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探讨

作者

崔冰琦

身份证号码:410181199204294524

引言

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日益增加,这对电力行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供电挑战。因此,探究电气工程自动化中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提升电气系统的安全运转和工作效率,保障电气系统和电力设备运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现阶段技术开发的重点领域主要侧重于智能化技术的研发升级,增加电气工程自动化管理的技术研发权重,将为电力行业的内部生产和工作效率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1 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价值

1.1 促使电气工程自动化调整更加便捷

及时调整和追踪是智能化技术应用的显著特征,可有效提高电气系统的运行效率。在提高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的同时,还能减少能耗,为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开展提供坚实的保障。通过分析电气工程自动化工作性质可以得出,不论何种应用场景,相比于传统技术,智能化技术的调整控制能力较为突出,操作过程也更加便捷。此外,将智能化技术应用到电气工程中,能促进电气系统革新与升级,使其实现自动化调整和自动化控制。

1.2 促使数据处理能够保持一致性

在电气工程自动化领域,智能化技术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其中一点便是能够促使数据处理保持一致性。当电气工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深度融合后,智能化系统中的处理器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对输入的各类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进而对电气工程的每个运行环节做出精确且快速的判断。由于被控制元素往往具有较强的变化性,这就对处理器的工作精确性提出了严苛要求。智能化技术凭借先进的算法和智能模型,能根据被控制元素的动态变化及时调整数据处理策略,从而保证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尽管在电气工程运行中,自动化控制面临诸多复杂难题,比如,不同设备间的协同工作、运行环境干扰等。但智能化技术依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它通过多维度的数据感知与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自动化控制的缺陷,特别是在数据处理环节,智能化技术能整合各类数据,确保数据在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等各个阶段都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为电气工程自动化系统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有力地推动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2 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

2.1PLC 自动控制技术

PLC 是一种专门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操作电子系统,它使用可编程的存储器来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与传统的继电器控制系统相比,PLC 可以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而不需要进行复杂的硬件布线。这种软件定义的方法不仅减少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成本,而且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可扩展性和适应性。PLC 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工程师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和组合不同的输入/输出模块,构建出最适合的控制系统。此外,PLC 的编程通常采用类似于梯形图或结构化文本的图形化编程语言,这种直观的编程方式使得非专业程序员也能够轻松掌握,从而降低了技术门槛。PLC 还具备强大的自我诊断功能,能够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并报告潜在的故障,从而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中,PLC 自动控制技术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自动化生产线、电力供应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建筑自动化、交通控制系统等多个领域。例如,在汽车制造领域,PLC 可以控制焊接机器人、装配线和质量检测设备,实现高效率和高质量的生产。在电力系统中,PLC用于监控和控制变电站的开关设备,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

2.2 故障诊断

变压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具有重要作用,需要技术人员不定期的进行电器装置检测与维修工作,防止电气装置故障而引发较大的损失。首先,智能化技术应用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将能良好的实现变压器的故障诊断。智能化系统可对变压器漏油分解气体进行相应的检测,以确认变压器的故障区域,结合进一步的故障位置检查,最终找出故障的实际部位,进而协助维修人员采取有针对性的维修措施,提升故障诊断与检测的工作效率。其次,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常会用到模糊逻辑控制器,一般情况下分为 M 型、S 型两种控制器以及模糊规则集合等类型。其中,M 型控制器主要调速操控,包含模糊化、推理引擎及知识库等三部分,可对采集的数据予以量化、度量化以及模糊化。推理引擎的功能最为关键,可模仿人类推理方式,以语言控制库和数据库为核心。最后,在电气工程中,电气设备长年运行,其仪器、部件出现故障在所难免,采用智能化技术将能实现实时监控电气设备的运行状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进行全方位、精准的诊断。

2.3 电气工程设计

电气设备设计工作具有复杂性特征,要求设计人员掌握电磁场和变压器以及线路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设计人员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设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做到知识的合理利用。通过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降低整体设计难度,通过发挥智能化技术的计算和分析能力,可以精准判断和运算数据,保障设计结果的精准性。利用智能化技术设计电气工程产品,可以提高设计流程的科学性,通过设计软件在虚拟情境中开展设计工作,同时可以提出针对性的修正措施,不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测试实物,避免在设计过程中消耗较多的资源。例如,推广利用 CAD设计软件,有利于提高图纸应用效果,避免图纸中存在误差。

2.4 配电自动化的实现

在配电过程中利用智能化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电力输送水平。在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有必要对电能进行合理分配。利用智能化技术,能够自动完成配电监控信息、负荷分配、故障分析等功能,并能够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最优调节,以适应不同地域的需要。对配电网进行失效分析,可以对配电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预测,从而达到对配电网的自动控制。其中,主要包括:应用层、接口层和面向对象层。其中应用级负责过程控制、检查及安全控制,而管理规则以系统的标准为依据,实现了自确认、统计分析、自动化审核等多个模块的功能。接口层主要是对配置接口、命令接口以及权限接口进行运行管理。对象层是用于保护不正确的行为的对象,可以优化利用不同的节点和数据库等方面的功能。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升级,智能化技术也在持续研发、改进当中。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实现智能化技术的良好应用,为电气工程的健康发展提供助力。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的实际应用中,将会逐步发展完善,增强电气工程的自动化控制力度;以智能化技术为支撑,设计、研发电气工程设备;结合先进的故障诊断系统,不断改进设备的设计方案,为最终的实物测试节省成本,以促进电气工程设计的工作效率明显提升。结合智能化技术,实现电气工程的数据云处理,将能有效推动电气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王文一.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砖瓦世界,2024(2):199-201.

[2]刘瀚.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探讨[J].科学与信息化,2021(6):109,112.

[3]田振华.智能化技术在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数字通信世界,2022(11):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