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李梦智
江苏培源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214200
摘要: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日益复杂化和建设标准不断提高,传统工程造价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精细化管控成为提升工程成本管理水平的关键路径。BIM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理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本文围绕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体系构建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成本预测、进度控制和动态管理中的应用策略。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优势,提出精细化管控的关键技术路径和优化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验证其可行性和应用价值。研究表明,BIM技术的集成应用能够显著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精度和科学性,为建设单位和管理者提供有力支撑,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
关键词:BIM技术;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
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中的应用价值
(一)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成本预测中的作用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成本预测中的作用显著,通过三维可视化模型和信息集成平台,将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要素统一整合,实现成本预测的精准化和科学化。在项目设计阶段,BIM技术通过构建虚拟建筑模型,将构件数量、材料用量和施工工艺全面集成,形成精确的成本分析基础。成本预测模型能够根据工程量和市场价格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实时成本估算和预测分析。利用参数化建模技术,能够快速生成不同设计方案下的成本对比,优化造价控制策略。BIM模型中的数据关联性使得设计变更后能够实时更新成本清单,减少因变更引起的成本偏差。在工程实施阶段,通过数据集成平台,结合历史项目造价数据和市场信息,预测材料价格和人工成本的波动趋势,为管理者提供科学的成本决策依据。
BIM技术支持下的工程量精确计算方法
BIM技术在工程量精确计算中的应用提升了计算效率和准确性,避免了传统手工计算中可能出现的疏漏和误差。通过三维建模技术和参数化构件库,工程量计算从图纸导向转变为模型导向,使得构件数量和材料用量能够自动提取和统计。在模型建立时,将构件属性与材料清单关联,形成具有工程量属性的数字模型。在施工阶段,模型中的构件数量和材料消耗能够实时统计,避免手工计算误差的积累。BIM技术还支持复杂异形构件和装配式建筑部件的精确计算,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计量的问题。在工程变更和调整时,BIM系统能够自动更新工程量清单,确保工程量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BIM技术在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中的应用
BIM技术在项目全过程成本控制中展现了独特的优势,通过全过程管理模式,实现从设计到施工直至竣工验收的成本动态管控。在设计阶段,BIM模型集成材料用量和成本信息,提前识别设计变更对造价的潜在影响。在施工阶段,BIM平台将施工进度与成本支出实时关联,监控成本偏差和资金流向。在竣工阶段,通过模型对比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分析超支原因和节约空间。全过程成本控制基于BIM模型的动态更新和实时分析,能够实现成本控制目标的全过程达成。施工现场通过物联网设备对材料消耗和工程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将监控数据与BIM平台集成,实现施工成本的动态监管。
二、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体系构建策略
(一)构建基于BIM技术的动态成本监控平台
基于BIM技术的动态成本监控平台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时数据采集和可视化展示,实现成本信息的全程动态跟踪。在平台构建过程中,利用BIM模型将工程量、进度和成本信息集成到统一界面,实现多维度的成本监控。平台集成物联网传感设备,实时监测施工现场材料消耗和设备运行状态,确保成本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历史成本数据进行回溯和比对,提取成本变化规律,辅助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在模型更新过程中,动态成本监控平台能够自动捕捉设计变更对成本的影响,实现成本调整的实时响应。平台的可视化界面通过直观的图表和数据面板,使管理者能够快速掌握项目成本变化和风险预警信息,提升管理效率和决策科学性。
(二)基于BIM模型的施工成本精细化核算方法
基于BIM模型的施工成本精细化核算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对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构成进行精确核算。在模型构建阶段,将施工材料、人工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纳入模型参数,形成综合成本模型。在施工实施阶段,通过与实时监控系统对接,动态获取实际材料消耗和人工工时数据,对比预算成本和实际支出,分析偏差原因。在施工过程中,BIM模型能够实时跟踪工程量变化和材料消耗,确保成本核算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核算方法采用自动提取和智能分析技术,结合施工日志和现场监控数据,形成详细的成本核算报告。通过分阶段成本核算和累计成本分析,及时发现施工环节的成本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为项目管理提供精准的成本控制依据。
(三)BIM技术与物联网融合的成本控制机制
BIM技术与物联网融合的成本控制机制,通过构建智能化监控平台,将施工现场物料消耗、设备运行和人员工时数据实时上传至BIM系统。在现场布设传感器网络,对关键成本环节进行精准监控,如混凝土浇筑量、钢筋安装量和设备运行时长等。物联网设备通过自动化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进出库管理和能耗监测,将数据与BIM模型实时联动。系统通过智能算法对收集到的现场数据进行分析和整合,自动生成成本分析报表和能耗评估报告。成本控制机制能够动态调整控制策略,根据施工进度和成本支出差异,实时优化材料采购和施工计划。通过BIM和物联网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自动化的成本控制机制,有效降低人工成本核算误差,提升成本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四)施工阶段成本偏差分析与风险预警机制
在工程施工阶段,成本偏差分析与风险预警机制至关重要,能够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和潜在风险。通过BIM模型集成成本监控模块,实时跟踪材料价格波动、人工费用变化和机械使用成本。系统根据施工进度和现场数据自动生成成本偏差对比报告,分析成本超支原因和风险因素。利用数据挖掘和分析算法,对成本变化趋势进行预测,形成风险预警模型。在风险预警环节,通过设置预警阈值和风险等级,当成本偏差超出预期范围时,系统自动发送预警信息至管理人员移动端,提醒及时调整施工计划或优化成本配置。
(五)BIM技术支持下的造价管理数据集成与分析优化
BIM技术支持下的造价管理数据集成与分析优化,旨在构建完整的数据链路,实现全流程数据的集成和共享。通过将BIM平台与造价管理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成本数据库,包含设计、施工和运维阶段的所有成本数据。数据集成通过API接口和数据桥接技术,将预算、采购和实际支出信息无缝对接,形成统一的数据分析平台。在数据分析优化方面,采用数据挖掘和深度学习算法,对历史成本和现场数据进行综合分析,识别造价控制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平台,将分散的数据源进行归集整合,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更新和跨部门共享。在优化分析环节,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预测未来成本变化趋势,提出成本控制优化建议和管理对策。
结束语: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精细化管控中的应用,有助于全面提升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水平。通过构建动态监控平台、精细化核算方法和成本偏差分析机制,能够实现全过程成本管理和科学决策支持。在实践中,应注重BIM技术与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的深度融合,形成以数据为核心的智能造价管控体系。随着BIM技术在建筑行业的广泛应用,其在造价精细化管控中的作用将愈加突出,为工程管理现代化提供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田木兰,唐姗.工程造价全过程精细化管控中BIM技术的应用[J].建筑,2021(10):35-37.
[2]彭皓.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研究[J].散装水泥,2021(0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