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支架类型的选择与运用

作者

费娜娜

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第六小学 726000

引言

小学中段学生正处于从写话向习作过渡的阶段,面临 “写什么”“怎么写” 的困境。习作支架作为辅助工具,能为学生搭建学习阶梯。本文从常见的习作支架类型、选择支架的依据及运用策略入手,分析其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的实践路径,旨在帮助教师科学运用支架,提升习作教学实效。

一、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常见的支架类型

(一)示范类支架

示范类支架通过具象化的范例为学生提供写作参照,尤其适合中段学生模仿学习的特点。在写 “我的动物朋友” 时,呈现的范文片段不仅描写小猫 “圆溜溜的眼睛像两颗绿宝石”,还标注 “用比喻写出眼睛特点” 的旁批,同时附上教师下水文的写作过程视频 —— 从观察自家小狗摇尾巴的动作,到思考 “怎么写出它的热情”,最后形成 “每次我回家,它就像小炮弹一样冲过来,尾巴摇得像个小马达” 的句子。这种范例不仅展示 “写了什么”,更揭示 “怎么想到的”,让学生明白优秀习作源于生活观察。此外,还可提供 “反例示范”,如展示 “它很可爱” 的笼统描写,再对比 “它舔我手心时,舌头像小刷子一样痒痒的”,让学生直观感受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二)问题类支架

问题类支架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模糊的印象中提炼写作素材。在 “写一次家务劳动” 的习作中,设计阶梯式问题:“你做的是什么家务?”“刚开始做时,手忙脚乱的样子像什么?”“当你看到成果时,心里像吃了什么一样甜?”“家人说了什么让你印象深的话?”。这些问题从整体到细节,从动作到感受,帮助学生回忆被忽略的场景。比如学生写 “洗碗”,在问题引导下,会想起 “洗洁精泡泡沾到脸上,凉丝丝的”“碗滑溜溜的差点掉地上” 等细节。相较于直接让学生 “写具体”,问题支架像一把梳子,帮学生梳理零散的记忆,让 “不知道写什么” 的学生能顺着问题找到可写的内容,尤其适合中段学生思维零散的特点。

二、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支架类型的选择依据

(一)依据习作目标选择

习作目标决定了支架的功能指向,需精准匹配才能发挥作用。若目标是 “写清楚植物的生长变化”,可采用 “观察日历支架”,让学生按周记录 “3月 10 日:种子裂开小缝”“3 月 17 日:长出两片圆叶子”,再配上简单图画,确保能按时间顺序写清楚变化。当目标是 “写出人物的特点” 时,选用 “特点标签支架”,提供 “爱笑 / 爱助人 / 急性子” 等标签,让学生勾选后,填写 “能体现这个特点的一件事”“最能代表特点的一句话”,避免写成流水账。若目标是 “学习运用拟人手法”,则设计 “拟人动作清单支架”,列举“跳舞、唱歌、招手” 等动词,引导学生写 “小草从土里探出脑袋”“花儿在风中点头”,使支架直接服务于具体目标的达成。

(二)依据学生认知水平选择

学生的写作基础差异要求支架具有层次性。对害怕写作的学生,用 “句子积木支架”,提供 “当 _时,我_ ____”“像 _____一样” 等句式积木,让学生选择拼接,如 “当老师表扬我时,我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对能写通顺句子但缺乏结构的学生,采用 “段落拼图支架”,将 “开头写什么”“中间举个例子”“结尾说感受” 的提示制成卡片,让学生排列组合后填充内容。对写作较好的学生,使用 “留白支架”,如写 “一次实验” 时,只给 “猜想 —操作 — 意外 — 发现” 的关键词,让学生自主补充细节,甚至鼓励他们调整顺序。

三、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支架的运用策略

(一)支架使用的梯度性

支架的运用需遵循 “扶 — 放” 渐进原则,避免学生产生依赖。初学写 “秋天的校园” 时,先提供 “五感细节支架”:“银杏叶的颜色像 ____,形状像______”“风吹过树叶,声音像______在______”,让学生填空。经过 2-3 次练习后,换成 “关键词支架”,只给出 “颜色、声音、气味、人们的活动”,让学生围绕关键词自主写句子。再往后,用 “思维导图支架”,中心画校园,分支让学生自己填 “操场、花坛、走廊” 等地点,每个地点旁写一个特点。最后一次习作,只提 “写校园里让你觉得秋天最美的地方”,完全撤去支架。每次撤去一点支撑,像学走路时逐步松开扶着的手,让学生在有安全感的前提下,慢慢学会独立写作。

(二)支架与生活的关联性

将支架扎根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能降低写作的陌生感。写 “我的课余生活” 时,设计 “生活照片支架”,让学生带来周末活动的照片,支架表格分为 “照片里的我在做什么”“当时心里想什么”“如果给照片起个名字”。学生看到自己爬山、画画的照片,更容易回忆起 “爬到半山腰时,腿像灌了铅一样”“颜料不小心蹭到脸上,妈妈笑我像小花猫” 等细节。在 “写一种水果” 的习作中,用 “实物观察支架”,让学生带苹果、橘子等水果,支架提示 “摸一摸皮的感觉像什么”“闻一闻气味让你想起什么场景”“咬一口时,汁水溅到哪里了”。生活中的实物、照片成为连接支架与写作内容的桥梁,让学生觉得 “写的是自己经历过的事”,而非凭空编造,从心理上减轻写作压力,同时写出的内容更真实生动。

四、结论

习作支架在小学中段习作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明确常见支架类型,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水平选择合适支架,并采用梯度性、关联性的运用策略,能有效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难点,提升习作兴趣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诗瑶.基于支架式教学的小学中段习作教学策略研究[D].成都大学,2025.

[2]赵娣.数字化赋能小学语文中段习作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大学,2024,(S1):74-76.

省级规划课题

课题编号:SGH23Y2024课题名称:支架式教学在小学中段习作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