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教学初探

作者

王红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白城 137000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跨学科教学”被视为解决教学问题的关键策略。道德与法治的本质早已融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它们与语文、科学、美术等学科自然相联——对公共秩序的理解需要依托实际生活场景(科学)及语言表述(语文)的结合,而对文化传承的认识则依赖于艺术审美(美术)和历史背景(语文)的融合。跨学科教学法是冲破学科界限的有效手段,它以教材内容为核心,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联结起来,使学生能通过多样化的媒介感知、理解并吸收那些抽象的价值观念。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教学的探讨,不仅是对课程改革需求的积极回应,更是实现德育实际效果的具体实践。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教学意义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跨学科教学,对于教材的实际应用及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这种方法使得道德观念和法治教育变得生动具体,帮助学生实现从知识理解到内心认同,最终到行动实践的转变。

从学生感受角度出发,跨学科教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需求。例如,针对“多样的交通和通信”单元,如果老师仅限于交通规则的讲述,学生可能难以深刻理解。但当结合科学课程中交通工具的工作原理,学生便能够认识到交通规则对于安全的重要性;而融合语文课中的情景描写,学生便能记录下自己的交通体验,进而深化对通信文明的认识。这种融合多学科的授课方式,比单一的说教更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知识吸收方面,跨学科教学有助于学生实现知识的整合。如对于“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主题,通过语文课的汉字发展和书法练习,学生可以领略汉字的美感和文化价值;再结合美术课中的民族图案设计,使用汉字元素创作,从而加深对文化传承的理解。这样,学生不再孤立地记忆知识点,而是将其融入到整个知识体系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

在实现课程目标上,跨学科教学有助于核心素养的落地。例如,对于“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结合科学课的生态实验和美术课的环保海报设计,学生能在实践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培养责任感和担当意识,这正是课程追求的将价值认知转化为自觉行为的宗旨。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跨学科教学策略

(一)基于教材内容提炼跨学科主题

教师应深入解读道德与法治教材,探索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的关键知识点,并提炼出跨学科的主题。以“多样的交通与通信”单元为例,老师可以融合科学教材中关于交通工具原理和通信技术进步的相关内容,提炼出“科技引领交通通信变革”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生不仅能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探讨交通法规、通信礼仪等社会规范,还能在科学课程中研究交通工具的结构原理和通信信号的传输机制,从而实现知识的整合与应用。类似地,针对“美丽文字民族瑰宝”主题,老师可以结合语文课程中的汉字发展、书法艺术,以及美术课中的民族图案设计等内容,让学生从多个学科角度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加深对民族团结和文化传承的理解。在确定主题时,教师需充分考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确保主题既具吸引力又便于操作,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跨学科学习的热情。

(二)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促进学科融合

在进行跨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超越传统学科界限。例如,在“地球——我们的家园”这一单元,老师可以实施“守护地球生态家园”的项目式学习。学生们分组制定环保计划,在此过程中,他们需要应用科学课程中的生态学原理来审视环境问题,使用数学课上学到的统计技巧收集和分析数据,运用美术课教授的技巧设计宣传海报,并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讨论环保活动的社会价值和个人的责任。这种学习方式能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情境教学法也是一种有效手段,在讲解“我们的公共生活”这一部分时,教师可以创造商场、公园等日常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语文课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品德课的规则意识,亲身体验公共生活中道德与法治的实际应用,从而将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具体实践。此外,小组合作学习法也十分关键。教师应根据学科内容合理分配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融合不同学科的知识点,以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

(三)整合丰富教学资源拓宽学习渠道

老师要融合校园内外、网络与现实的教学资源,为跨学科教育提供坚实的支持。在校园内部,教师可以与图书馆、科技中心等专用场所协作,创建特色化学习区域。例如,在进行“传统节日”主题的学习活动中,图书馆可提供相关文献资料,科技中心则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体验节日习俗,提升学生的学习感受。在校园之外,积极利用博物馆、法庭、社区等社会资源,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结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深化对传统文化继承的认识;参与法院庭审旁听,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严肃性,与课堂上的法治教育形成互补。在线上,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学习平台和应用程序,例如“学习强国”儿童版、安全教育平台等,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视频和文章,从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课堂教学,打造一个全面、立体的跨学科学习体系。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教学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中,跨学科教学可以进一步拓展至生活化和情境化——例如融合社区参与和家庭交流等实际情境,使学科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相信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教育将凭借跨学科教学的优势,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成效,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将道德修养与法治观念融入自身成长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孙艳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华夏教师,20 25,(18):123-125.

[2]薛曼.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德育实效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25,(10):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