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研究
马博隆 王子轩
陕西法士特齿轮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119
摘 要: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对环境感知提出了高精度和实时性的技术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凭借其数据互补性在复杂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本研究设计了基于多层次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框架,重点解决多传感器数据在时间同步、空间校准和特征提取中的核心问题,提出了信号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融合算法以优化感知性能。在动态环境中实现目标检测与跟踪,结合时空序列建模技术提升场景变化预测能力,并通过噪声过滤和置信度优化解决数据不确定性问题。研究成果为无人驾驶在复杂场景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多传感器融合;无人驾驶;环境感知
1. 引言
无人驾驶技术在交通自动化领域的广泛应用对环境感知提出了高精度、多场景适应性和实时性的严苛要求,而单一传感器由于受限于探测范围、分辨率和环境适应性,难以满足复杂动态场景下的感知需求。多传感器融合技术能够结合不同传感器的优势,通过数据交叉验证和信息互补提高感知精度和鲁棒性。本研究针对复杂驾驶环境中多传感器融合的实际问题,设计了一种多层次数据融合框架,涵盖传感器选型、时间同步、空间校准、特征提取与融合算法优化,并对动态目标检测、环境变化预测和不确定性处理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无人驾驶环境感知能力的全面提升。
2.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框架设计
2.1 环境感知需求分析与传感器选型
无人驾驶的环境感知需要在复杂场景中实现高精度目标检测、动态跟踪和场景变化预测,这对传感器类型和功能分工提出了明确要求[1]。激光雷达(LiDAR)具备高分辨率和精确的三维点云数据生成能力,用于静态障碍物的精确建模和动态目标的空间定位;摄像头能够提供丰富的纹理、颜色信息,适用于目标分类和场景语义分割;毫米波雷达在全天候环境下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用于动态目标的速度检测和粗略距离测量。多传感器组合能够弥补单一传感器的不足,实现信息的互补性。针对不同应用场景,LiDAR主要负责构建精准三维地图,摄像头用于识别目标类型与道路标识,毫米波雷达提供运动目标的速度信息,为决策层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撑。
2.2 数据融合算法与实现
为了满足高精度和实时性需求,设计了基于多层次的数据融合算法,涵盖信号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融合方式。信号级融合利用时间同步和空间对齐技术,将不同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统一处理,时间同步采用最小化时间偏移的优化方法,空间对齐通过外参矩阵校正实现。特征级融合从各传感器提取的关键特征(如LiDAR点云的几何信息、摄像头的视觉特征、毫米波雷达的速度矢量)进行联合编码,采用加权特征组合策略,公式表示为:
其中,为目标类别,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为目标的先验概率。上述算法在信息冗余利用和噪声抑制方面展现了显著优势,为动态环境中的精准感知提供了坚实保障。
3. 多传感器融合的关键技术研究
3.1 动态环境下的目标检测与跟踪
动态环境中的目标检测需要在复杂场景下准确识别静态障碍物和动态目标,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为此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2]。激光雷达的高精度点云数据被用于障碍物的三维建模,摄像头的视觉信息能够补充纹理和语义特征,而毫米波雷达提供了目标的运动速度和粗略距离。基于区域建议网络(RPN)的深度学习模型整合这些多模态数据,实现了目标检测的精确分类。在目标跟踪方面,利用多传感器的联合信息构建目标运动状态模型,捕获目标的轨迹变化。动态目标的跟踪通过特征匹配和状态估计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优化,既能够应对复杂的环境变化,也能够有效避免遮挡情况下的跟踪丢失问题,从而显著提升了感知系统在动态场景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3.2 数据融合中的不确定性处理
多传感器数据中存在传感器噪声、不完整性和环境干扰等问题,不确定性处理技术是数据融合的核心环节。为应对传感器数据中可能出现的异常,采用了基于统计模型的噪声过滤技术,对多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动态筛选,剔除可能影响精度的干扰项。针对传感器间数据可靠性不一致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动态权重分配策略,综合分析传感器输出的置信度,依据环境变化和数据特性实时调整融合比例。这一策略能够在多传感器的冗余信息中提取关键数据,同时降低单一传感器因误差或故障带来的系统风险。不确定性处理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数据融合的鲁棒性,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提供了高稳定性的技术保障。
3.3 复杂场景下的环境变化预测
复杂场景下的环境变化预测需要解决动态目标轨迹变化、障碍物间复杂关系以及环境全局动态潜在风险的问题[3]。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数据的时空序列建模技术能够整合激光雷达的三维几何信息、摄像头的纹理和语义特征以及毫米波雷达的速度与加速度数据,生成统一的高维时空特征向量,为环境变化预测提供数据支持。引入循环神经网络(R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结合注意力机制捕获动态目标的长期依赖性与全局变化趋势,提升预测的精准度和鲁棒性。模型能够识别车辆高速变道、行人突然闯入或障碍物动态干扰等潜在风险,为无人驾驶在复杂场景中的安全决策提供关键支持。基于不同模型的环境变化预测性能评估结果如表1所示。
单传感器模型的MAE为0.58米,RMSE为1.12米,时间消耗120毫秒,精度和适应性较低。特征级融合模型通过多传感器特征融合,将MAE和RMSE降至0.42米和0.89米,精度提升25.4%,适应性有所改善。决策级融合模型的MAE和RMSE进一步降低至0.38米和0.75米,精度提升32.8%,时间消耗增加至150毫秒,适应性较高。提出的多层次融合模型表现最佳,MAE为0.31米,RMSE为0.62米,精度提升44.8%,适应性极高,尽管时间消耗增至160毫秒,但其精准预测与稳定性在复杂场景中具备显著优势,为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
4.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驾驶环境感知技术,设计了包含信号级、特征级和决策级的多层次数据融合算法,解决了传感器时间同步、空间校准和特征提取的关键问题,显著提升了动态环境下目标检测与跟踪的精度和稳定性。研究通过优化噪声过滤和置信度分配技术,增强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可靠性。复杂场景下,基于时空序列建模的环境变化预测方法实现了动态目标行为预测和场景全局变化趋势分析,为无人驾驶系统提供了高精度感知和决策支持。研究结果表明多层次融合模型在精度和鲁棒性方面均优于传统方法,适用于复杂多变的驾驶环境。
参考文献
[1]陈轶豪.动态环境下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驾驶汽车定位与建图算法研究[D].长安大学,2024.
[2]丁鹏,邹晔,郭祥龙,等.复杂环境下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悬架自动控制方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23,14(03):355-364.
[3]熊彬宇.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的无人机环境感知与着陆区域识别[D].东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