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析行走的思政课,探育人新方案

作者

范恬恬

漳州市第五中学 363000

行走的思政课不受时空的限制,能够将思政课堂从狭窄的教室延伸到广阔的社会环境,学生在社会中可以直接感受文化、触摸历史、思考社会、体验生活,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而为思政教育注入新鲜的活力,使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并为学生创建全新的学习平台,促进思政教育的改革,为思政教育的发展开辟新的路径。

一、思政课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在教育体系中,思政课占据着重要作用,其在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引领学生踏上爱国之路具有重要意义。思政课是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及世界观的主要课程,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树立崇高品德与远大理想的重要阵地。当今社会环境复杂多样,多种思潮激烈碰撞,学生在不同的思潮下容易产生困惑及面临诸多挑战。而思政课可帮助患者增强政治认同感,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让学生主动承担起壮大国家、稳定社会的责任,帮助学生成为有的、遵守纪律、有崇高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同时,思政课还会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与传承,弘扬我国民族精神,思政课可对我国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的挖掘,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我国优秀文化熏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此外,思政课还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出高水平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对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关注,并引导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转变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行走的思政课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保障问题

在校园外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这一教学活动会面临众多安全保障问题。可能引起人员安全问题,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实践场地或者交通出行过程中都会存在各种风险问题。例如,实践场地的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者车辆行驶期间可能出现意外交通事故,这些都会威胁师生的安全。在行走的思政课活动过程,学生的个人信息或者实践结果数据如果发生泄露,都会威胁到学生个人信息安全。此外,行走的思政课这一活动需要众多人员共同参与,这则会显著增大安全管理难度,此时需要多个校内部门与外部机构进行合作管理,如果某一环节发生疏忽,都会引起安全事故。

2.2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这一主题活动过程,要求师资队伍力量要强大。但当前我国的师资队伍建设比较落后,教师普遍存在实践指导能力欠缺问题。传统的思政课堂一般注重知识理论的传授,没有指导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应当如何开展实践探索,面对突发情况应当采取何种措施,学生缺乏针对突发事件的经验与能力。同时,某些教师针对行走的思政课的相关理念还未充分理解,此类教师一般习惯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但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快速认识到行走之思政课实践活动在思政教育中的价值与意义,导致无法发挥行走的思政课的育人优势。

2.3 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问题

想要高效开展行走的思政课这一实践活动,必须依托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是此类课程的资源开发难度比较大,需要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历史文化、人文环境等多方面的资源,在挖掘与开发资源期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与时间,同时还要结合多个部门管理。例如针对具备教育意义的文化场馆、历史遗址,一般需要结合当地的不同管理部门将这些资源协调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同时,还未建立完善的资源共享机制,不同地区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存在一定差异,但是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与共享机制,某些优质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分行走的思政课活动中,特别是一些资源匮乏的学校或者地区,无法获取有效的资源开展行走的思政课。

三、探索“行走的思政课”育人新方案

3.1 完善安全保障机制

为能够顺利开展行走的思政课,首先要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机制。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与预警机制,确保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准确的排查有关风险,根据排查结果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从而在突发状况出现后可快速有效的采取应对措施。例如,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之前,严格检查交通路线与车辆状况,细致的考察车辆、场地设施是否安全,保障不存在安全隐患。要注重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活动,可通过应急演练、安全知识讲座等提高教师与学生的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此外,也可为学生购买相关保险,以此降低学校与家庭的风险。通过全方位的安全保障体系,使行走的思政课能够在安全环境中开展,并且使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时能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可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获得最佳的思政教育效果。

3.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行走的思政课质量的高低受到师资队伍建设的影响。学校要组织教师开展专业培训,邀请社会活动组织、实践教学专家等为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指导教师掌握这一实践活动的教学技巧,使教师在面对复杂教学环境时具有可靠的应变能力与指导能力。建立导师团队,对校内与校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并且邀请不同专业的人员加入到导师团队中,团队成员进行思想风暴,集体思考,为教师在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时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通过上述多项措施,为学生打造具备扎实理论知识基础与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素质教师,从而确保行走的思政课在实践过程中有坚实的师资保障,使思政教育获得更高效的育人成效。

3.3 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

为有效提高行走的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要对教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利用多方教学资源。要对本地资源有特色的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例如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遗址与科技创新企业等资源,将这些资源都转化成思政教育的教育素材。注意与当地的政府部门及文化机构等合作,与多方机构共同建立资源共享平台与共享机制,保证资源能高效的服务于思政教育。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平台,不同学校之间的信息壁垒被打破,让优质的教学资源可以在不同学校中共享,最大程度发挥资源的优势。此外,还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包括云储存、在线教育平台等,使教学资源实现数字化管理,教师与学生能够随时获取与使用所需要的资源。

四、结语

行走的思政课是思政教育的一种创新方法,其育人价值高。通过完善安全保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等多种措施,促使行走的思政课的教学质量显著提高,使该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等方面发挥巨大优势,有效助力思政教育迈向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张建彬 . 中国精神·中国故事·中国方案 : 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索与创新 [J]. 教书育人 ,2024(18):58-61.

[2] 邱广宏 . 课程思政视域下地方高校卓越新闻人才育人模式创新研究——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42(4):1-8.

[3] 郎振红 . “点、线、面”三位一体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创新研究 [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4,26(9):1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