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背景下“双元制”助推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常元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0
摘要:在国家实施“中国智造2025”战略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背景下,服装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转变,进入数字化产业转型升级阶段,品牌战略意识不断增强,服装生产、运营和终端的智能化发展态势日趋明显。行业的变革迫切需要大量从产品设计到制作生产管理各环节、各层次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以及更全方位的生产管理、设计研发、技术升级、产业链管理、贸易流通、买手等多方面跨界人才。另外成衣定制符合当今人们的个性化着装需求,由此衍生出的量体师、着装顾问等技术+时尚产业的专业人才也存在很大的用人缺口。
关键词:跨界人才、“双元制”
一、项目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现有的服装从业人员普遍素质较低,专业设备更新化、智能化、专业化,使服装生产由制造到先进制造业、智能制造业转变,经营与销售的关联愈加紧密,需要大量生产一线的懂技术、会管理、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专业人才,服装的生产、跟单、贸易、销售方面人才缺口大,特别是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力方面,距行业和企业发展有一定差距,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需要进一步确定新目标、统筹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
一直以来企业的多角度、全方位参与是实现人才培养的核心所在。“双元制”,是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与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高职教育形式。这种培养方式较好地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知识传统与技能培训结合、企业与学校的结合。适应智能制造新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产教融合,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同时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围绕区域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强化校企合作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助力现代服装行业多元化人才需求。
二、基于智能制造背景的人才培养思路
基于服装行业当代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全面化、科技化要求进行定位,面向对服装行业当前就业三大方向服装生产、服装贸易、服装管理所关联的岗位,将专业技能、现代化生产流程、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有机结合,校企双元制人才共育,全过程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学生专业基础、应用能力训练,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设计、考核和管理;第二阶段校内进行生产性教学组织和生产,还原企业的真实案例,特别是企业一线技术和生产管理形式;第三阶段利用现代学徒制扩大合作企业的合作范围,与男装、女装、皮装、衬衫、童装不同企业展开多领域合作,利用学徒课程、岗位实习进行不同岗位的实训和岗位实践。满足服装行业的多元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
1.明确目标:以助力现代化企业多方位、高技能型人才需求为目标,以深化校企合作为纽带,始终坚持融入行业,植根企业,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现代化、智能化资源,多领域开展项目合作,构建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引领,以职业为发展的教学体系,组织实施一系列的实践教学活动。双元育人培养设计与生产、管理与贸易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保证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行业发展的同步性,满足行业不断进步发展的需要,形成有效的从产品设计、制造到应用层面的高、中、初级梯次技术技能人才队伍,满足地方经济服务,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转型的需要。
2.形成深度融合、紧密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一体化育人机制:完善和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基于典型工作过程和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打造互聘互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完善校企联合人才评价机制,实现优质、高效的创新型、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有效解决毕业生就业之后的岗位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实现院校专业教学与产业链条的真正接轨。
三、项目实施的具体措施
从企业需求出发,面向服装就业岗位和岗位群,充分发挥地方产业优势以及校企联盟优势,以智能制造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着力点,通过开展项目化和情景教学,突出核心能力培养,强化岗位能力训练。在与企业实战情境对接的过程中,针对关键性的技能培养环节安排实训内容,按照行业和企业的标准来进行操作和考核。实训上为学生提供模拟、仿真乃至真实的实习、实训环节,完成上岗前的职业培训与资格考核,助力企业改造升级,品牌实施战略下对人才的新需求,完成学生向企业员工的实际能力转换,在规格和质量上满足现代化企业的人才需求。
(1)构建双元制校企全程渗透融合的教学领域
采取“三引领、三结合、三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项目化、实战化、现代化”的教学实施战略,打造“应用型+技术型+创新型”符合当代智能智造下行业发展趋势下的人才发展需要。构建以企业项目为引领,工作任务为驱动,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企业的全程渗透、监督和实施。
(2)构建三位一体,创新型双元制人才共育
更新升级教学实训环境和软件系统,实施智能化设备、信息化教学、现代化实训、企业化实战的教学过程。多领域开展校企合作,将服装行业前沿的技术、设备、软件与企业项目、管理和生产有序结合,应用到实践教学中,提升整体实践能力。
(3)实施信息化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学
网络精品课展示服装行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版型以及拓展内容,为学生提供课后学习、在线课堂、能力拓展的互动平台。实训课堂录播系统实现线下学生的在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实训效果和师生的整体实战水平,同时利用校企双平台进行文化和素质育人,导入职场育人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员工素养。
(4)“现代化技术”+“智能化科技”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
项目化实战教学是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充分系列现代化智能化设备,还原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和岗位体验,开展项目化教学,着重强化实践环节和应用拓展环节。学生体验高水平的生产和管理,体验岗位技能训练,增进专业素质和就业能力,拓宽学生的就业领域和创新精神,满足企业不同层次、多元化人才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