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前教育模式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研究
邓玉芳
永州市江永县粗石江镇中心幼儿园
新时代背景下,幼儿园安全教育面临国家安全形势复杂化与儿童发展需求多样化的双重挑战。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需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积累经验。然而,当前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内容碎片化、形式单一、家园合作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结合政策要求与实际案例,探索以生命安全为核心、覆盖防溺水、防性侵等主题的实践策略,旨在通过系统性设计与创新方法,提升幼儿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为新型学前教育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一、情境体验与角色扮演在防溺水教育中的应用
在幼儿安全教育领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指南》明确提出,安全教育应紧密贴合生活实际,借助情境模拟增强幼儿的直观认知能力。[1]特别是在防溺水教育中,传统的说教模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需要通过沉浸式体验,帮助幼儿深刻理解水域风险,并掌握必要的自救技能。
例如,幼儿园可以在活动区搭建浅水池,或者利用虚拟现实设备来模拟河流、泳池等真实水域环境。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幼儿观察“危险水域”的标志,例如深水区、无护栏区域等,从而让幼儿在直观的视觉刺激下,初步建立起对水域风险的感性认识。这种情境模拟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为后续的技能训练提供实践基础。在模拟场景的基础上,开展角色扮演与技能演练活动。幼儿可以分组扮演“落水者”和“救援者”,教师则通过示范正确呼救姿势,如挥手、吹哨等,引导幼儿掌握基本的自救与求救技能。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幼儿练习借助浮具漂浮、抓住救援杆等动作,以增强幼儿在真实溺水情境下的自救能力。此外,结合儿歌《防溺水三字经》:“水边玩,要小心;大人陪,才安全”,通过反复诵读和讲解,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记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为了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应急反应能力,可以采用案例分析与延伸教育的方式。例如,播放防溺水动画片,组织幼儿讨论“同伴落水如何求助”等实际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并总结应对策略。同时,幼儿园可以与社区消防部门联动,邀请消防员开展实地演练,让幼儿在真实情境中感受应急救援的流程和重要性,从而有效提升幼儿的应急能力。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教育方式,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还能培养他们在面对危险时的冷静与果断。
二、游戏化教学在交通安全教育中的应用
在幼儿教育中,情境体验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显著增强幼儿的代入感。通过角色扮演,幼儿在模拟情境中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显著提升其危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在交通安全教育领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强调交通安全知识需通过趣味互动的方式,转化为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为此,幼儿园可以采用多种游戏化教学策略,以增强幼儿对交通安全的认知与理解。
例如,实施交通标志配对游戏,教师可以设计卡通化的交通标志卡片,如红绿灯、斑马线、禁止通行标志等,引导幼儿通过配对游戏学习这些标志的含义。这种游戏化的方式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基本的交通安全知识。结合户外活动,教师还可以用粉笔在操场上画出“模拟马路”,让幼儿扮演司机和行人,通过实践“红灯停、绿灯行”等规则,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这种情境模拟不仅能够增强幼儿的代入感,还能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形成肌肉记忆,从而显著提升其危险识别与应对能力。利用多媒体互动课堂开展交通安全教育。教师可以使用电子白板播放《交通安全小卫士》等动画视频,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播放过程中,穿插问答环节,例如“过马路时能玩手机吗?”“为什么不能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等问题,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并总结交通安全规则。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帮助他们在讨论中加深对交通安全知识的理解。
三、家园协同下的心理健康与防性侵教育
《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指南》明确提出,家校协同是筑牢幼儿安全防线的关键环节。在心理健康与防性侵教育中,传统的沉默与禁忌模式已无法满足幼儿成长的需求,必须通过科学引导与亲子互动,帮助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2]这一教育目标的实现,需要从多个维度入手,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
例如,组织绘本共读与情绪认知活动,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且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教师精心挑选《不要随便摸我》等优质绘本,组织亲子阅读会,引导幼儿识别“安全接触”与“危险信号”。绘本以其生动的画面和简洁易懂的文字,能够帮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复杂的概念。同时,结合表情卡片游戏,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表达“害怕”“生气”等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识别和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还能为他们提供应对潜在危险的初步策略。开展家长课堂与模拟演练活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在安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邀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家长举办讲座,教授他们如何回应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例如“遇到陌生人触碰要大声说不”等技巧。通过这些讲座,家长能够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此外,在家庭环境中模拟“陌生人搭讪”场景,让幼儿有机会演练拒绝与求助的方法,这种实践性的活动能够帮助幼儿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型学前教育模式下的幼儿园安全教育需以儿童为中心,整合情境体验、游戏化教学与家园协同三大策略,实现知识传授与行为养成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高丙成.我国幼儿园安全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3(1):42-46.
[2]尼珍.刍议幼儿园日常管理中加强幼儿安全教育的途径[J].传奇故事,2023(26):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