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幼儿园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优化策略有效性分析

作者

周莉

陕西省西安市沪灞第二幼儿园

一、引言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依据文学作品、生活经验等,通过角色扮演、情节再现等方式进行的创造性游戏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宛如指南针,引领着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与成长。然而,现实中教师指导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如部分幼儿园表演游戏主题常年不变,一直围绕经典童话如《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等,幼儿反复参与,兴趣渐失。据对本市10 所幼儿园的调查,近70%的幼儿表示对重复的表演游戏主题感到厌倦。且教师在游戏中观察不到位,在一次表演游戏活动观察中,发现仅有30%的教师能准确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关键行为,多数教师指导随意,未能根据幼儿实际情况提供有效引导。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表演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因此,探索教师指导行为的优化策略并分析其有效性迫在眉睫。

二、优化策略

(一)游戏前充分准备

教师加强理论知识学习,深入了解幼儿游戏动机、年龄与思维特点以及个体差异等,这是有效指导的基石。如在开展“超市购物”表演游戏前,教师通过研读幼儿心理学相关资料,知晓中班幼儿开始对社会角色有强烈认知欲,在游戏中更倾向于模仿熟悉场景。基于此,教师提前丰富游戏素材,准备多种超市商品模型、购物篮、收银机等道具,还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去超市的经历,为游戏开展筑牢基础。同时,教师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学习表演游戏相关理论,更新教学理念。据统计,参加培训后的教师在游戏素材更新频率上提高了 40% ,能更好地根据幼儿需求及时介入游戏,如在游戏中幼儿对商品种类提出更多需求时,教师能迅速响应,补充新道具,使游戏更贴合幼儿兴趣与发展需求。

(二)游戏中科学指导

表演游戏具有明确目的性,教师需事先对游戏整体效果有合理预期。在“森林音乐会”表演游戏中,教师预期幼儿能通过角色扮演展现不同动物的特点,锻炼语言表达与表现力。游戏中,当幼儿对动物角色的表现较为单一,仅简单模仿动作时,教师适时介入,提问引导:“小兔子蹦蹦跳跳来参加音乐会,它的心情怎样?会和其他小动物说什么?”促使幼儿深入思考角色特点,丰富表演内容。教师还应全面考量游戏各方面,如是否关注全体幼儿、目标达成情况等。通过对多场表演游戏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教师关注全体幼儿时,幼儿参与度平均提升25%,游戏目标达成率提高 20% 。教师在游戏中发挥核心引导作用,能充分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助力幼儿在游戏中收获成长。

(三)发挥幼儿主体性

幼儿是表演游戏的主体,教师应从主导位置退位,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在角色分配环节,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协商,如在“幼儿园的一天”表演游戏中,幼儿们通过讨论,根据各自性格与兴趣选择角色,有的幼儿活泼开朗,选择扮演积极组织活动的老师;有的幼儿喜欢画画,选择扮演在美工区创作的小朋友。在道具准备方面,教师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计制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独特道具,这不仅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表演兴趣。数据显示,在发挥幼儿主体性的表演游戏中,幼儿主动参与游戏的时间延长了 35% ,表演时的表情、动作丰富度提升了 30% ,充分展现了幼儿在自主参与游戏中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三、优化策略实施效果

(一)幼儿参与度显著提升

实施优化策略后,幼儿在表演游戏中的参与度大幅提高。以某幼儿园为例,在开展“医院”表演游戏时,优化前参与游戏的幼儿占班级总人数的 60% ,且部分幼儿参与积极性不高,只是被动跟随。优化后,参与游戏的幼儿比例上升至 90% ,幼儿主动提出游戏创意 救援”情节,游戏持续时间从原来的 20 分钟延长至40 分钟。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跟踪调查,发现实施优化策略后,幼儿平均参与游戏的时长增加了15 分钟,主动发起游戏情节的次数平均每场增加 5 次,充分表明幼儿对表演游戏的热情被极大激发,参与度得到显著提升。

(二)幼儿能力发展成效显著

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幼儿在游戏中对话更加丰富自然。对比实验显示,优化前幼儿在表演游戏中平均每人每次使用5-8 个简单语句,优化后增加至10-15 个,且语句结构更复杂,表达更流畅。在创造力方面,幼儿在角色塑造、情节创编上更具想象力,如在“太空探险”表演游戏中,幼儿自主创造出多种外星生物形象及独特探险情节。在社交能力方面,幼儿在游戏中的互动次数明显增多,合作更加默契。据观察统计,优化前幼儿在游戏中平均互动次数为 10-15 次,优化后达到20-30 次,幼儿能更好地协商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分享游戏体验。

四、结论

通过对幼儿园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优化策略的深入研究与实践,我们清晰地看到,科学有效的优化策略对提升表演游戏质量、促进幼 游戏中指导,再到发挥幼儿主体性,每一个环节的优化都切实提升 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创造、社交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同时 儿教育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表演游戏教师指导行为的优化也需 步关注幼儿个性化需求,结合新的教育理念与技术,持续优化教师指导行为,为幼儿创 更优质的表演游戏环境,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2]虞永平。幼儿园课程建设[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3]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备注:(本文系陕西省西安市 2023 年度骨干教师培养专项课题《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指导行为的有效性研究》(立项号:2025XAGG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