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辅助高中语文个性化写作指导的创新研究
李锦
南昌市麻丘高级中学
摘要:人工智能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变革开启新局面,教师可利用AI技术构建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画像,围绕写作主题、提纲、修改、测评等环节提供精准指导。在因材施教中激发学生潜能,在智能测评中补齐写作短板,人机协同让写作教学更高效,让师生在科技赋能下共同成长。教师应成为智能时代领航者,以人文情怀弥补技术局限,引导学生笃定前行,唯有人机共舞的“双师教学”,方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续写教育创新华章。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作;人工智能;个性化指导
引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肩负着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传统的写作教学模式在新时代遭遇瓶颈,教育的本质在于“以人为本”,教师还应成为智能时代的领航者。在人机协同中以人文情怀护航写作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追求。在人工智能浪潮中笃定前行,如此“双师协同”,方能培养德才兼备的时代新人。本文拟从构建写作能力画像、智能生成写作选题提纲、个性化修改建议和测评提升四个维度,探讨人工智能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写作教学变革提供参考。
一、构建学生写作能力画像,实现精准教学
人工智能技术可利用收集学生的写作数据,诸如写作题材的偏爱方向、语言风格的鲜明特色、常见错误的大致类型等,对学生写作能力实施多层面勾勒。教师可借助写作能力的画像,掌握每个学生在写作认知、语言、结构、思维创新等方面的长处与不足,针对性地落实个性化辅导。对语言表达能力薄弱的学生,可着重落实词汇、句式等语言基础训练;面对文章结构把握有所欠缺的学生,可引领其掌握不同体裁的写作思路与篇章架构之法。这般依据才情施教,学生写作上的短板可实现针对性地强化弥补。
此外,构建写作能力画像,还可勾勒学生的进步轨迹,利于教师开展教学效果的形成性评估,学生也可借此知晓自身定位,明晰写作学习的着力处[1]。
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单元《陈情表》这篇课文为例,教师依托AI系统呈现学生写作能力画像,发现小明情感表达方面天分极高,表述鲜活入微,能精准把握人物内心的情感,但在议论文写作上,小明论证逻辑的严密性尚有不足,常存片面偏激之缺。老师带领小明赏析《陈情表》之际,重点引导他体悟李密“少仕伪朝,历职郎署”中隐含的仕途无奈与身份尴尬,以及“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传递的进退两难之痛,而“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则以直白比喻,剖白忠孝难以两全的挣扎。通过分析李密如何以“情”推动“理”按照李密《陈情表》的行文逻辑,引导小明梳理论证逻辑,比如起始自陈家族境遇、中间叙事跟议论相互搭配、末尾直抒个人情感。
二、智能生成个性化写作主题与提纲,激发灵感
写作题目选择与提纲构思是写作的重要起点,但这一环节学生往往感到难以入手,或选材单一平面,或结构散乱无序。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对学生的阅读内容、写作习惯等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进而智能推荐富有思想性、贴近学生兴趣点的写作主题,并匹配写作任务要求,自动生成个性化的写作提纲。这些由AI“量身定制”的选题方向,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写作视野,激发创作灵感。个性化的写作提纲则为文章搭建了清晰的“骨架”,引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谋篇布局,是思路闪光、落笔有据的“金钥匙”。学生在人工智能精准推送下,能跳出选题的窠臼,在丰富多元的主题中尽情驰骋;在缜密周详的提纲指引下,走出结构散乱的泥潭,让文章从开篇落笔就步入“正轨”[2]。
以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兰亭集序》为例,学生小华此前的写作习惯于就事论事,缺乏深入的观照和思考,AI系统通过分析他的阅读浏览记录,发现他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于是智能推荐了“书法与修养”的写作主题,引导他结合王羲之的人格魅力,谈谈字如其人、书法修养与人格境界的关系。AI还匹配教材中《项脊轩志》《赤壁赋》等文章,自动梳理形成写作提纲: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与崇高人格;由“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想到命运多舛与修身养性的关系;由“既醉以酒,又咏其诗”想到艺术修养与精神境界的关系。
三、提供个性化修改建议,优化写作过程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修改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步骤,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只是简单的错误标注,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人工智能能够精准识别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从字词、句段、结构、逻辑、内容等多维度提供个性化的修改建议。例如,对于用词不当、语病频出的学生,AI能精准标注每一处语言表达不当之处,并推荐替换词语,引导学生斟酌字句;对于文章结构散乱的学生,AI能分析文章脉络,指出顺序不当、照应不足之处,给出调整建议。个性化的即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快速诊断文章的“病灶”,对症下药,见症施治,让改稿不再是对错误的简单修补,而是写作能力跃升的“助推器”[3]。学生在反复修改中内化写作规律,写作水平必将实现螺旋式提升。AI还能分条目列出学生的进步之处,增强其写作信心。这样精准化、正向化的反馈,让“百回改”成为写作进阶路上的“垫脚石”,学生定能越改越精进,以臻化境[4]。
以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记念刘和珍君》为例,学生小李在写关于革命先烈事迹的文章时,存在语言表达不够凝练、文章结构欠缺照应的问题。AI系统精准识别出小李在描写刘和珍君舍身救人的情节时,使用了“毫不犹豫”“勇敢地”等词语不够精练,推荐将其修改为“挺身而出”“奋不顾身”等,彰显革命者的大无畏气概。针对小李文中事件交代前后不够照应,AI提示应在开头点明刘和珍君舍身救人的壮举,正文深入刻画其革命情怀,尾段再次呼应开头,升华主旨。小李参考AI反馈逐句推敲、反复打磨,语言日臻凝练、结构趋于严谨,改稿让他真切领悟了细节描写的表现力、首尾呼应的震撼力。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开拓了崭新道路,教师当积极拥抱智能纪元,全面发挥人工智能在写作能力塑造、题目设定、提纲构想、反馈修补、测评升级等方面的特殊价值,给学生筹备“私人专属”般的写作指导,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薄弱点,充分唤起其潜能,更应担当起学生人格成长的引导者角色,辅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价值观。通过因材施教,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写作价值取向,对他们的人格发展也大有裨益。在智能时代坚毅前行,只有实现人机互补的“双师教学”,才可造就德才兼备的时代俊才。让我们依托人工智能,不断革新写作教学模式,在传授写作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实现写作教学的育人功能。借写作培育祖国新一批青年!
参考文献
[1]刘芳芳.从形式到生成:生成性思维对语文大单元教学实践困境的破解[J].教育观察,2024,13(08):58-60+99.
[2]艾合买提·艾海提.高中语文写作技巧教学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02):297.
[3]程鹏.传统文化传承与语文教育创新的研究[J].汉字文化,2025,(06):120-122.
[4]林文渊,林爱玉.数智时代语文学习数据的实然与可为[J].语文建设,2025,(03):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