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当代文旅产业中的发展研究

作者

李丽

怀化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41800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文化产业也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态势。在党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思想指引下,如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活力,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是艺术工作中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而在文旅产业中融合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则是一种新型的融合模式,它将音乐舞蹈、旅游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有机结合,是我国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特征,在文旅产业中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我国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价值,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1.1 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种类丰富、内涵深刻,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大环境下,将少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进行有效结合,能够实现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旅游行业中,旅游景点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播场所,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可以了解和体验到不同地域和民族的文化。因此,将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进行有效结合,能够有效地发挥当地民族文化的宣传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玩,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将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融入文旅项目,不仅能有效宣传当地文化,更能显著提升旅游吸引力。例如:湖南湘西通道侗寨,将侗族大歌、哆耶舞等融入日常表演和节庆活动(如“侗年节”),游客可以参与篝火晚会,学唱侗歌、跳哆耶,深度体验侗族风情,极大地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和民宿发展。青海湖景区及周边地区,依托藏族文化资源,在景区或特色小镇(如“藏城”刚察)定期举办藏族歌舞表演(如锅庄舞、弦子舞),甚至开发以藏族音乐舞蹈为核心的沉浸式演艺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雪域文化魅力。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近些年来,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升,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在文旅产业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可以让游客更好地感受当地的文化内涵。音乐舞蹈艺术是一种非常具有魅力的艺术形式,通过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可以让游客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促进民族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比如在贵州铜仁地区,当地政府通过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来宣传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通过文旅产业与音乐舞蹈艺术的融合发展,可以让更多游客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从而推动旅游业向高端发展。

1.2 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少数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也要承担起传承与保护少数民族文化的责任。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背景下,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可以与旅游业有机融合,使其成为旅游目的地的一部分,一方面能够扩大旅游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保护。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将其融入到旅游业中不仅能够提升当地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还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二、推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化策略

2.1 完善机制、健全制度

首先,要健全政策扶持机制,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将民族音乐舞蹈艺术融入到文旅产业发展中,更好地推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积极引进和培养专业型人才,提高专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为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最后,要健全资源整合机制,充分整合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的资源,推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利用率和影响力。

我国的文旅产业是在改革开放中产生的,它是在改革开放后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的。因此,要想推动我国的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就必须要健全制度,尤其是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更好地保障我国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要加强对文旅产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以此更好地促进我国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创新文旅产业管理体制,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以此更好地推动我国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文旅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2.2 打造创新模式,丰富文化体验

推动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表演模式,探索更具吸引力、互动性和延展性的创新路径。

例如可以建设主题化实景演艺,在景区或文化街区打造以当地民族传说、历史事件或生活场景为蓝本的大型实景演出(如借鉴《印象·刘三姐》、《又见平遥》模式,但更聚焦当地民族特色,如青海湖畔的藏族史诗主题秀、湘西苗寨的巫傩文化沉浸剧)。利用声光电技术和自然环境,让观众身临其境。增加互动参与式体验,设计能让游客深度参与的环节。如:在侗寨鼓楼前设置“哆耶舞快闪教学”,游客可即时加入;在藏族帐篷营地组织小型锅庄舞教学与篝火晚会;在维吾尔族庭院提供小型乐器(如手鼓)体验和简单舞蹈教学。利用 AR/VR 技术在博物馆、游客中心等场所开发虚拟歌舞体验项目,还原历史场景或大型节庆。

还可以将情境化街区/村落活化,把整个特色街区或传统村落作为舞台,在特定时段(如傍晚)安排非职业的村民或演员进行生活化的歌舞片段展示(如在侗寨风雨桥、鼓楼坪,藏族村巷口,维吾尔族巴扎),营造无处不在的文化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表演或体验项目中,应避免过度商业化,而忽略了文化的本质。必须深入挖掘并清晰传达歌舞背后的文化内涵、民族信仰、历史渊源和精神价值(如侗族大歌中的和谐共生、藏族锅庄中的虔诚与豪迈、维吾尔族木卡姆中的生命礼赞)。通过导览、解说、多媒体、表演者互动等多种形式讲好“文化故事”。

三、结语

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与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文旅产业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艺术,不仅可以有效提升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价值,还能够提高游客对民族音乐舞蹈艺术的认知和欣赏能力,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推进我国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邵承帅,侯羊春.民族音乐舞蹈艺术在当代文旅产业中的发展研究[J].时代报告(奔流),2025,(02):114-116.

[2]田冬雨.文旅融合视角下舞蹈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民族博览,2024,(07):137-139.

[3]高婧雯.文旅融合背景下恩施州民俗舞蹈产业价值与开发策略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22.

李丽,1985 年 9 月,女,汉族,山东省潍坊市,本科,音乐舞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