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在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

作者

尹萍萍

江苏量为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城市三维建模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重要工具,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为其提供精确数据基础。本文探讨了多源数据融合在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包括数据类型如航空影像、激光点云、地形数据等,以及关键技术如数据配准和融合算法。通过案例展示了数据融合在建模各阶段的应用,并提出解决数据精度和语义不一致等问题的策略。研究显示,该技术能显著提升建模质量和效率,支持城市科学规划。

关键词:多源地理信息数据;数据融合;城市三维建模;航空影像;激光点云

一、引言

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三维建模技术在规划和管理中日益重要。它能清晰展示城市地形、建筑和交通等信息,支持科学决策。然而,单一数据源难以满足需求,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应运而生,整合不同数据优势,提高建模质量和效率。

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类型及特点

2.1 航空影像数据

航空影像数据能够提供关于城市地表的详细影像,这些影像具有丰富纹理、大面积覆盖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它们能够清晰地展示地面上的建筑物、道路、植被等细节,为城市规划、环境监测和灾害评估等提供重要信息。然而,这些数据主要局限于二维信息的展示,缺乏深度和立体感。

2.2 激光点云数据

激光点云数据通过激光扫描技术获取,能够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这种数据类型不受天气条件和光照变化的限制,因此在全天候条件下都能保持高精度。激光点云数据量通常非常庞大,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尽管如此,激光点云数据在细节表达上存在局限性,尤其是缺乏纹理信息,这使得从视觉上识别和区分不同物体变得较为困难。

2.3 地形数据

地形数据,如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数字地形模型(DTM),能够反映地形的起伏变化,宏观地表达地形特征。这些数据对于理解地形结构、进行地形分析和模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地形数据的精度相对较低,通常无法提供与航空影像或激光点云数据同等的细节水平。尽管如此,由于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较低的数据处理要求,地形数据在很多领域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4 其他地理信息数据

除了上述提到的航空影像数据、激光点云数据和地形数据之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例如建筑物矢量数据、交通网络数据、地下管线数据等。这些数据提供了丰富的语义信息,有助于详细描述地理空间实体的属性和关系。它们通常具有规范的数据结构,便于整合和分析。通过与其他类型数据的优势互补,这些地理信息数据能够极大地增强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功能,为城市规划、资源管理、灾害应对等提供更加全面和精确的信息支持。

三、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关键技术

3.1 数据配准技术

数据配准是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关键步骤,旨在将不同来源和坐标系的数据转换到统一坐标系下,实现空间对齐。常见的方法有:

基于特征的配准:提取数据特征点、线或面进行匹配和对齐,如航空影像与激光点云数据配准时提取建筑物特征。

基于变换模型的配准:应用平移、旋转、缩放等变换模型实现数据空间对齐,如仿射变换、透视变换。

基于全局优化的配准:通过全局优化算法寻找最优配准参数,适用于数据量大、特征复杂的情况。

选择配准方法需考虑数据特点和精度要求。

3.2 数据融合算法

数据融合算法是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核心,作用是综合处理配准后的数据,生成更准确、全面的地理信息。常见的算法包括:

加权平均法:根据数据可靠性和重要性赋予权重,进行加权平均得到融合数据,适用于可靠性评估要求高的情况。

基于统计模型的融合算法:利用统计模型如贝叶斯融合算法、卡尔曼滤波算法处理数据,提高融合结果准确性。

基于神经网络的融合算法:构建神经网络模型学习和融合多源数据,适用于复杂数据融合问题。

还有其他算法如基于小波变换、模糊逻辑的融合算法,在特定应用场景中具有优势。

3.3 数据预处理技术

在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之前,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可用性。数据预处理技术包括:

数据清洗:去除数据中的噪声、异常值和错误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插值:对于一些存在缺失值的数据,采用插值方法进行填补,如线性插值、样条插值等。

数据归一化:将不同范围和尺度的数据转换到同一范围内,便于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融合和城市三维建模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在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流程

4.1 数据采集与获取

在城市三维建模中,首先需要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采集与获取。根据建模的需求和精度要求,选择合适的数据采集方法和设备。

对于航空影像数据,可以采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或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进行采集。无人机航空摄影具有灵活性高、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小范围的城市区域建模;传统的航空摄影测量方法则适用于大面积的城市区域建模。

激光点云数据的采集通常采用地面激光扫描仪或车载激光扫描仪等设备。地面激光扫描仪可以获取高精度的点云数据,但数据采集效率较低;车载激光扫描仪则可以快速获取城市道路两侧的点云数据,适用于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建模。

地形数据可以通过购买或利用现有的地理信息数据资源获取,如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中的地形数据。

其他地理信息数据,如建筑物矢量数据、交通网络数据等,可以通过城市规划部门、测绘部门等获取。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质量和精度,确保采集到的数据能够满足城市三维建模的需求。

4.2 数据预处理

采集到的多源地理信息数据往往存在一些问题,如噪声、缺失值、数据格式不一致等,需要进行预处理。

对于航空影像数据,需要进行辐射校正、几何校正等处理,以提高影像的质量和精度。

激光点云数据需要进行去噪、滤波、点云分类等处理,去除噪声点和无效点,将点云数据分类为地面点、建筑物点、植被点等不同的类别。

地形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插值和裁剪等处理,使其与其他数据的范围和精度相匹配。

