情发挥想象,捏制出简单的动物造型,或是活泼可爱的小鸟,或是憨态可掬的小狗。接着,再小心翼翼地在底部扎出小孔,鼓起腮帮子尝试吹出声音。当清脆的声响在教室里回荡,学生们兴奋不已,真切地体验到了传统玩具“玩赏结合”的独特特点。这种将传统文化融入美术游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轻松愉悦地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情境创设,拉近文化与生活的距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通过故事、表演等生动有趣的方式创设传统文化情境,宛如为学生搭建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引领他们步入传统文化的奇妙世界,在身临其境的代入式体验中深刻理解文化的内涵。在“端午节美术”教学里,教师精心装扮成“屈原爷爷”,这一独特的形象瞬间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动人传说,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仿佛穿越回了古代,与屈原一同感受着家国情怀。随后,教师引导学生用彩纸折出一个个小巧玲珑的“小粽子”,再拿起画笔描绘出气势磅礴的“龙舟”。完成作品后,学生们还兴致勃勃地为作品编创“龙舟比赛”的小故事,有的描述激烈的比赛场景,有的刻画选手们的拼搏精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更在故事创作中对端午节的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而在“京剧脸谱”教学中,播放京剧片段《大闹天宫》中孙悟空的精彩表演,那灵动的身姿、丰富的表情瞬间抓住了学生的心。学生们纷纷模仿孙悟空的表情和动作,欢声笑语回荡在教室。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孙悟空“勇敢”“聪明”的特点设计脸谱颜色,红色象征勇敢,金色代表智慧。学生们发挥想象,精心绘制,使抽象的脸谱文化与具体的情感体验紧密结合,真切感受到了京剧脸谱艺术的独特魅力。
(三)多感官参与,深化文化感知
调动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能让他们全方位、沉浸式地体验传统文化,使抽象的文化变得鲜活可感,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传统乐器美术”教学中,一场奇妙的感官之旅就此开启。教师先播放古筝、笛子演奏的简单旋律,那悠扬婉转的音符如潺潺溪流,又似林间鸟鸣,在教室里轻轻流淌。教师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聆听,然后描述“听到音乐像看到了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有的学生说“古筝声音像流水,是蓝色的波浪线”,有的觉得“笛子声音像小鸟在飞,是绿色的弧线”。随后,学生们拿起画笔,将脑海中丰富的听觉感受转化为绚丽多彩的视觉表达,在画纸上尽情挥洒创意。与此同时,教师详细介绍乐器的外形特点,让学生观察古筝长方形的琴身、整齐排列的琴弦,触摸笛子光滑的长条形管身,感受其独特的质感。而在“传统纺织”体验活动中,学生们迎来了触觉的盛宴。教师提供简单的织布玩具,如迷你织布机和彩色毛线。学生们好奇地摆弄着,尝试将毛线在经纬线间穿梭编织。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经纬线”相互交织的奇妙,体会到了传统纺织工艺的精妙。之后,学生们再用纸条粘贴的方式创作“织布图案”,把刚刚触觉上的独特体验,转化为一件件充满创意的美术作品,进一步加深了对传统纺织文化的理解。
三、结语
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游戏化教学、情境创设、多感官参与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实现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更多有效的融入策略,推动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丽娟.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课程的价值与实践[J].读写算,20 25,(19):139-141.
[2]周秀芳.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J].天津教育,2025,(15):146-149.
[本文系邯郸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4 年度一般课题“小学低年级美术教育中传统文化融入与实践的研究”(课题编号24YB068)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