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食育的实施策略

作者

闫宜元

云南省丽江市幼儿园和乐分园 674199

摘要: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幼儿教育中,饮食教育尤为重要,除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外,还要教给幼儿相应的饮食知识。教师应合理运用地方丰富的资源,设计多元的食育活动,不仅能帮助幼儿学习饮食知识、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还能传承当地特有的饮食文化。

关键词:幼儿园;一日活动;食育;实施策略。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幼儿的饮食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阶段的首要任务。树立正确的 饮食观念,克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帮助幼儿养成健康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将对幼儿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食育作为以食物为媒介的教育活动,旨在帮助幼儿掌握有关食物的知识和技能,养成科学的饮食观念,以及积极情感和道德品质的培育。

(一)环境创设策略

1.创设校园食育环境

首先,利用不同食物模型、图片、实物等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大厅、主题墙、楼道等场所摆放不同节气的食物模型,将美食制作成走廊挂饰,营造良好的食育环境。其次,在校园内创设“食物小菜园”,种植各类蔬菜、水果、香料植物等,让幼儿直观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并可用于烹饪实践活动。最后,建设“生活坊”,在生活坊内提供烹饪材料,利用展板展示食物标本、传统饮食器具、不同文化的饮食图片与文字介绍等,营造浓厚的食育文化氛围。

2.优化班级食育环境

在班级内设立“美食坊”区域,配备适合幼儿操作的小型厨房用具、食材模型等,供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与简单食物制作活动。布置“食物主题墙”,定期更新食物知识、幼儿的食育作品(如绘画、手工制作等)以及班级食育活动照片,激发幼儿对食育的兴趣与参与度。

(二)课程融合策略

1.与基础课程整合

将食育与课程整合。如在语言课程中,开展食物相关的故事讲述、儿歌朗诵、绘本阅读等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素养,同时传递饮食知识与文化。在科学课程中,设置食物科学实验,如探究食物的发酵过程等,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与对食物科学原理的理解。艺术课程里,组织幼儿进行食物绘画、手工制作(如用蔬菜印章创作画作、黏土制作蔬菜造型或盛食物的器皿等)、演唱关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儿歌或童谣,发挥幼儿的艺术创造力与审美能力。

2.开发食育特色课程

设计“小小营养师”课程,引导幼儿根据营养成分搭配食物,制定健康食谱,并通过模拟餐厅游戏进行实践应用。    开设“美食制作坊”课程,系统地教授幼儿各类简单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从食材准备到烹饪完成,让幼儿全程参与体验。

(三)实践活动策略

1.园内实践活动

定期开展关于传统美食的“自助餐”活动,幼儿参与美食制作过程,然后进行分享与品尝,在活动中锻炼幼儿的食物制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社交能力。

开展园内种植活动,从播种开始,让幼儿在浇水、施肥、除草的过程中亲自体验种植的乐趣,并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对食物的生长过程有一定的认知。

组织“食物寻宝”游戏,教师提前在校园内隐藏各种食物或食物卡片,幼儿分组寻找,找到后需要介绍该食物的相关知识,增强幼儿对食物的认知与探索欲望。

2.园外实践拓展

组织幼儿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购买渠道、种类多样性,了解食物的产地、价格等信息。组织亲子农场体验活动,家长与幼儿一起参与农作物的种植、采摘活动,深刻体会食物的来之不易,加强亲子关系与家园共育效果。组织幼儿到社区,参观传统美食制作坊,加深幼儿对传统饮食文化的认知。

(四)家园合作策略

1.家长教育资源引入

建立家长志愿者库,邀请从事餐饮行业、农业种植、食品营养研究等与食育相关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课堂,开展专业的食育讲座或实践活动指导。开展“家庭美食分享会”活动,家长将当地传统美食带到幼儿园,与幼儿和教师分享制作过程与背后的文化故事,丰富幼儿园食育内容。

2.家园共育活动开展

设计“家庭食育任务卡”,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制作一道传统美食并分析营养成分等,促进家长与幼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开展食育实践。家园共育,专题研讨幼儿食育问题,向家长传达幼儿园食育理念与实施计划,听取家长意见与建议,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五)利用传统节日开展食育

结合传统节日开展食育活动,如中秋节的“做月饼、端午节“包粽子”等。这些活动不仅让幼儿了解不同节日的饮食习俗,还能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六)结合主题活动开展食育

幼儿园将食育融入各种主题活动,如社会领域的“家乡的特产”、健康领域的“营养的食物”、语言领域的“美味的传统美食”、科学领域的“豆子长大了”、艺术领域的“蔬菜沙拉”等。通过这些活动让幼儿明白播种、耕种、收获与不同季节的关系,不同节气与不同食物的关系,了解饮食文化。

(七)教师培训与专业发展策略

1.食育知识与技能培训

组织教师参加专业的食育培训课程,包括食物营养知识、烹饪技能、饮食文化研究、食育课程设计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食育专业素养。

邀请食育专家到园开展讲座与培训工作坊,针对教师在食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答疑解惑与案例分析,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2.教师食育实践与研究支持

鼓励教师开展食育教学实践研究,设立园内课题研究项目,为教师提供研究经费与资源支持,激励教师探索创新食育教学模式与方法。建立教师食育经验交流平台,如定期开展食育教研活动、教师食育经验分享会等,促进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

食育作为以食物为媒介的教育活动,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完善的食育目标与内容体系,运用多样化的实施策略,包括环境创设、课程融合、实践活动、家园合作以及教师培训等方面的举措,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在食物知识、饮食技能、行为习惯、情感态度以及文化传承等多维度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家园共育与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黎超梅·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食育”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9(9):276276.

[2]苏雪婷.幼儿园食育课程的教育价值与指导策略[J].成才之路,2019(007):72.

[3]蒋行亚.在幼儿园中开展食育的建设[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9(002):1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