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引导作用探讨

作者

石乐

南通大学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网络沉迷、虚假信息传播、不当言论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不仅影响大学生的个人发展,还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培养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思政教育在网络行为引导中的价值

1.1 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导向

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网络世界中,这一目标同样适用。网络信息繁杂,价值观冲突较为突出,大学生很容易受到消极或极端思想的影响。通过思政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人生观,能够有效引导他们在网络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避免被不良思想所左右。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在复杂网络环境中保持正确方向的重要基础。

1.2 培养道德意识,提升行为规范

网络行为不仅反映个人的素质,还直接影响社会的舆论氛围,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他们在网络中自觉遵守行为规范,减少不当言论的发生。网络世界的虚拟性使得部分大学生忽视了言论和行为的规范性,甚至出现攻击、侮辱他人的现象。思政教育强调社会责任感和网络道德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自觉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减少网络暴力和不文明行为。

1.3 增强信息辨别,抵制虚假传播

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性使得虚假信息和谣言容易扩散,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由于信息筛选能力不足,容易导致不实信息的二次传播。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养成在面对复杂信息时进行分析和判断的习惯。增强信息辨别能力能够有效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使大学生在网络中保持理性、客观的态度,避免陷入盲从和信息误导。

2 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路径

2.1 优化课程内容,融入网络规范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是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的核心平台。当前的思政课程应当更加注重网络行为规范的内容,通过有针对性的课程设置,将网络道德、网络法治和网络行为规范融入课程体系。在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通常重视宏观层面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但在面对网络行为时,细节性的行为规范引导相对较为薄弱。通过在课程内容中增加网络伦理和网络法律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网络行为的边界和责任,避免言行失当。第二,思政课程应当与时俱进,结合当下的网络热点事件,增强课程的现实感和实践性。例如,近年来,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爆炸、网络暴力、言论失控等现象日益凸显,大学生作为网络的重要参与者和受众,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在思政课堂上,可以通过分析网络上的热点事件,例如网络暴力的负面影响、虚假信息传播的危害等,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行为的社会后果,提升其对网络道德和法律的敏感性。第三,为了增强课程的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思政教师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结合现实中的网络事件进行讨论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选取近年来的网络热点事件,如某些公众人物因网络不当言论引发的舆论风波、网络谣言对社会的负面影响等,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这样的课程设计,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网络行为规范的理解,还能够通过案例分析培养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更加冷静、理智地应对。

2.2 利用平台资源,拓展思政空间

第一,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教学平台。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借助多样化的网络平台资源,将思政内容传播到大学生的日常网络生活中。高校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推送正能量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例如,通过定期发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推文、制作短视频宣传网络道德和法律知识,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同时,高校也可以通过官方的网络思政平台与学生进行互动,解答他们在网络行为中的疑问,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第二,在线教育的迅速发展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机会。高校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平台,如MOOC、慕课等,开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专题课程,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选择课程并自主学习,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这不仅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便利性和吸引力,还使得思政教育内容更加灵活和个性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深入学习相关的网络行为规范和道德课程。

2.3 创新教育形式,强化实践效果

第一,为了使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更加深入,需要创新教育形式,通过实际的教育活动来巩固理论知识。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教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能够让学生在真实的网络环境中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高校可以定期举办网络行为规范讲座,邀请法律专家、网络道德研究学者为学生讲解网络法律法规和网络道德规范。同时,可以通过模拟网络行为情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网络言行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第二,通过树立网络行为模范榜样,引导大学生自觉规范网络行为。高校可以通过评选网络行为文明标兵的方式,表彰在网络中表现优异的学生,鼓励更多学生在网络上积极传播正能量。这种榜样作用具有强大的示范效应,有助于学生在网络行为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让优秀的网络文明代表分享他们的经验,可以鼓励其他学生在网络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

结束语

通过优化课程内容、拓展平台资源、创新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当今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规范不仅关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范云简.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行为规范的探讨[J].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45(3):20-24.

[2]华隆洲.大学生网络行为规范与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21,39(6):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