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岩土工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作者

丁树磊

身份证:211322199005115276

引言

在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中,边坡广泛存在于公路、铁路、矿山、水利等工程领域,其稳定性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营和周边环境的安全。边坡失稳可能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因此边坡稳定性分析成为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岩土工程以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为研究基础,通过理论分析、试验测试和技术手段,为边坡稳定性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深入研究岩土工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对于准确判断边坡状态、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预防地质灾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岩土工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理论(一)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是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基础数据,岩土工程通过对岩土体的密度、含水率、孔隙比等物理性质,以及抗压强度、抗剪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质的研究,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关键参数。抗剪强度作为决定边坡稳定性的核心指标,直接影响边坡的潜在滑动面和安全系数,通过室内试验和现场测试获取岩土体的抗剪强度参数,是开展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前提。同时,岩土体的渗透性、膨胀性等特性也会影响边坡的长期稳定性,需在分析中充分考虑。

(二)边坡破坏机制与理论模型

岩土工程通过研究边坡的破坏机制,建立相应的理论模型用于稳定性分析。常见的边坡破坏形式包括滑坡、崩塌、蠕动等,不同破坏形式的力学机制存在差异。例如,滑坡多因岩土体沿潜在滑动面的剪应力超过抗剪强度而发生,其理论模型基于极限平衡原理;崩塌则常因岩土体失去支撑或受外力冲击导致,分析需考虑结构面的控制作用。岩土工程通过总结不同破坏机制的规律,构建了如圆弧滑动法、折线滑动法、有限元法等理论模型,为定量评估边坡稳定性提供了科学工具。

(三)地质构造与边坡形态的影响分析

地质构造和边坡形态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岩土工程通过地质勘察明确边坡的地质构造特征,如断层、节理、层面等结构面的分布与产状,这些结构面往往是边坡失稳的薄弱环节,可能成为滑动面或软弱夹层。同时,边坡的坡高、坡角、坡形等形态参数直接影响岩土体的应力分布,坡度过陡或高度过大易导致边坡应力集中,降低稳定性。岩土工程通过分析地质构造与边坡形态的组合关系,判断边坡的潜在风险区域,为稳定性分析提供地质依据。

二、岩土工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技术方法

(一)现场勘察与测试技术

现场勘察与测试是获取边坡基础数据的关键技术手段,岩土工程中常用的方法包括地质测绘、钻探、坑探、原位测试等。地质测绘通过实地调查记录边坡的地形地貌、岩土体分布、地质构造等信息,绘制地质剖面图和边坡平面图;钻探和坑探可直接获取岩土体样品,了解地下岩土体的分层情况;原位测试如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十字板剪切试验等,能够在现场测定岩土体的力学性质,避免室内试验因样品扰动带来的误差。这些技术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二)室内试验与数值模拟方法

室内试验是研究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现场采集的岩土样品进行抗压、抗剪、渗透等试验,获取详细的力学参数,为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提供基础数据。数值模拟方法则借助计算机技术,将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和边坡几何形态转化为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数值方法,模拟边坡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变形特征和稳定性系数。数值模拟能够考虑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荷载作用,实现对边坡稳定性的动态分析,是传统分析方法的重要补充。

(三)监测技术与预警系统

监测技术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用于实时掌握边坡的动态变化,岩土工程中常用的监测手段包括位移监测、应力监测、地下水监测等。位移监测通过全站仪、GPS、测斜仪等设备,测量边坡表面及深部的位移变化,判断边坡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应力监测利用应力传感器记录岩土体内部的应力变化,预警潜在的失稳风险;地下水监测则通过水位计、渗压计等,掌握地下水位变化和渗流情况,因为地下水是导致边坡失稳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监测数据建立预警系统,可在边坡接近失稳状态时及时发出警报,为应急处理争取时间。

三、岩土工程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策略(一)综合勘察与参数优化

为提高边坡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需采用综合勘察手段,结合现场勘察、室内试验和原位测试,全面获取岩土体参数和地质信息。在参数选取过程中,应考虑岩土体的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优化,剔除异常值,确保参数的代表性。对于复杂边坡,可通过反演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数据调整岩土体参数,使分析结果更贴合实际情况,为稳定性评估提供可靠的参数支持。

(二)多种分析方法的结合应用

单一的分析方法可能存在局限性,因此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应结合多种方法,取长补短。将极限平衡法与数值模拟法相结合,既能利用极限平衡法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的优势,又能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边坡内部的应力应变状态;将理论分析与现场监测相结合,用监测数据验证理论分析结果,同时根据监测反馈调整分析模型。多种方法的结合应用能够提高分析结果的可靠性,更全面地评估边坡的稳定性。

(三)针对性的边坡治理建议

基于边坡稳定性分析结果,岩土工程应提出针对性的治理建议,预防边坡失稳。对于稳定性不足的边坡,可采取工程措施如削坡减载、设置挡土墙、锚杆(索)加固、坡面防护等,改善边坡的力学条件;对于受地下水影响较大的边坡,应采取排水措施如设置截水沟、排水沟、井点降水等,降低地下水位,减少水对岩土体强度的弱化作用。治理建议需结合边坡的地质条件、工程需求和环境要求,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确保治理效果的长效性。

结束语

岩土工程为边坡稳定性分析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的应用策略,在保障工程安全和预防地质灾害中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对岩土体性质的研究、破坏机制的分析、多种技术方法的综合应用,能够准确评估边坡的稳定性状态,为边坡治理提供可靠依据。随着岩土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智能化监测技术、三维数值模拟技术的应用,边坡稳定性分析将更加精准、高效。未来应进一步加强岩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不断创新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升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水平,为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姜涛. 岩土工程中边坡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技术研究[J]. 新城建科技, 2024, 33 (08): 124-126.

[2]张谊鹏. 岩土工程边坡稳定性数值模拟分析[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4, (15): 99-101.

[3]王宇江. 基于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 石材, 2024, (06): 147-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