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依据与路径探索
赵玉清
阜新市委党校 辽宁阜新 123000
引言
作为新中国首个能源工业基地的阜新,由于长期开展煤炭开采工作,造成生态遭受严重破坏,随着资源枯竭、产业衰败,步入“生态赤字”与“发展困境”,受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战略驱动,阜新迎来绿色转型契机,怎样把生态方面的优势转变为经济上的优势,是阜新实现振兴的核心所在。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
(1)“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价值逻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清晰展现了生态维护与经济进步间的辩证关联,对阜新具备实际指导价值。作为新中国首个能源工业基地的阜新,曾在较长时间内以煤炭开采为主要发展支撑,造就了以煤炭为主导的单一产业格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发展陷入困境,为达成绿色转变,应坚决抛弃依靠损害环境达成短期增长的方式,进而意识到优良生态环境既是对民众最普遍的福祉,也是最具长久效益的经济资源,利用矿山修复、土地治理与植被恢复等办法,阜新可重新塑造山水架构,提升生态系统品质,从而成为生态旅游、康养休闲、绿色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的根基{1}。
(2)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内涵与衡量方法
人类从自然系统中获取的综合效益即生态系统服务,由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四类构成,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根基,就阜新来说,伴随矿区修复、湿地保护与草原恢复工作开展,生态系统逐步拥有涵养水分、调节气候、抵御风沙等能力,大幅提高了区域环境品质。阜新怎样把特有的地质遗迹、矿山风貌以及充裕的玛瑙资源这些生态效益转变为实际经济驱动力,构建合理的生态价值计算体系是核心,当前常用手段涵盖当量因子法、市场价值法、替代成本法与旅行成本法等,能把无形的生态贡献转化成可计量的经济数据,为政府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企业投资与市场交易提供支撑,利用此机制,阜新可达成从“生态恢复”迈向“价值创造”的转变,把生态长处高效转变为经济回报,助力绿色发展与可持续转型。
二、阜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践探索
(1)矿山修复与生态修复工程的示范效应
鉴于资源枯竭和生态危机状况,阜新大力推进矿山修复与生态治理工作,利用土地整理、地形改造、植被重建等办法,让废弃矿区逐步演变成生态公园与湿地景致,成为“矿山变公园”的典型实例。海州露天矿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废弃矿坑,经治理打造为“国家矿山公园”,既成为生态教育与旅游观光的关键场所,还担负起休闲健身、科普研学等多项功能,这一改变大幅提升了城市环境水准,减轻塌陷威胁和粉尘沾染,增进市民生态福利,修复工程催生众多就业岗位,促进周边服务行业的进步,给地方经济增添新动力。矿山修复起到示范效果,其既促成了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开拓出一条融合“环境治理 + 产业发展”的绿色道路,体现了资源型城市转型里“修复即发展”的可行性,阜新的探索呈现出,生态修复不只是填补生态亏欠的途径,而是作为培育生态产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的起始点,具备关键的示范推广意义{2}。
(2)“风光氢储”清洁能源产业的生态价值贡献
位于辽西的阜新,拥有充足的风能与太阳能资源,获称“风电之都”,阜新借助资源条件,全力促进“风光氢储”一体化清洁能源产业建设,跻身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基地行列,该战略让阜新摆脱传统煤炭依赖,更是在全国率先摸索出“以生态促能源、以能源促转型”的绿色发展模式。阜新通过实施大规模的风电与光伏发电项目工程,阜新成功替换了化石能源供应,每年显著降低碳排放,促进“双碳目标”达成,将制氢和储能技术相融合,阜新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延伸工作中实现突破,催生了装备制造、运维服务、氢能应用等新兴产业,逐渐构建起清洁能源全产业生态体系。尤为关键的是,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深化了阜新“生态资源即发展资源”观念,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成实际可获取的能源与经济价值,阜新的实践成果为全国资源型城市打造了可复制且能推广的典型,见证其从“黑色能源”到“绿色能源”的成功过渡{3}。
(3)生态产品品牌培育与市场推广路径
生态产品价值达成不光依靠资源本身,还需借助品牌打造与市场推广达成“从有到优”的提升,阜新针对此积极开展探索,凭借优质生态环境培育绿色农业与特色农产品,像优质粗粮、绿色蔬菜、有机畜牧制品等,逐渐构建起生态农业产业链条,阜新独有的玛瑙文化和多样的旅游资源,使生态产品具备文化底蕴,助力“生态 + 文化”深度结合。把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相融合,构建体验型消费情境,提高产品额外价值与市场号召力,阜新需在三个领域发力:一是构建完备的生态产品认证与标准框架,保障产品绿色、生态特性可计量、可追踪,提高市场认可度;二是发展区域公用品牌,构建“阜新生态”整体形象体系,提高市场竞争水平与区分度;三是开拓多样化销售途径,利用电商平台与短视频开展推广,促进农产品、文创产品和旅游资源的跨界整合,达成多层面价值的释放,持续提高生态产品的价值,达成生态资源到生态资本的转变。
(4)生态补偿与碳汇交易模式探索
阜新大规模的造林绿化产生了巨大的碳汇(吸收二氧化碳)能力。可以积极申请纳入国家或区域碳汇交易市场,将碳汇指标卖给需要减排的企业,获得直接经济回报。比如可以核算彰武防风固沙林的碳汇总量,参与辽宁省或东北区域的林业碳汇交易试点。同时,争取跨区域的横向生态补偿,为下游地区提供水源涵养、防风固沙服务而获得补偿。
参考文献
[1] 吴昊, 张广成, 段志远.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经济效应:以东北地区为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5,35(06):167-176.
[2] 马齐 . 黑龙江省森林生态产品市场化实现途径研究 [D]. 东北林业大学 ,2024.DOI:10.27009/d.cnki.gdblu.2024.000830.
[3] 叶芳 , 殷以宁 . 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理论基础、路径探索与 机 制 建 构 [J].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2022,39(06):67-73.DOI:10.20016/j.cnki.hykfygl.20220609.014.
作者简介:赵玉清(1967 年2 月-),性别:女,籍贯:辽宁省阜新市阜新县,民族:汉,学历:大学本科,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经济学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