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松鹤村唢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李尚锋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茈碧湖镇党群服务中心
松鹤村是洱源县彝族聚居的山区行政村,坐落于洱源县城西南部,东距县城13公里。村委会驻地海拔2512米,分布在由南至北的3个自然村(大松甸、溪登村、石照壁),6个村民小组,全村798户3326人。国土面积62415亩,主要经济收入有梅果产业、养殖业、松茸产业等,被授予“大理州兴办绿色企业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松茸基地村”、“中国森林乡村”、“梅果之乡”、“唢呐之乡”等称号,2016年列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
松鹤村人民热爱党、热爱生活、善于学习、积极进取、勤劳朴实、民风纯朴。因长期与附近的汉、白民族生活交融在一起,所以,既有自己鲜明的彝族传统文化,又吸收了汉、白民族的一些文化和习俗。尤其:松鹤村的唢呐文化艺术,不仅传承保留了彝族唢呐曲牌,而且还吸收了汉、白民族唢呐曲盘,即《七里调》、《八里调》以及《吹腔戏》、《板凳戏》、《洞经音乐》中的唢呐曲盘,体现了民族文化开放性、包容性、创造性、大众性的品质和多样性的特征。
一.唢呐起源:松鹤先民从何时起吹奏唢呐,现今无从考证。但据民间口碑传说:早在清朝时期,大松甸村先民唢呐艺人罗匡保,在迎接“乡饮官”回村的仪式上假借唢呐哨子不润而吹“结巴唢呐”,戏弄“乡饮官”的古本。还有唢呐名师罗凤银,由于吹奏唢呐技艺高超,经常受邀到凤羽、炼铁、漾濞等地去吹奏唢呐,用悦耳动听的唢呐声,欢乐优雅的调子,打动众人的心弦,赢得美丽女子做媳妇的传说。
二.唢呐价值
松鹤村的唢呐,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它源自于民间,在百姓的生产生活中得到发展,又融入到人们的喜、怒、哀、乐和社会交际之中。大凡洱源地区民间的婚、丧、嫁、娶、竖柱、立碑、庆寿、学成名就、洞经会和重大节庆活动都要吹奏唢呐。民间有“不吹唢呐不为喜”的说法。松鹤人活要吹唢呐,死要吹唢呐,悲、喜也要吹唢呐。用唢呐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振奋精神,视唢呐为团结的象征。
三.传承和发展
松鹤民族唢呐,历史上它受“吹出热气吸冷气,子不旺;竹篾桌子门后摆,撵狗官等落后世俗观念的束缚,受到歧视而很少有人学。上世纪“十年动乱”时期,又被列入“四旧”,不仅禁吹,甚至还要没收唢呐乐器,遭到打击而走入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唤醒了祖国大地,改革开放,拨乱反正,人民生产生活得到改善,特别是近几十年来,国家对非遗文化的重视,加之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逐渐增大,松鹤村利用唢呐传统文化资源,掀起了学习吹奏唢呐的新高潮,形成了100多人的唢呐艺人队伍,逐步发展壮大起来。
(一)大松甸自然村第一代唢呐艺人
罗匡保,男,大松甸自然村人,出生在1860年左右,师承关系不详。罗匡保吹奏唢呐有传说的“古本”,相传,唢呐艺人罗匡保身材、人才好,肚才、口才更好。语言幽默,有一次在“松坡”村口迎接“乡饮官”回村的仪式上,正在紧要关头,他假借唢呐哨子不润而吹“结巴唢呐”。回到家中待客时,人声嘈杂,主人示意吹一至两调就够了,罗匡保却说:“唢呐哨子正润,不吹也可惜”吹了一调接一调,吹个不停。那时山村农家宅院的建筑,由于偏于防盗,主房都是四面用土坯砌成的“闷头房”,且场院相当狭窄。唢呐声、人群嘈杂声,桌凳、碗筷等物件碰撞声汇成一片,弄得在场的所有人都忍俊不禁,哈哈大笑。
(二)大松甸自然村第二代唢呐艺人
