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陈新宇

无锡市新城中学

摘要:初中体育教学通过加强学生的长跑训练,一方面可以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能够锻炼他们的耐力和抗压性。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应致力于打造更加舒适的训练环境,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引导学生勤奋练习,了解健康知识的同时,掌握更多运动技能。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初中体育长跑教学现状,从推动学生个体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优化长跑教学的策略,旨在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相应的支持。

关键词:初中体育;长跑教学;优化

引言:《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教育是实现儿童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的关键地位日益显现出来,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初中体育教学必须大力开设实践课程,将长跑这一传统运动项目融入到实际教学当中,并且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激发学生参与长跑训练的热情与积极性,制定符合学生身体条件的训练任务,于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耐力与体能。

一、设计趣味游戏,调动训练的积极性

兴趣是内在驱动力的重要来源,初中体育教学应将培养学生运动锻炼的兴趣与热情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创设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充满趣味性的教育环境,调动学生参与学习与训练的积极性。游戏具有趣味性、挑战性、启发性等特征,一直深受广大儿童青少年的喜爱,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如果能够设计一系列与长跑相关的游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与感受,那么必定会更好地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在“接力跑”训练中,不妨创设“森林”场景,让学生扮演成不同的动物,模仿它们各自的动作和特征,参与到“接力跑”的过程当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变得更加专注,更加积极主动,他们会思索这些动物是如何跑步的,不仅模仿得惟妙惟肖,还能体验到长跑的乐趣所在。教师也可以将“寻宝游戏”与长跑相结合,事先在户外的各个角落藏匿“宝藏”,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找到它们,看谁找到的“宝藏”最多。生动有趣的游戏给学生带来了奇妙的体验,有效地激发了他们长跑的兴趣与热情,学生宽敞的户外不断进行长跑训练,不禁提升了体育训练的参与度[1]。

二、注重方法指导,提高训练质量

要想收获显著的训练成效,必须学习更多专业的知识与方法。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进行正确的姿势、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个细节。每次训练之前,都可以带领大家一起进行热身运动,纠正错误的跑步姿势,传授呼吸、摆臂策略,使对方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身体节奏;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学生可以先拉伸和放松身体,以促进血液循环,接着,保持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摆动,调整呼吸节奏,在保持平稳的同时与步伐协调一致,根据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参与到科学训练当中[2]。事实上,许多长跑运动员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因而教师还必须告知他们应当在训练中保持专注,避免遭受外界的影响。通过反复训练,学生的会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自信,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训练,提高学习效率。

三、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

学生的身体条件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实际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强度分配不合理的状况,教师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密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科学制定训练目标、设置训练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每次训练之前,都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划分为若干个小组,然后分别设置适合他们的训练任务。这样一来,所有学生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都能明确训练的侧重点,试图开发各自身体的机能。通过实施差异化教学,还能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风险。

再次,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长跑训练时,应当精心设计一系列不同难度的长跑目标,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和进步速度。例如,对于初学者,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基础目标,如连续跑完一定距离而不间断,以此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耐力。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逐渐提高目标难度,比如增加跑步的距离,或者缩短完成同一距离所需的时间。对于那些已经具备较好体能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如参加校际或区域性的长跑比赛,以此来激发他们的竞争意识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总而言之,长跑教学不单单注重技术的传授,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人身安全,只有尊重、理解、客观看待个体差异,合理设计和安排训练目标、训练任务,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才能为学生提供健康、快乐的运动生活,提高长跑训练的效果[3]。

四、设置运动障碍,塑造坚强品格

初中体育教学应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以及完美的精神风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体育精神、体育道德与体育品格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有效渗透。现如今,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缺乏一定的抗压力,为了培养毅力与耐力,不妨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具体的实践当中,通过心理辅导和正面激励,帮助学生克服长跑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学会调节和控制负面情绪。例如,在1000m跑道上设置不同的跨越障碍,考察学生是否具备强大的耐力与意志力。当学生训练的时候,教师还要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适时地提供鼓励与支持,给予他们积极的心理暗示。每次训练结束之后,都要选拔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先进分子,以此提升他们的竞争意识。设有障碍的训练任务具有极强的挑战性质,能使学生逐渐建立积极进取、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等健康品质,因而可以将这种方式积极地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教师身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还应不断地调整教学设计的思路以及指导策略,不仅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长跑目标,还要客观评价学生的训练成果,给予相应的反馈。假设体能测试显示某个学生在速度和耐力方面有所欠缺,那么教师便要围绕耐力与速度,增加该学生的训练强度。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更好地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通过长跑这项运动挖掘自身潜能。

结束语:综上所述,长跑对于人类身体的开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如果能够将长跑作为日常训练项目,提供大量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训练,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那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还能让他们体验到运动的魅力,领悟到体育的意义,进而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不断地参与各种类型的长跑训练,主动了解和学习专业的体育知识,最终提升自身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萍.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及训练方法探究[J].宁夏教育,2024,(03):76-78.

[2]傅志彬.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设计[J].新课程,2023,(27):61-63.

[3]陈志强.初中体育中长跑教学的优化策略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23,(0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