对于其他地理信息数据,需要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清洗等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用性。

通过数据预处理,可以提高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质量,为后续的数据融合和城市三维建模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4.3 数据融合

在数据预处理的基础上,进行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建模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配准方法和数据融合算法。

首先,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配准,使其在空间上对齐。例如,将航空影像数据和激光点云数据进行配准,使影像中的地物与点云数据中的地物在空间位置上相对应。

然后,采用合适的数据融合算法对配准后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例如,将激光点云数据的三维几何信息与航空影像数据的纹理信息进行融合,生成具有真实纹理的三维模型。

在数据融合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确保融合后的数据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的真实情况。

4.4 城市三维模型构建

利用融合后的数据进行城市三维模型的构建。根据建模的需求和数据的特点,可以选择不同的建模方法和软件。

对于简单的城市区域,可以采用手工建模的方法,利用三维建模软件,如 3ds Max、SketchUp 等,根据融合后的数据进行模型的构建。

对于复杂的城市区域,可以采用自动化建模的方法,利用专门的城市三维建模软件,如 CityEngine 等,根据融合后的数据自动生成城市三维模型。

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需要注意模型的精度和细节,确保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城市的地形地貌、建筑物分布等信息。

4.5 模型优化与评估

构建好的城市三维模型需要进行优化和评估,以提高模型的质量和实用性。

模型优化主要包括模型的简化、纹理映射、光照处理等方面。通过模型简化,可以减少模型的面数,提高模型的渲染效率;通过纹理映射,可以使模型更加真实;通过光照处理,可以增强模型的视觉效果。

模型评估主要包括模型的精度评估和实用性评估。精度评估可以通过与实际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评估模型的几何精度和纹理精度;实用性评估可以通过对模型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等领域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模型的实用性和价值。

通过模型优化和评估,可以不断提高城市三维模型的质量,使其更好地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五、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在城市三维建模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5.1 数据精度差异问题

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由于采集方法和设备的不同,往往存在精度差异。例如,航空影像数据的平面精度较高,但高程精度相对较低;激光点云数据的高程精度较高,但平面精度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这种精度差异会影响数据融合的效果和城市三维模型的质量。

解决策略: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尽量选择精度较高的数据采集设备和方法,并对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精度评估。在数据融合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数据融合算法,对不同精度的数据进行加权处理,以提高融合后数据的精度。同时,可以利用地面控制点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精度校正,减小数据精度差异对模型质量的影响。

5.2 数据语义不一致问题

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往往具有不同的语义表达,例如,建筑物矢量数据中的建筑物属性信息与航空影像数据中的建筑物外观信息可能存在不一致的情况。这种语义不一致会导致数据融合和模型构建的困难。

解决策略:建立统一的地理信息数据语义标准,对不同类型的数据进行语义规范化处理。在数据融合过程中,通过数据关联和语义映射等方法,将不同语义表达的数据进行整合,实现数据语义的一致性。同时,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对数据的语义信息进行自动识别和提取,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3 数据处理效率问题

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计算,数据量庞大,处理过程复杂,导致数据处理效率较低。例如,在激光点云数据的处理中,点云分类和配准等操作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计算资源。

解决策略:采用高效的数据处理算法和软件,对数据进行并行处理和优化计算。例如,可以利用分布式计算技术,将数据处理任务分配到多个计算节点上进行并行处理,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同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和压缩,减少数据量,降低数据处理的复杂度。

5.4 数据安全与隐私问题

多源地理信息数据中可能包含一些敏感信息,如军事设施、重要建筑物等的位置信息,数据的安全和隐私保护至关重要。在数据融合和共享过程中,存在数据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解决策略:建立严格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机制,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和访问控制。在数据共享过程中,明确数据的使用范围和权限,对数据的使用进行严格的审批和监管。同时,加强对数据处理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六、结论

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在城市三维建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通过融合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数据,可以充分发挥各数据的优势,弥补单一数据的不足,提高城市三维建模的质量和效率,增强模型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在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的应用过程中,涉及到数据采集、预处理、融合、模型构建以及优化评估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采用合适的技术和方法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模型的精度。同时,也面临着数据精度差异、语义不一致、处理效率低以及数据安全与隐私等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解决策略来加以解决。

随着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不断提高,多源地理信息数据融合技术在城市三维建模中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更加高效、准确的数据融合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城市三维建模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为城市的科学规划、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确保地理信息数据的合法、安全使用。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满足你的需求,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如果你还有其他想法或需要进一步的帮助,请随时告诉我。

参考文献

[1]彭曙蓉,王娜,李彬,等.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城市屋顶光伏潜力评估[J].太阳能学报,2024,45(12):40-48.DOI:10.19912/j.0254-0096.tynxb.2023-2107.

[2]张欣杰,许振北,仇雅倩,等.融合多源地理信息数据的城市地块功能精细化识别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24,47(12):89-92.

[3]郭旭东.地理信息系统融合多源数据背景下岷县中药资源分布特征研究[D].甘肃中医药大学,2024.DOI:10.27026/d.cnki.ggszc.2024.0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