1.罗凤银,男,大松甸村人。(1881—1957)享年77岁。罗凤银自幼喜爱吹奏唢呐,也许是受到母舅——唢呐艺人罗匡保的启蒙。成年后,村中和他一起会吹唢呐的只有毛福常一人。会操作打击乐的人也不多,只局限于农村红、白二事的唢呐应酬。为了提高唢呐吹奏技能,罗凤银就拜师于隔大松甸村四十里远,当时名振十里八乡的腊坪村“唢呐世家”李照明父子门下。
2.毛福常:(1883—1954)享年72岁。唢呐吹奏师,经常带着毛兆春在本村红、白二事吹奏唢呐。
3.毛兆春:(1892—1959)享年68岁。会操作打击乐,经常跟随毛福常在村中应酬红、白二事,晚年也和罗凤银合伙过。
(三)大松甸自然村第三代唢呐艺人
1.毛玉保(1919—2006)享年88岁。《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唢呐毛玉保,三岁做母舅(罗润永)的养子,十五岁和本村的罗生祥、毛厚银、毛香明投师于罗凤银名下,18岁出师。吹奏唢呐技艺高超。吹出的唢呐曲牌音色非常激励感人。且《吹腔戏》台上的打击乐样样精通,名振四乡八邻。有一次,在炼铁坝民家办事吹唢呐,人群中有一位老者听后,因不知道面前的这位唢呐师傅竟然是毛玉保而连连称道:“大师傅,你吹得真好,实在感人,好听。听说大松甸村的毛玉保吹得相当好,其实,有你这么吹得好就可以了”。在炼铁坝,有“办事吹唢呐请不着毛玉保就不了”之说,人们总是争着去请。
毛玉保带出的徒弟有:毛才发、罗六芳、毛桂芬、罗寿桃、毛正岐、毛运昌、毛开太、李位芳、罗锡荣;辅导过的唢呐师有:毛文亮、罗万金;打击乐师有:罗玉林、罗林山等。而今他带出的徒弟、罗六芳(其女婿:大理州民间民族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毛桂芬又成了别人的师傅,各自培养出了几十名徒弟。
2.毛厚银(1918——1996)享年79岁。毛厚银和毛玉保、罗生祥、毛香明是同班师兄弟。拜师于罗凤银名下,一生喜爱吹奏唢呐。就连十年动乱时期,唢呐被列为“四旧”行列,他也偷着吹。他把所学到的唢呐曲牌从不保守,都一一传给后人。在大松甸、溪登、石明壁三个自然村都有他带出的徒弟。他有三个孙子会吹唢呐,带出的徒弟有:李家福、毛六凡、毛连佑、毛香仁、罗佑凡、罗代凡、罗代兴、罗威雄、罗先凡、罗林芳等。李家福、毛六凡是大理州民间民族传统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各自都带出了几十个徒弟。
3.罗生祥(1914——1988)享年75岁。鼓师,和毛玉保、毛厚银、毛香明属同班师兄弟。初学唢呐的时候相应比毛玉保要吹得好一些,后因前媳(罗发银姑妈)无子嗣而不同意吹唢呐,故只学打击乐而成为鼓师。在毛厚银培训李家福、罗代凡等人时,因他熟悉唢呐曲牌,也起到了积极的辅导作用。
4.毛香明(1917——1990)享年74岁。唢呐吹奏师,同时也会操作打击乐。同毛玉保、毛厚银、罗生祥属同班师兄弟。
5.毛才发(1933—2007)(毛玉保三弟)享年75岁。唢呐吹奏师,也会打击乐。是在大哥毛玉保的培养下学成。
6.罗玉林(1915—1982)享年68岁。会操作打击乐。在自学过程中,得到毛玉保等人的指导,能在春台上和他们合为一个“吹打班”。
7.罗林山(1911——2002)享年92岁。会操作打击乐。在自学过程中,得到毛玉保等人的指导,能在春台上和他们合为一个“吹打班”。
8.罗万金(1918—1990)享年83岁。唢呐吹奏师。生性活泼,多才多艺,36岁时才习唢呐,虽不投师,但经常请教于小他一岁的唢呐大师毛玉保,利用劳动间隙和晚上跟着学,唢呐吹奏水平高。
松鹤唢呐多次参加过大理州“三月街”民族节、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第三届中国艺术节、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剑川县祭孔节等活动开幕式的唢呐演奏,以及电影《奇情侠侣》和《中国白族百人唢呐》的拍摄,并迎接过中央领导和外宾,还吹上了北京城,吹到泰国、荷兰等国家。在各种喜庆活动中,松鹤唢呐艺人所吹奏的欢乐调子使人心花怒放,激昂婉转的音色使人精神振奋,给海内外客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