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教学案例
向绪奎
永顺县石堤镇麻岔初级中学 416700
一、案例背景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经典短篇小说,选自《呐喊》。这篇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 - 在故乡 - 离故乡”的情节安排,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描绘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村衰败、萧条、日趋破产的悲惨景象,揭示了广大农民痛苦生活的社会根源,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这篇课文是重点篇目,对于学生理解鲁迅的思想、把握小说的写作手法以及感悟社会现实意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仅仅从语文的角度去解读这篇课文,学生可能会觉得内容深奥、晦涩难懂。因此,我决定将初中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掌握《故乡》的基本内容,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以及主题思想。
(2)学生能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如历史、社会学、地理等,深入分析小说所反映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命运。
(3)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故乡》,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农民的悲惨命运,培养学生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关注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中国近代农村的图片,如破败的房屋、贫困的农民、荒芜的土地等,然后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看到这些图片有什么感受?”学生可能会回答“很可怜”“很穷”“很悲惨”等。接着教师引导:“这些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农村的悲惨景象,而鲁迅先生的《故乡》就是对这种景象的生动描写。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故乡》,去感受那个时代农民的生活。”
(二)跨学科知识介绍
1.历史背景(历史学科知识):
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状况,包括政治腐败、经济凋敝、农民生活困苦等。通过历史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故乡》所反映的时代背景。
教师提问:“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中国社会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状态,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更加困苦。《故乡》就是对这种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2.地理背景(地理学科知识):
教师介绍《故乡》所描写的地方 - 浙江绍兴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通过地理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小说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教师提问:“绍兴的地理环境对农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绍兴地处江南水乡,虽然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社会制度的压迫,农民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
(三)小组合作学习
1.任务分配: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 6 - 8 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跨学科的角度(历史、社会学、地理等)来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
展和主题思想。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相关的资料,如历史文献、社会学理论、地理地图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
2.小组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每个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在小组间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有的小组讨论得非常激烈,有的小组则在认真查阅资料,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3.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汇报内容包括:他们选择的跨学科角度、分析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以及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教师在学生汇报后,进行总结和点评,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四)角色扮演
1.角色分配:
教师根据《故乡》中的主要人物,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进行扮演。例如,有的小组扮演“我”,有的小组扮演闰土,有的小组扮演杨二嫂等。
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角色扮演的台词和情节提示,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角色。
2.表演准备: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表演准备,包括设计台词、动作、表情等。教师在小组间巡视,观察学生的表演准备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学生的反应:学生们对角色扮演活动非常感兴趣,积极参与准备。有的小组在讨论台词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有的小组在设计动作时互相模仿,气氛非常活跃。
3.角色表演:
每个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角色表演。表演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生动地展现了《故乡》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教师在学生表演后,进行点评和总结,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
教师布置一篇作文,要求学生以“我眼中的《故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要求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的跨学科知识,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故乡》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
2.拓展阅读:
教师推荐一些与《故乡》相关的文学作品和历史文献,如鲁迅的其他作品、辛亥革命后的社会调查报告等,让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阅读,进一步加深对《故乡》的理解和认识。
四、反思与分析
通过本次跨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我深刻感受到这种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引导下,对《故乡》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小组合作学习和角色扮演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课堂氛围活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有效锻炼。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上还不够熟练,导致在小组讨论和汇报时,分析不够深入,逻辑不够清晰;角色扮演环节中,部分学生对角色的理解不够深刻,表演略显生硬。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对跨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运用,提前做好知识铺垫,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同时,进一步优化教学环节,合理分配时间,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真正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升综合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