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策略研究

作者

刘欣然

高碑店市和平街道南方中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 074000

关键字: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一、引言

中华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哲学思想与审美情趣。在农村小学开展古诗词教学并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元素,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然而,受教育资源、师资力量等因素的制约,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仍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现状与问题

(一)教学目标模糊,文化渗透意识薄弱

部分农村小学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过于注重字词解释、背诵默写等知识技能目标,忽视了古诗词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传递。例如,在讲解《静夜思》时,仅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诗句字面意思,未能深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思乡之情、古代游子的生活状态以及传统节日文化等。这种教学目标的偏差,导致学生难以真正领略古诗词的文化魅力。

(二)教学方法单一,文化渗透效果不佳

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较为传统,多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跟读背诵的模式,缺乏创新。由于缺乏多媒体设备等教学资源,难以通过直观的画面、音频等方式展现古诗词中的传统文化场景。例如,在学习描写古代传统节日的诗词时,无法生动呈现节日习俗,学生对诗词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仅停留在文字层面,难以形成深刻印象。

(三)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教师数量有限,且部分教师自身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不够深入。一些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难以准确解读诗词中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等内容,更无法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整合与有效渗透。例如,对于诗词中涉及的古代礼仪、服饰、建筑等文化知识,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足,导致教学过程中文化讲解缺失或不准确。

(四)课程资源匮乏,文化拓展受限

农村小学缺乏丰富的古诗词教学资源,图书馆中与古诗词及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数量少、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同时,网络资源利用不充分,教师和学生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和学习资料的渠道有限,无法为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提供有力支撑。

三、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强化文化渗透意识

教师应重新审视古诗词教学目标,将传统文化元素的渗透纳入教学目标体系。在制定教学计划时,不仅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目标,更要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例如,在教学《春晓》时,除了让学生掌握诗词内容,还应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古代农耕文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等,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文化渗透效果

1. 情境教学法:利用农村现有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创设与古诗词相关的情境。如在学习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时,组织学生到田野中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诗词中描绘的景色,加深对诗词中传统文化元素的理解。同时,借助简单的道具、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诗词中的场景,让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古代文化。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农村小学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播放诗词朗诵视频、动画短片等,展示古诗词中的文化场景和历史背景。例如,在学习《元日》时,播放春节习俗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古代春节的热闹氛围,了解贴春联、放鞭炮等传统习俗的文化内涵。

3. 诵读感悟法:加强古诗词的诵读教学,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情感美。在诵读过程中,教师适时讲解诗词中的文化典故、修辞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内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文化素养

1. 开展专题培训: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定期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古诗词及传统文化相关的专题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指导,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解读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古诗词的历史背景、文化典故、艺术特色等,帮助教师丰富知识储备,提升文化素养。

2. 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学校可以设立奖励机制,鼓励教师自主学习传统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书籍、参加线上课程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水平。同时,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经验交流活动,分享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促进教师共同成长。

(四)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文化学习渠道

1. 挖掘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农村当地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古诗词教学资源。例如,收集当地流传的民谣、诗歌,将其与教材中的古诗词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同时,组织学生开展实地调研,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引导学生用诗词的形式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2. 整合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和家长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推荐优质的古诗词学习网站、APP 等,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例如,“学习强国”平台上有丰富的古诗词学习资源,包括诗词讲解、朗诵音频、文化纪录片等,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

3. 建设校园文化资源:学校可以通过建设古诗词文化长廊、设立图书角等方式,营造浓厚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在文化长廊中展示古诗词作品、文化典故、学生的诗词创作等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图书角的管理和图书推荐,丰富校园文化资源。

(五)家校合作,共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重要性,提高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为家长提供一些指导孩子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和建议,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诵读古诗词,讲述诗词中的文化故事,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例如,家长可以在传统节日时,与孩子一起学习相关的古诗词,让孩子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

四、结论

在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明确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训、开发课程资源以及家校合作等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可以提高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质量,让学生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文化自信,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未来,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进一步完善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元素渗透的策略,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荣生. 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余党绪 . 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与路径 [J]. 语文建设 ,2017(34):4-7.

[3] 吴忠豪.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 李山林 . 古诗词教学内容的确定与教学策略 [J]. 语文教学通讯 ,2015(34):22-24.

[5] 郑国民. 当代语文教育论集[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课题名称:保定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实践研究”(立项编号:2402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