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精度工程测量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

苏占玉

身份证:210122198902123915

一、引言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其建设质量与安全备受关注。高精度工程测量凭借其高精准度的测量结果,能够为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建设,再到后期运维的全过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在项目规划阶段,精准的地形地貌测量数据有助于合理选址与方案设计;施工过程中,高精度的定位与监测可确保工程按设计要求精确实施,及时发现并纠正偏差;运营阶段,对结构变形等的高精度监测能保障设施的安全运行。因此,研究高精度工程测量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精度工程测量技术手段

(一)卫星定位技术

卫星定位技术如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在高精度工程测量中广泛应用。其通过接收卫星信号来确定测量点的三维坐标,具有测量范围广、速度快、不受通视条件限制等优势。通过采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RTK),可将定位精度提升至厘米级甚至毫米级,满足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对控制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在大型桥梁建设中,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可快速准确地确定桥梁墩台的位置,提高施工效率与精度。

(二)全站仪测量技术

全站仪是一种集测角、测距、测高差功能于一体的测量仪器。其通过发射和接收电磁波来测量距离,利用度盘进行角度测量,进而计算出测量点的坐标。全站仪具有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功能多样等特点,在近距离测量及复杂地形条件下优势明显。在建筑施工中,全站仪可用于建筑物的轴线放样、垂直度测量等工作,确保建筑物的施工精度符合设计要求。

(三)水准仪测量技术

水准仪主要用于测量两点之间的高差,通过建立水平视线并读取水准尺上的读数来确定高差数值。精密水准仪配合因瓦水准尺,能够实现高精度的高差测量,是高程控制测量 重要手段。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高程传递与沉降监测中,水准仪测量技术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在隧道工程中,通过水准仪测量可精确控制隧道的坡度与高程,保证隧道的顺利贯通。

三、高精度工程测量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的应用

(一)桥梁工程

在桥梁建设中,高精度工程测量贯穿始终。在前期的桥址选择与勘察阶段,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和全站仪测量技术,精确获取桥址区域的地形地貌数据,为桥梁的设计提供准确依据。施工过程中,对于桥梁基础的施工,通过高精度测量确保桩位的准确放样,利用水准仪严格控制基础的高程。在桥梁上部结构的架设中,采用全站仪实时监测桥梁构件的安装位置与姿态,保证各构件的精准拼接。在桥梁运营阶段,利用高精度的变形监测技术,如全站仪观测和卫星定位监测等,对桥梁的挠度、位移等进行长期监测,及时发现结构的潜在安全隐患。

(二)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对测量精度要求极高,高精度工程测量是保障隧道顺利贯通的关键。在隧道的洞外控制测量中,通过布设高精度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和精密水准仪测量技术,确保控制点的精度满足隧道贯通要求。在洞内施工测量中,全站仪用于隧道的中线放样和断面测量,及时指导隧道的开挖与衬砌施工。同时,采用陀螺仪定向技术,提高隧道洞内的定向精度,减少测量误差的积累。在隧道运营阶段,对隧道的衬砌变形、收敛等进行高精度监测,保障隧道的安全运营。

(三)建筑工程

在大型建筑工程中,高精度工程测量在建筑物的定位、基础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及变形监测等方面均有重要应用。在项目初期,通过卫星定位技术和全站仪测量技术,准确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基准。基础施工时,利用水准仪精确控制基础的开挖深度和垫层的平整度,全站仪用于基础钢筋的定位与模板的安装测量。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精度的垂直度测量仪器,如激光铅垂仪配合全站仪,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偏差在允许范围内。在建筑物的使用过程中,定期进行变形监测,利用水准仪和全站仪测量建筑物的沉降、倾斜等变形情况,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四、高精度工程测量应用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一)测量环境复杂

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环境多样,如山区、水域、城市密集区等,这些复杂环境给高精度工程测量带来诸多困难。在山区,地形起伏大,通视条件差,影响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观测;在水域,存在风浪、水流等干扰因素,对水上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测量精度造成影响;在城市密集区,建筑物遮挡、电磁干扰等问题突出。应对策略包括合理选择测量技术与仪器,如在山区采用卫星定位技术结合无人机摄影测量进行地形测绘;在水域使用专门的水上测量平台,并采取抗干扰措施;在城市密集区,优化测量方案,避开干扰源,同时采用滤波等技术手段消除电磁干扰影响。

(二)测量精度要求高

随着大型基础设施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加,对测量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一些关键部位的测量精度要求达到毫米级甚至亚毫米级。为满足高精度要求,需不断提升测量仪器的精度,采用先进的测量算法与数据处理技术。例如,在卫星定位测量中,采用多频多模卫星信号接收技术,结合精密星历和电离层、对流层改正模型,提高定位精度;在数据处理方面,运用最小二乘法、卡尔曼滤波等算法对测量数据进行优化处理,减少误差影响。

(三)数据管理与分析难度大

高精度工程测量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如何有效管理与分析这些数据成为挑战。大量数据的存储、传输需要可靠的硬件支持与高效的网络环境,同时对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据分析方面,需要专业的软件和技术人员,从复杂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对测量数据进行分类存储与管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与挖掘,为项目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结束语

高精度工程测量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多种技术手段为项目各阶段提供了精准的数据保障。通过在桥梁、隧道、建筑等不同类型项目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提升了项目的建设质量与安全性。尽管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着测量环境复杂、精度要求高、数据管理困难等挑战,但通过合理选择技术、提升仪器精度、优化数据处理及管理等策略,能够较好地应对这些问题。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如新型传感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在工程测量领域的应用,高精度工程测量将在大型基础设施项目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行业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杨青. 印刷设备精度提升的关键技术[J]. 上海轻工业, 2025, (03): 133-135.

[2]林清莹, 武丰雷, 周长江. 新型基础测绘技术在高精度道路 DEM 中的应用[J]. 城市勘测, 2025, (01):59-62.

[3]张凯华, 雷鹏, 张龙. 高精度多波束在桥梁沉井基槽扫测中的应用[J]. 珠江水运, 2025, (04): 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