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成本核算视角下高职院校实训设备 “重采购、轻管理” 现象治理
肖艺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延安
一、引言
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高职院校对实训设备的投入持续增加。实训设备作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载体,其管理成效直接关联到人才培养质量。然而,“重采购、轻管理”的现象在众多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增加了办学成本,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从全成本核算视角出发,全面考量实训设备在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有助于深入洞察“重采购、轻管理”现象的本质,探寻切实可行的治理策略,进而提升实训设备的管理水平与使用效益。
二、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现状
(一)采购缺乏科学规划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训设备采购环节,未充分结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课程设置以及学生实际需求。例如,某高职院校在进行数控设备采购时,未对本校 的未来 发 企业对数控技能人才的具体需求等进行深入调研。仅仅依据以往经验和部分教 数控设备。但在后续使用中发现,这些设备的部分功能远超教学所需,操作复杂,学生难以掌握, 护成本高昂。而且,由于未考虑到专业课程调整的可能性,一些设备在采购后不久,就因课程 充分发挥作用,导致设备闲置率高达30% ,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资金占用。
(二)管理维护不到位
高职院校实训设备管理存在诸多漏洞。在设备维护方面,缺乏完善的定期维护计划。以某高职院校的电子实训设备为例,按照规定应每季度进行一次全面维护,但实际执行中,因维护人员不足、维护经费短缺等原因,平均每年仅能进行一次简单维护。这使得设备故障率大幅上升,如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设备的年故障率从正常维护下的 10% 攀升至 30% 。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对学生操作规范培训不足,学生违规操作现象频发,进一步加剧了设备的损坏程度。部分设备因损坏后维修不及时,长期处于闲置状态,严重影响了实训教学的正常开展。
(三)设备利用率低
通过对多所高职院校的调研发现,实训设备的平均利用率仅为50%左右。许多设备在非实训课程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未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例如,一些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训机房,除了正常的计算机课程教学时间外,其他时间大多处于关闭状态。即使在教学时间内,由于课程安排不合理,部分机房的计算机使用率也未达到饱和。同时,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训设备共享程度较低,一些专业专用设备在本专业课程结束后,就长期闲置,未能在其他相关专业或跨专业项目中得到应用,造成了设备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全成本核算视角下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成本意识淡薄
高职院校管理层及相关部门对实训设备的成本管理意识较为淡薄。长期以来,学校主要依赖财政拨款购置设备,缺乏对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考量。在采购决策时,往往只关注设备的购置价格,忽视了设备后续的使用成本、维护成本、报废处置成本等。例如,在采购一批化工实验设备时,只考虑到设备的采购价格相对较低,而未充分评估其运行过程中的能耗成本、试剂消耗成本以及维护难度和成本。在设备使用过程中,由于缺乏成本意识,对设备的闲置、浪费现象未予以足够重视,导致设备整体成本居高不下。
(二)管理体制不完善
实训设备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如设备管理部门、教学部门、财务部门等,但目前各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清晰,缺乏有效的协调与沟通机制。设备管理部门主要负责设备的采购与日常管理,教学部门负责设备的使用,财务部门负责资金核算。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设备管理部门在采购设备时,未充分征求教学部门对设备性能、功能的需求意见,导致采购的设备可能无法满足教学实际需要。财务部门在成本核算时,仅关注设备的购置成本,对设备的使用、维护等成本核算不全面,各部门之间信息流通不畅,难以实现对实训设备的全成本核算与有效管理。
(三)绩效考核机制不健全
高职院校对实训设备管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存在缺陷,缺乏对设备采购合理性、使用效率、维护效果等方面的全面考核指标。目前的考核主要侧重于设备是否正常运行,对于设备的采购是否符合学校发展需求、设备利用率高低、设备维护成本控制等方面关注较少。在这种考核机制下,相关部门和人员缺乏提高设备管理水平的动力,对设备管理工作敷衍了事,进一步加剧了“重采购、轻管理”现象的蔓延。
四、基于全成本核算的治理策略(一)构建全成本核算体系
明确实训设备全成本核算的范围,包括设备的购置成本、运输安装成本、使用成本(如能耗、耗材)、维护保养成本、维修成本、报废处置成本等。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制定统一的成本核算标准和方法。例如,对于设备的折旧计算,统一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并明确折旧年限和残值率。设立专门的成本核算岗位,配备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负责收集、整理、核算实训设备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数据。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实训设备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数据的实时更新与分析,为设备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依据。
(二)加强采购管理
在采购前,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和需求分析。组织专业教师、设备管理人员、企业专家等共同参与,结合学校专业发展规划、课程改革方向以及企业对人才技能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采购计划。建立采购预算制度,根据全成本核算结果,合理确定采购预算,严格控制采购成本。在采购过程中,规范采购流程,采用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等方式,确保采购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供应商。同时,加强对采购合同的管理,明确设备的质量标准、售后服务、价格调整等条款,降低采购风险。
(三)完善管理体制
明确各部门在实训设备管理中的职责,设备管理部门负责设备的采购、调配、维护等日常管理工作;教学部门负责提出设备需求、合理使用设备以及反馈设备使用情况;财务部门负责设备成本核算与资金管理。建立部门间的协调沟通机制,定期召开设备管理协调会议,共同解决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例如,每月召开一次设备管理协调会,由设备管理部门汇报设备采购、维护情况,教学部门反馈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部门通报设备成本核算结果,通过共同协商,制定解决方案,实现设备管理的协同高效。
五、结论
高职院校实训设备“重采购、轻管理”现象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效益和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从全成本核算视角出发,通过深入分析该现象的表现、 生原 算体系、加强采购管理、完善管理体制等针对性治理策略,能够有效提升 降低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提高设备利用率,还能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 在未来的发展中,高职院校应持续关注实训设备管理工作,不断完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 中的重要作用,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畅.以成本效益为核心的实训设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管理,2023(8):88-96.
[2]王芳.提升高职院校实训设备利用率与效益的策略研究[J].职业教育创新与发展,2024(3):70-77.
[3]张伟.全成本核算在职业院校实训资产管理中的创新应用[J].中国教育信息化实践,2022(14):76-81.
[4]周明.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实训资源整合与协同管理[J].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与实践,2023,42(21):42-48.
肖艺(1988.4)女,汉族,陕西延安人, 在读研究生,从事资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