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厂电气设备用电事故产生原因及预防对策
刘双 刘国栋
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内蒙古 鄂尔多斯市 016000
引言
化工厂作为高危行业,生产过程涉及大量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化学品,其电气设备运行环境复杂,对安全性要求极高。电气设备不仅承担动力传输、自动化控制等核心功能,也是潜在的事故隐患源。短路、过载、漏电等电气故障产生的电火花、高温,极易引发火灾、爆炸或人员触电事故。近年来,我国化工行业虽在安全技术与管理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但电气设备用电事故仍时有发生。例如,202X 年某化工厂因电气线路老化短路引发爆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深入剖析事故成因并提出有效预防对策,对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1 电气设备用电事故的主要成因分析
1.1 设备固有风险与环境适应性不足
(1)防爆性能缺失或失效。在爆炸危险区域未严格按国家标准(如 GB 50058)选用相应防爆等级(Ex d, Ex e, Ex i, Ex p 等)和类型的电气设备,或设备在运行中因密封失效、隔爆面损伤、元件老化等原因丧失防爆性能。选型错误(如将仅适用于非危险区的设备置于危险区)是重大隐患。(2)腐蚀与劣化加速。化工厂普遍存在酸性气体、盐雾、化学腐蚀性介质。电气设备的金属部件锈蚀、绝缘材料老化脆化、密封件失效等问题比常规环境严重得多,导致绝缘性能下降、短路风险剧增、机械强度减弱、防爆结构破坏。
1.2 设计、安装与维护环节的缺陷
(1)设计不合理。电气线路走向未避开危险源或腐蚀区域;配电系统设计裕量不足,导致长期过载;保护装置(断路器、熔断器、热继电器)整定值错误或选型不当,无法有效切断故障;接地/等电位联结系统设计不完善。(2)安装施工质量低劣。电缆敷设未按规范、防爆设备安装不规范、接地线连接不可靠、电缆接头制作工艺差等。(3)预防性维护缺失与失效。未建立或未严格执行定期巡检、检测、保养计划。关键项目缺失,如:未定期检测接地电阻;未使用红外热像仪检测电气连接点过热;未定期清洁设备粉尘;未按周期校验继电保护装置;未及时更换老化的电缆、绝缘子、密封件;防爆设备的隔爆面检查与维护不到位。维护流于形式,未能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隐患。
1.3 电气安全管理体系薄弱与人员行为风险
(1)人员安全素养与技能不足。操作人员、电工缺乏必要的电气安全知识,对化工环境下的特殊风险认识不清;不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措施;专业技能欠缺,维护检修质量不高;安全意识淡薄,存在习惯性违章(如冒险带电作业、不穿戴合格防护用品、随意进入带电区域)。(2)安全培训教育不到位。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未结合本厂具体工艺和风险点),形式化严重;对电工的防爆设备专业知识培训不足;培训效果未评估,员工掌握程度差。(3)安全投入不足。为节省成本,使用劣质电气产品或防护用品;推迟必要的设备更新改造;削减安全维护费用;未配备先进的检测仪器(如红外热像仪、超声波局放仪、气体检测仪)。
2 构建化工厂电气设备用电安全的系统性预防对策
2.1 本质安全设计与严格选型
(1)科学分区与精准选型。严格执行爆炸危险环境区域划分标准,依据分区结果选用相应防爆类型、级别和温度组别的电气设备。优先考虑本质安全型(Ex i)等更安全的防爆技术。确保设备防护等级(IP)与环境相匹配。(2)提升耐腐蚀性能。在腐蚀性环境优先选用不锈钢外壳、特殊涂层或全塑外壳设备。电缆选用耐化学腐蚀护套(如氟塑料)。关键连接件采用防腐材质或加强密封。(3)优化配电系统设计。合理计算负荷,预留足够裕量。采用优质低谐波设备,必要时配置有源滤波器(APF)或无功补偿
(SVG)装置改善电能质量。设计可靠的多级保护系统,确保选择性跳闸。完善全厂接地网和等电位联结系统设计。
2.2 强化安装施工质量与工程验收
(1)严控施工规范。所有电气安装必须严格遵循国家标准(GB 系列)和行业规范,特别是防爆电气设备的安装规程(GB 50257)。重点监督电缆敷设路径、保护措施、防爆设备安装细节(紧固、密封、隔爆面)、接地连接质量。(2)实施第三方监理与严格验收。引入专业监理单位对电气安装全程监督。工程竣工必须进行严格验收,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防爆性能核查(如检查隔爆间隙)、接地电阻测试、回路绝缘测试、保护装置动作试验等,不合格坚决不予投运。
2.3 构建科学完善的预防性维护与状态监测体系
(1)制定并执行严密的维保计划:基于设备重要性、风险等级和制造商建议,制定详细的巡检、保养、试验、检修计划。计划必须包含核心内容:定期清洁除尘(特别是散热部位);检查紧固连接点;检测接地电阻(每年至少一次);测量绝缘电阻(定期及检修前后);使用红外热像仪全面扫描电气连接点、母线、开关触点、电机轴承等(建议每季度或重要负荷每月);定期校验继电保护装置和漏电保护器;对防爆设备进行专项检查(隔爆面状况、紧固件、引入装置密封、标志清晰度)。(2)推进状态监测与预测性维护。应用先进技术手段,如:在线温度监测系统(光纤测温、无线测温);超声波/超高频局部放电检测,提前发现绝缘内部缺陷;电机状态监测(振动分析、电流分析)。通过数据积累和分析,实现从“定时检修”向“预知维修”转变。
2.3 夯实电气安全管理与人员能力建设
(1)实施精准有效的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必须紧密结合化工厂实际风险和岗位需求。采用多样化形式,强化考核评估,确保培训效果。对电工进行防爆电气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专项培训和资格认证。(2)培育安全文化与提升意识。通过持续的安全宣传、警示教育、安全活动、正向激励与考核问责机制,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浓厚文化氛围,使安全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3)保障充足的安全投入。将电气安全投入视为保命钱、效益源。确保采购合格优质的电气设备和安全防护用品;及时更新改造老旧设备;配备必要的先进检测仪器和应急装备;保障维护检修资金到位。
3 结束语
化工厂电气设备用电事故的发生是设备缺陷、人员操作、管理疏漏及环境因素等多方面问题叠加的结果。预防此类事故需从技术、管理、人员、环境四个维度协同发力:通过科学选型与智能监测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以制度完善与技能培训规范人员行为;借助环境治理与风险防控降低外部隐患。未来,随着化工行业智能化转型加速,企业应进一步探索数字化安全管理手段,如利用大数据分析预测事故风险,推动电气设备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化工生产筑牢用电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 张磊,盛维娜.化工企业电气设备的安装以及安全管理研究[J].消防界(电子
版),2020,6(24):90-91.
[2] 张宇.化工电气行业的安全技术与安全管理[J].化工管理,2020,(34):55-56.
[3] 周 多 华 . 浅 议 提 升 化 工 企 业 电 气 设 备 检 修 水 平 的 策 略 [J]. 智 能 城
市,2019,5(23):72-73.
[4] 段建飞.煤化工电气防爆方法研究[J].能源与节能,2019,(11):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