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
胡嘉容
常德市鼎城区第一中学红云学校 4151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核心素养已成为小学英语教学的核心目标。本文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结合小学英语湘少版教材的教学实践,探讨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通过情境化教学、任务型探究和多元化评价三个实践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研究聚焦于具体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为小学英语教师提供可操作的实践路径,推动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有效落实。
一、情境化教学深化语言能力与文化意识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真实语境的创设对于语言的内化与运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情境化教学通过构建贴近学生生活的场景,不仅能够促进语言的实际运用,还能增强学生对文化的感知能力。湘少版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贴近生活的主题,为情境创设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其中家庭、节日等主题尤为突出。
以“A Family Outing”为例,教师可以巧妙地设计一系列教学活动,将语言学习与文化感知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周末家庭活动策划”为核心任务,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目标语言。课堂伊始,教师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以及模拟相关动作,如烧烤、骑行等,自然地引入与家庭活动相关的词汇教学。这种直观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建立起词汇与实际情境之间的联系。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家庭成员的活动偏好,这一环节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还为他们提供了运用语言的真实语境。在讨论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倾听他人的想法,从而在互动中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在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模拟家庭会议,共同制定周末家庭活动计划。这一环节进一步提升了任务的真实性,要求学生将所学语言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组织能力和决策能力。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目标语言——begoing to 句型来表达计划和意图,这不仅巩固了语法知识,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各小组用目标语言展示自己的活动方案,这一展示环节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还进一步强化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在学生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展开中西方家庭活动差异的讨论,例如中国家庭倾向于聚餐,而西方家庭则更喜欢野餐。通过这种文化对比,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家庭活动特点,从而增强跨文化意识。
二、任务型探究培养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式活动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这与湘少版教材中健康、环保等主题的教学目标高度契合。
以“I’m Healthy”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健康生活方式提案”这一开放性任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探究健康生活的内涵与实践路径。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健康问题,通过调查班级同学的运动与饮食习惯,收集第一手数据。学生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方法,如问卷设计、数据采集与整理,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直观的数据图表。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还为后续的分析论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数据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够归纳出健康生活的关键要素,如规律的运动、均衡的饮食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校园健康周”活动方案,并对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在任务推进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差异大?”这一问题,鼓励学生结合地理知识进行多角度分析。学生可能会从气候、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多个维度展开探讨,从而认识到健康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这种跨学科的探究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系列任务的实施,学生在数据收集、分析论证的过程中锻炼了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规划与问题解决的实践机会。在合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协调团队分工、整合不同观点,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此外,通过“校园健康周”活动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学生不仅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还增强了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感与责任感。
三、多元化评价促进综合素养发展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评价方式正逐步从单一的知识测试转向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查。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模式通过多维度的反馈机制,能够更全面地衡量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创新能力。
以“Spring Festival”为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评价的方式,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促进学生在语言、文化、合作和创新等多个核心素养领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针对学生的语言基础能力进行评价。通过让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能够有效检测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一基础层的评价为学生提供了巩固语言知识的机会,同时也为后续更高层次的评价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编排“春节习俗”情景剧。这一应用层的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春节文化的表达能力,还通过团队协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学生在情景剧的编排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将文化内容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不仅加深了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也增强了他们对文化的感知。进一步地,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学习。学生需要设计“中西节日对比”海报,并撰写倡议书,如“如何传承传统文化”。这一创新层的评价旨在评估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创造力。学生在完成这一任务时,需要对中西方节日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还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需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通过情境化教学、任务型探究和多元化评价三大策略,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协同发展。本文以小学英语教学内容为例,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案例,强调策略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张凤丽.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英语大单元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5,(13):37-40.
[2]孟令君.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英语生本课堂教学实践[J].天津教育,2025,(19):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