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作者

赵晓凡

呼和浩特新城区第二幼儿园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自主游戏作为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形式之一,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让幼儿在自由、自主、愉悦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因此,教师应精准把握自主游戏内核,以适宜策略引导,为幼儿搭建自由探索舞台,助力其个性发展与全面成长。

一、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意义

幼儿如同初绽的花朵,稚嫩而脆弱,年龄尚小的他们自我保护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也极为有限。在自主游戏这个充满自由与欢乐的天地里,安全隐患犹如隐藏在角落的荆棘,随时可能给幼儿带来伤害。争抢玩具时,可能会因推搡摔倒受伤;攀爬危险设施时,一个不小心就会发生坠落等意外。此时,教师就如同守护天使,及时地指导和干预显得尤为关键。教师的敏锐观察和迅速行动,能够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幼儿筑起一道坚固的安全防线,营造出安全、有序的游戏环境,让幼儿能毫无顾虑地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而且,自主游戏是幼儿成长的重要课堂,他们在操作材料、探索玩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汲取知识。教师的适当指导则如同明亮的灯塔,为幼儿指引方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拓展思路,帮助他们发现游戏中的奥秘和规律,让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等认知能力在游戏中得到蓬勃发展。

二、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指导策略

(一)启发引导,鼓励表达

语言指导作为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最常用且行之有效的指导方式,涵盖了提问、鼓励、提示、建议等多种具体形式,宛如一把把钥匙,能巧妙地开启幼儿思维与探索的大门。在运用语言指导时,教师需格外注重语言的特质。简洁、生动且易懂的语言是与幼儿顺畅交流的基石。幼儿的理解能力尚在发展中,冗长复杂的表述会让他们感到困惑,而简洁生动的话语则能迅速抓住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轻松理解教师的意图。同时,要坚决避免使用命令式、批评式的语言。命令式语言会压抑幼儿的自主性,让他们觉得游戏受到束缚;批评式语言则会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打击他们参与游戏的积极性。由于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语言理解能力存在差异,教师的语言指导也应因人而异。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如小班孩子,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语言要更加具体、形象。就像在搭建积木游戏中,教师说“我们把积木放在这里,看看能不能搭得更高”,用简单直白且带有明确动作指向的语言,为幼儿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引,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游戏。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如大班孩子,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使用更具启发性的提问。例如在角色扮演的商店游戏中,教师说“你们的商店生意真好,想不想增加一些新的商品呢”,这样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深入思考,拓展游戏情节,使游戏更加丰富有趣。

(二)示范引领,参与互动

行为指导作为教师在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里极为关键的指导方式,凭借教师自身的行为为幼儿树立直观的榜样,给予他们有力的示范与引导。它涵盖参与幼儿游戏、示范游戏技能、帮助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等诸多方面,犹如无声的灯塔,为幼儿在游戏海洋中的探索指引方向。在幼儿面临游戏困境时,行为指导的作用尤为凸显。当幼儿因缺乏经验而不知如何开展游戏时,教师若能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自然融入其中,便能在潜移默化中示范游戏的玩法和规则。这种平等的参与方式,不仅拉近了与幼儿的距离,更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观察、模仿和学习。比如,在角色扮演的医院游戏中,幼儿可能对医生和护士的角色职责和游戏流程感到迷茫,此时教师扮演医生,用温柔的声音询问“病人”病情,熟练地“检查”“开药”,幼儿便能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迅速理解角色定位和游戏规则,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游戏中。当幼儿在操作材料遇到困难时,教师及时示范正确的操作方法,能助力幼儿突破瓶颈。以建构游戏为例,幼儿面对不同形状的积木,可能不知如何组合搭建出心仪的造型。这时教师蹲下身来,和幼儿一起搭建,边操作边讲解,示范如何巧妙地利用三角形积木的稳定性搭建屋顶,用长方形积木拼接出长长的道路。幼儿通过亲眼目睹教师的操作过程,能够快速掌握技巧,增强自信心,进而独立尝试创造出更多独特的作品,在游戏中获得成就感与成长。

(三)提供适宜,激发创意

材料作为幼儿游戏的物质根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如同神奇的魔法棒,能开启幼儿游戏世界的无限可能。教师在组织自主游戏活动时,应精准考量幼儿年龄特点与兴趣偏好,精心挑选丰富多元的材料;还要适时观察,根据游戏进展灵活投放,持续激发幼儿游戏热情与创造力。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截然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游戏需求。对于小班幼儿,他们喜欢直观、形象且易于操作的材料,像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积木,能让他们在简单的堆叠中感受空间的变化;柔软的布料可以成为他们扮演妈妈照顾“宝宝”时的“小毯子”,激发角色扮演的兴趣。中班幼儿动手能力有所增强,对材料的功能探索欲望更强烈,纸盒就成为了绝佳的选择,他们能把纸盒变成房子、汽车,发挥无尽的想象。大班幼儿思维更加活跃,富有创造性,自然物如树叶、石子、树枝等,能为他们的游戏增添别样的色彩,用树叶拼贴出美丽的画作,用石子和树枝搭建出独特的“城堡”。当幼儿的游戏陷入停滞状态,仿佛进入了迷宫找不到出口时,教师适时添加新的材料就如同为他们点亮了一盏明灯。以沙水区游戏为例,原本幼儿可能只是简单地用小桶舀水、堆沙堡,游戏玩法较为单一。此时,教师添加小铲子、漏斗、小船等材料,瞬间为游戏注入了新的活力。幼儿会用小铲子更精细地塑造沙雕,用漏斗观察沙和水流动的奇妙现象,让小船在“河流”中航行,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游戏情节,让游戏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三、结语

幼儿园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有效指导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保障游戏安全有序进行、促进幼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发展、激发幼儿游戏兴趣和创造力。幼儿园教师应不断学习和实践,深入理解自主游戏的内涵和幼儿的发展特点,通过启发引导,鼓励表达;示范引领,参与互动;提供适宜,激发创意,充分发挥自主游戏的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林宇琳.适度性: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指导的关键[J].华夏教师,202 5,(14):86-88.DOI:10.16704/j.cnki.hxjs.2025.14.010.

[2]董学飞.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有效指导策略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5,(19):119-120.

[3]端木顺雨.幼儿园幼儿自主游戏中教师支持性策略的运用[J].家长,2025,(18):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