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与改进策略

作者

车向前

山东英才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4

摘要: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问题日益凸显。本篇论文着重分析了建筑工地安全治理技术的当前使用情况,并提出了改善措施。采用无人机监控、大数据风险预测等尖端安全技术,配合严密的安全规则和员工培训,能够显著增强工地的安全治理效果。此外,强化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对于确保施工安全同样至关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为建筑工地的安全治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改进策略;无人机监控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建筑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然而,在建筑工地,由于环境复杂、人员流动频繁等原因,安全事故屡见不鲜,严重威胁到工人的生命和健康。因此,提高建筑工地的安全管理,增强安全管理技术的运用,已经成为建筑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的应用现状

2.1 安全管理制度的建立与执行

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是保障施工安全的基础。目前,许多施工企业已建立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了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程。此外,通过周期性的安全核查、安全训练以及安全知识教育,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紧急情况应对能力得以持续增强。尽管如此,在具体操作中,仍有施工人员对安全规程的遵守不够严格、违反操作规范等现象,这使得安全事故偶有发生。

2.2 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与使用

安全防护设施是保障施工人员安全的重要手段。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常见的安全防护设施包括安全网、安全带、灭火器等。这些设施的正确配置和使用,对于防止高处坠落、物体打击等安全事故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赶工期,往往忽视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和使用,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

2.3 安全管理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安全管理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例如,使用无人机监控施工现场,能够实时了解现场的安全状况,并且能够及时识别和排除安全风险。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对施工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预先实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尽管如此,这些尖端技术在实际运用时仍遭遇挑战,包括技术成本高昂、操作人员技能水平有限等难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技术的改进策略

3.1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

为了进一步增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安全职责及操作规程。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安全制度得到实际执行。对于违反安全规定的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起到警示作用。

3.2 提升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安全防护设施的配置与应用是确保施工人员安全的关键步骤。施工单位需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配备充足且质量达标的防护设施。同时,需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确保他们能正确使用这些设施。对于已损坏或功能失效的安全防护设施,应立即更换或修复,保证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3.3 推广使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

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众多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也应主动采纳这些技术,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例如,运用无人机进行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控,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安全隐患;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施工现场潜在风险进行预测和分析,可以提前实施预防措施;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施工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智能检测和预警,有助于进一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3.1 无人机监控技术的应用

无人机监控技术具有实时监控、覆盖面广、灵活性高等优点。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可以利用无人机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监控,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同时,通过无人机拍摄的高清视频和图片资料,还可以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溯提供有力证据。

3.3.2 大数据风险预判技术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可以对施工现场的潜在风险进行预判和分析。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学习和分析,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模型,对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预测和评估。这样,施工单位可以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3.3.3 人工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施工违规行为的智能辨识与预警成为可能。例如,施工现场安装的智能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能够实时监控施工人员的操作。一旦检测到违规行为,系统即刻发出预警信号,促使施工人员立即改正。这不仅增强了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还显著减少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3.4 提升人员培训与安全意识

人员培训是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核心。施工单位需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与技能培训,以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同时,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他们能迅速适应安全环境。通过举办安全知识竞赛、安全演练等活动,进一步激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参与热情。

3.5 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督与考核体系

为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必须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督与考核体系。一方面,强化对施工现场的日常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并纠正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安全考核制度,对施工单位的安全工作和责任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存在严重安全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严肃处理并追究责任。

3.6 加强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

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是提升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施工单位应积极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例如,定期邀请监管部门进行现场检查和指导;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和问题;积极参与监管部门组织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活动等。通过这些合作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论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施工单位、监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通过改进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安全保护设备的配备和应用、采纳尖端的安全管理技术、强化员工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增强、构建健全的安全监督和评估体系以及增进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合作等方法,能够显著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效能。展望未来,随着科技的持续进步和全社会的共同奋斗,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预期将实现更加突出的成果。

参考文献:

[1]唐中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5,(06):32-34.DOI:10.19569/j.cnki.cn119313/tu.202506011.

[2]张月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的有效应用策略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2024,(1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