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
康吉
身份证:210921199603310253
引言
数字城市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城市全要素的精准映射与智能管理,其核心在于构建覆盖全域的时空信息基础设施。测绘技术作为地理信息获取与处理的基础工具,通过无人机航测、激光雷达扫描、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为数字城市提供高精度、多维度的地理空间数据,支撑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全流程数字化。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测绘技术正从单一数据采集向 “数据 - 模型 - 决策” 一体化服务转型,成为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
一、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基础应用(一)多源数据采集技术的立体化
测绘技术通过 “空天地地下” 多维度数据采集,构建数字城市的立体感知网络。无人机航测搭载倾斜摄影相机与激光雷达(LiDAR),可快速获取城市地表三 维点云数据,实现大范围地形地貌的精细化建模。车载移动测量系统集成 GNSS、惯性导航(INS)与全景相机, 等线性要素的空间信息,满足智能网联汽车高精度地图需求。地下探测技术如探地雷达与声波探测,结合 BIM 模型,实现地下管网、地质结构的三维可视化,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提供数据支撑。多源数据的协同采集,打破了传统测绘的平面局限,形成覆盖地表、地下、空中的立体化数据体系。
(二)三维建模技术的精细化与动态化
三维建模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基础。实景三维技术通过倾斜摄影与点云数据融合,构建高精度城市三维模型,真实反映建筑、植被、水系等要素的空间形态与纹理特征。数字孪生技术在此基础上,结合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实现物理城市与虚拟空间的动态映射,支撑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与模拟推演。例如,重庆时空底座 2.0版本融合超大规模点云数据,为人工智能提供 “基础养料”,推动数实融合场景的深度应用。三维建模技术的精细化与动态化,使城市管理者能够以直观的三维视角分析空间关系,优化资源配置。
(三)空间分析技术的智能化与决策支持
地理信息系统(GIS)与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起集空间定位、时序分析与多维度关联于一体的决策支持体系,使测绘数据从静态成果转化为动态决策依据。时空大数据平台通过标准化接口整合人口热力、交通流、气象监测、环境质量等跨领域数据,利用空间索引技术实现海量信息的高效关联,为城市治理提供全域感知能力。在城市空间布局优化中,通过 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与大数据的聚类算法,可识别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盲区,精准测算教育、医疗资源的供需缺口;交通流量预测则结合路网拓扑结构与历史通行数据,通过时序神经网络模型推演不同时段的拥堵热点,为智能信号调控与路网规划提供动态方案;灾害风险评估借助GIS 的空间插值与大数据的概率模型,可模拟洪水、地震等灾害的扩散路径,划定风险等级分区并优化应急资源配置。
二、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挑战
(一)数据整合与标准化的壁垒
现有测绘技术体系中,不同厂商设备与软件的数据格式差异显著,导致多源数据难以高效融合。例如,BIM模型与 GIS 平台的语义差异,影响设计、施工、运维阶段的信息流转。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也制约了跨部门共享,各行业自建的数据库缺乏统一编码与元数据规范,形成 “信息孤岛”。尽管空间信息多级网格(SIMG)等概念尝试通过统一编码实现数据整合,但实际应用中仍面临技术落地与行业协同的挑战。
(二)数据实时更新与动态维护的复杂性
数字城市要求测绘数据具备高时效性与动态更新能力。传统周期性测绘难以满足城市快速变化的需求,如新建建筑、道路改造等需及时反映到三维模型中。实时感知技术如车载移动测量与物联网传感器虽能提升数据更新频率,但海量数据的实时传输、处理与存储对算力与网络带宽提出更高要求。此外,数据更新过程中需解决历史数据回溯与版本管理问题,确保时空信息的连续性与可追溯性。
(三)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风险
测绘数据包含敏感地理信息与基础设施细节,其安全防护至关重要。原始测绘数据若未加密,易被非法获取并用于恶意用途。多源数据融合过程中, 不同系统间的数据接口不兼容可能导致数据泄露风险。境外机构通过合作项目规避监管,非法采集我国地 案例频发,凸显数据主权保护的紧迫性。量子通信、区块链等技术虽为数据加密与溯源提供新思路,但其大规模商用仍需突破技术成熟度与成本瓶颈。
三、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未来展望(一)智能化与自动化的深度融合
未来测绘技术将向高度自主化演进。AI 驱动的无人测量系统可自主规划航线、识别地物特征,并实时生成测绘成果,实现 “无人化” 作业。深度学习模型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修复点云数据缺失区域,提升建模精度;遥感大模型(如空天・灵眸)可自动解译影像中的复杂地物,减少人工干预。自动化监测系统结合 5G 与物联网,实时感知建筑变形、环境参数变化,实现灾害预警与运维决策的智能化。
(二)多技术融合与协同创新的深化
多技术融合将成为测绘技术发展的核心趋势。“天空地地下” 一体化测绘体系整合卫星遥感、航空摄影、地面扫描与地下探测数据,通过时空大数据分析实现城市动态监测。BIM 与 GIS 的深度融合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模型,为智慧城市提供精细化管理支撑。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确保测绘数据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提升数据公信力。此外,数字孪生与数字孪生城市的结合,将推动测绘服务从单一数据采集向全要素智慧化服务转型。
(三)云平台与边缘计算的协同应用
云平台将成为测绘数据管理与服务的核心载体。基于云架构的时空大数据平台支持多用户在线协作、数据共享与模型分析,降低中小型企业的技术门槛。边缘计算技术在终端设备端实现数据的实时处理与初步分析,减少云端传输压力,提升应急响应速度。例如,在灾害应急测绘中,边缘节点可快速生成初步测绘成果,为救援决策提供即时支持,而云端则进行深度数据分析与成果归档。云边协同模式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测绘服务向按需定制、高效灵活的方向发展。
结束语
测绘技术作为数字城市建设的 “数字基石”,其技术革新与应用拓展深刻影响着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进程。面对数据整合、实时更新、安全防护等挑战,需通过技术创新、标准统一与跨行业协作,构建智能化、协同化的测绘技术体系。未来,随着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技术的深度融合,测绘技术将从 “数据提供者” 转型为 “智能决策赋能者”,为数字城市提供全流程、全要素的时空信息服务,助力实现城市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生态环境可持续化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亚洲. 测绘技术在城镇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 新型城镇化, 2023, (04): 125-128.
[2]梁雄乾, 温日强. 新型测绘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J]. 智能城市, 2020, 6 (12): 68-69.
[3]王圆圆. 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中的应用研究[J]. 智能城市, 2020, 6 (08): 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