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探索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新途径

作者

潘新林

信宜市新宝茂门小学

只有健康向上的班集体,才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催其奋进。小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大都喜欢“玩”,喜欢“跳”,根本上不懂得什么是人生观,什么是学习观。唯有靠教师多管齐下,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使班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因此,探析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有效之路迫在眉睫。

一、班级管理的重要性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 , 是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 , 也是学生最主要的学习、交往和其它各种活动的场所,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管理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是学校管理的支柱。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作为重要的角色,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我们不仅要抓好学生的学习,还需要对学生的思想和身心健康负起责任。在学校,班主任不仅是连接科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纽带,也是紧密沟通学校和家长以及社会之间的桥梁。同时班主任也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氛围,耐心倾听,宽容以待,从而带领自己班级的学生健康和谐、稳步发展。例如: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班主任要多向班干部了解各位同学的思想动态和兴趣爱好;班主任也可以利用课余的时间,深入到同学们的群体当中去走走看看,以朋友的身份与他们坐在一起谈天说地,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只有亲其师,信其道,才会敢说真话,班主任才会更容易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又如,班主任对一些自律性较差的同学,出现追逐打闹、乱丢垃圾、起哄捣乱、乱叫花名等违纪行为,必须要进行制止并加强教育,要制订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措施,促使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位于主体地位

新时代呼唤新教育,新教育首先意味着班级管理模式的根本革新。在过往的班级管理中,学生往往处于受动位置,这意味着学生的行为更多体现为“服从”以及向教师中心位置的“靠拢”。不可否认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一模式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的新时代中,已经呈现诸多弊病。传统模式下,学生的自主意识往往得不到承认,长此以往,可能暗中给学生造成隐性心理创伤乃至显性的心理疾病,同时也使得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各种复杂矛盾在暗处滋长,不利于班级管理各种举措的实施。因此,要突破旧的管理模式,必须完成一次颠倒,亦即将学生置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必要的时候敢于“放手”,允许一定规则范围内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管理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教师不再是班级管理的“发令者”,而更多充当“限制者”与“规范者”的角色。其次,教师也应当参与到学生的自主管理当中,面对面地与学生平等交流,对于学生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给予点拨与引导。再者,教师应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杜绝将小范围矛盾上升到公开批评的高度,这是因为只有保护好每个学生的自主意识,才有学生集体的主体意识。

从这些讨论与分析中可以发现,教师的工作对象要具体化到每个具体的学生,而不仅仅是一个抽象的集体。这一要求,是对新时代“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等教育方针的具体落实,也应当是新时代教师所应当具有的基本素养。

三、练好“内功”,树立良好的威信

人们常常用“猫与老鼠”的关系来比喻师生关系,也有部份班主任成天板着面孔,毫无笑容,让学生惧怕自己来维护教师的尊严,这其实反映了班主任是否在学生中建立威信。作为班主任,首先是教师,而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智慧的化身。教师的言行举止,不但在学生的心目中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往往会被学生们模仿学习,很可能影响他们一辈子。

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担负起应尽的责任。所以我认为,管理班级一定要具备教师的威信,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愿意亲近老师,和老师的指导目标保持一致。而班主任威严的树立,不是靠威严的态度和暴躁的脾气来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应该做到以理服人,让学生在内心深处认同班主任的做法,愿意听从老师的指令。而作为班主任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让学生心服口服,愿意听从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和同学之间拉近距离,如朋友般和睦相处。例如:平时班主任要求学做到的,自己一定要身体力行,主动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班主任严于律己的行为,自然能够产生强烈的向师性,久而久之,在学生心目中就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威信。

四、构建和谐、平等的氛围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全面扮演好亦师亦友的角色,要想方设法构建和谐、平等的氛围,与学生们一起同甘共苦,做学生们的知心朋友,让学生放松自我,用轻松自然的状态与班主任进行交流,这样进行的沟通才会最有效果的、最真实的。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班主任更要宽以待人,放下架子,不能让学生站着对话,要与学生平坐在一起,让学生去掉戒心,做到有困难找班主任。另外,班主任除了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之外,还要善于信任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参与班级的管理,在实践中提升管理、处事的能力,塑造健全自己的人格。班主任培养好学生做自己得力助手,那么烦琐的班主任工作做起来就会变得事半功倍。针对一些缺乏自信、不配合沟通的学生,班主任还要与学生家长一起来对他们进行教育。为了更好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班主任应摸清学生家庭情况,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例如:电话、微信等通信工具适用于及时与绝大部分的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而对于其父母之外的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年纪较大的监护人,班主任要采取主动上门家访的方式进行沟通。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想方设法构建和谐、平等的氛围,无论是与学生沟通,还是与家长或其他监护人沟通,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交流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恰当的引导和教育,班级才会有和谐、平等的良好氛围。促使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班集体形成,有利于同学们健康成长。

五、重视学生的身心安全

学生的身心安全是关系到学生一生的幸福的大事。特别是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每个学生都存在不同的问题,这给我们每个班主任提出了新的问题和任务。在学生身体安全方面,班主任要结合班会课、体育课、生理课等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并教给他们一些预防、自救、自护的相关知识,明确安全是头等大事,必须以预防为主。另外,学生到校,班主任要记得清点人数;学生离校,班主任要通知监护人接送,确保万无一失。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班主任除了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介绍心理健康知识之外,对个别言行偏激或性格内向的学生,要经常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与辅导,如果发现他们的语言、行动、神态等出现异常,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与其监护人沟通联系,防止其心理健康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总之,小学生思想不够成熟,情绪不稳定,喜怒哀乐变化无常,对一些事情的处理也缺乏正确的方法,因此需要班主任在平时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从合唱的特性谈对中学生成长中品质的影响,张颖 - 《中学生作文指导》- 2020

2、(毕业论文) 职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扮演— —一位职校班主任的叙事探究 _NoRestriction,网页

3、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 - 中国期刊网,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