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研究
胡天文
辽宁省第九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铁岭 112000
摘要:
地下水资源作为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地质构造对地下水的分布、流动及储存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探讨了不同地质背景下地下水的动态变化规律。首先,分析了地层的沉积环境、断层、褶皱、岩性等地质构造因素对地下水资源的控制作用。接着,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不同地质构造条件下地下水资源的丰富性与贫乏性,并探讨了地质构造对地下水流动模式的影响。最后,结合当前地下水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优化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策,并展望了未来在地质构造影响下地下水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地质构造;地下水资源;水文地质;岩性;断层
引言:
地下水资源是地球表层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存在于地下岩层中,对农业、工业、饮用水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地下水的分布、储量及水质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质构造是最为关键的影响因素之一。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会对地下水的储存空间、流动路径、补给源以及水质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对于有效评估水资源、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构造作为地下水分布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体现在岩层的分布、裂隙的发育、断层的控制作用等方面。岩层的厚度、渗透性、孔隙度等物理性质,以及断层、褶皱等构造的分布方式,直接影响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和流动路径。深入研究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影响,不仅有助于提高地下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还能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一、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
地质构造通过直接影响岩层的渗透性、孔隙度以及地下水的流动路径,从而决定了地下水的分布。地下水的存在与地质构造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岩性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岩性是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了岩层的渗透性和储水能力。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不同类型的岩石,其孔隙度和渗透性差异较大。沉积岩如砂岩、砾岩等,其孔隙度较大、渗透性较强,适合地下水的储存和流动;而火成岩和变质岩因其结晶结构的密实性,通常渗透性较差,不适合水的储存。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受到岩性的强烈影响。
2.地层的沉积环境对地下水的影响
地层的沉积环境决定了岩层的物理性质以及水的渗透特性。在某些沉积环境中,砂层、砾石层等具有较好的渗透性,适合水的流动和储存。而在黏土层、泥岩层等低渗透性层位中,地下水流动较为困难,水的储存能力较弱。因此,地层的沉积环境直接影响地下水的分布,尤其是在地质勘探和地下水资源评估中,需要重点考虑这一因素。
二、断层与地下水流动的关系
断层是地质构造中的一种重要地质现象,它通过对岩层的垂直或水平错动,影响地下水的流动路径和分布规律。断层在地下水的流动过程中发挥着多方面的作用:
1.断层对地下水流动的引导作用
断层可以为地下水提供流动通道,尤其是在高渗透性岩层上断层的发育,会使地下水沿着断层带流动,形成地下水流动的特殊通道。断层带内部往往有较强的裂隙和破碎带,水流通过这些裂隙可以有效穿透地层,形成地下水流动的通道。
2.断层对地下水补给的影响
断层作为地下水补给的潜在通道,能够将外部的水源引入地下层。尤其是在断层带与高渗透性岩层相交的地方,地下水的补给作用更加显著。然而,某些情况下,断层也可能导致地下水的流失或分布的不均匀,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3.断层的水质影响
断层可能通过水流通道的传播作用,影响地下水的水质。断层带可能会有水化学成分不同的岩层接触,导致水质的变化,甚至可能引起水质的污染。因此,在进行地下水资源开发时,需要综合考虑断层的影响,确保地下水资源的水质安全。
三、褶皱与地下水分布的关系
褶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质构造现象,通常由地壳应力作用引起的岩层弯曲所形成。褶皱的存在对地下水分布也具有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褶皱的形态对地下水流动的影响
褶皱的存在可能改变岩层的倾斜角度,影响地下水的流动方向。褶皱中的岩层通常沿着褶皱轴线发生弯曲,从而改变地下水的流动路径。水流往往沿着褶皱的倾斜方向流动,这种流动方式会受褶皱的形态、弯曲角度、坡度等因素的影响。在褶皱的上升部分,水流可能更容易聚集,而在下沉部分,水流则可能向外流出。此外,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交替流动的区域,褶皱的形态可能影响地下水的汇聚和流出,使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更加复杂,尤其是在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时,地下水的流动特征会发生显著变化。
2.褶皱的储水作用
褶皱的岩层由于形态的变化,可能形成较为复杂的地下水储存空间。褶皱的顶部往往存在较为疏松的岩层,这些岩层具有较好的孔隙度和渗透性,因此能够储存更多的地下水。尤其在褶皱的背斜部分,水流往往汇聚并形成地下水库。在褶皱的底部,较密实的岩层则可能充当地下水的排出通道,导致水流向下游的排放。褶皱区通常是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区域,特别是在有较大裂隙或断层发育的区域,水的渗透和储存作用更加显著。在水文地质调查中,褶皱区需要特别关注,因为它不仅能够提供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还可能影响地下水的水质和流量。
四、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开发的影响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模式上,还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产生深远影响。科学合理的地下水开发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特征,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并避免过度开采。
1.地质构造对地下水开发的可行性影响
不同的地质构造条件下,地下水的开发潜力存在较大差异。在渗透性良好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较为容易;而在渗透性差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难度较大,开发成本较高。因此,在地下水资源开发前,需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评估不同构造条件下地下水的开发潜力。
2.地下水开发中的地质风险
在一些特殊的地质构造区域,地下水的开发可能面临较大的地质风险。例如,断层带可能导致地下水流动的突变,褶皱区的储水层可能由于岩层破裂而导致水源枯竭等。因此,在地下水资源开发过程中,地质风险的评估至关重要,需要结合地质勘查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开发过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结论:
地质构造对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流动及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岩性、地层沉积环境、断层、褶皱等构造因素直接控制地下水的储存、流动路径及水质特征。通过对地质构造特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地下水资源,避免因地质风险导致的水资源浪费和污染。未来,随着水文地质研究的深入,地质构造与地下水的关系将进一步得到细化,为地下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李桠楠,窦爱霞,郭红梅,等.基于PS-InSAR的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面沉降特点及成因分析[J/OL].地震,1-15[2024-11-13].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1893.P.20241104.1448.010.html.
[2]王平顺,臧旭超,燕亚平,等.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地下水位变化对土壤特征影响及植被响应[J/OL].生态学报,2025,(02):1-11[2024-11-13].https://doi.org/10.20103/j.stxb.202406131376.
[3]关艳丽,李家艳,徐永兵,等.云南某坝区隧道工程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4,24(07):6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