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油画中的意象表现研究
杨嘉欣
河北省石家庄市 河北美术学院 050031
摘要:意象表现作为中国油画本土化进程中的重要艺术语言,在当代语境下呈现出多元发展态势。本文从意象表现的理论内涵出发,探讨当代油画中意象表现的文化根源、语言特征及实践路径,分析其在全球化与本土化交织背景下的创新价值,揭示意象表现对当代油画发展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当代油画 意象表现 实践路径 创新价值
一、意象表现的理论内涵与文化根源
1.1意象的概念界定
“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融合了“意”与“象”的辩证关系。“意”指主体的情感、思想与精神追求,“象”则是客观物象的感性呈现,二者通过艺术家的创造性转化形成“意象”。在油画艺术中,意象表现既突破了西方写实主义对客观物象的机械模仿,又不同于抽象主义对形式语言的纯粹追求,而是以“立象以尽意”为核心,实现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
1.2文化根源:传统美学的现代转化
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儒家“中庸”思想强调的和谐之美,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以及禅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思维方式,共同构成了意象表现的精神内核。传统绘画中的“气韵生动”“虚实相生”“墨分五色”等审美准则,为油画的意象表现提供了丰富的语言借鉴。例如,董源的山水画以朦胧的笔触营造出“平淡天真”的意境,徐渭的花鸟画以狂放的笔墨抒发强烈的情感,这些艺术实践所蕴含的意象精神,在当代油画家的创作中得到了新的诠释。
二、当代油画意象表现的语言特征
2.1造型:似与不似之间的张力
当代油画的意象造型突破了写实主义的比例、透视规范,追求“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效果。艺术家往往对物象进行概括、变形与重组,保留物象的精神特质而非物理属性。如周春芽的《桃花》系列,以夸张的色彩和扭曲的线条塑造桃花形象,既不是对自然桃花的如实再现,也不是脱离现实的随意虚构,而是通过造型的张力传递出生命的热烈与躁动,使物象成为情感的载体。
2.2色彩:主观化的情感表达
在色彩运用上,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摒弃了西方写实主义的光影逻辑,强调色彩的主观性与象征性。艺术家根据情感表达的需要自由调配色彩,使色彩成为精神世界的直接呈现。赵无极的抽象油画以东方水墨的晕染效果为基础,将红、黄、蓝等色彩进行自由碰撞与融合,色彩不再依附于具体物象,而是通过冷暖、明暗的对比营造出苍茫、空灵的意境,传递出对宇宙生命的哲思。
2.3空间:虚实相生的意境营造
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为当代油画的意象空间提供了重要启示。当代油画家打破了西方油画的焦点透视法则,通过虚实、远近、藏露的处理构建多维空间,使画面产生“画外有意”的延伸感。贾又福的《太行丰碑》系列,以厚重的笔触塑造太行山的雄奇,同时以留白和虚化的背景营造出深远的空间层次,使观者在有限的画面中感受到无限的意境,仿佛置身于太行山水之间,体会到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三、当代油画意象表现的实践路径
3.1传统媒介与油画语言的融合
部分艺术家通过将传统绘画材料与油画媒介结合,探索意象表现的新可能。如杨诘苍在油画创作中加入水墨、宣纸等材料,使画面既有油画的厚重感,又有水墨的灵动性。他的《四季》系列以油画颜料模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色彩的渗透与叠加营造出四季轮回的意境,实现了中西材料语言的对话。
3.2本土题材的意象化诠释
以本土文化题材为切入点,是当代油画意象表现的重要实践方向。艺术家从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地域风情中汲取灵感,通过意象化的语言传递文化记忆。陈丹青的《西藏组画》以写实的笔触描绘西藏人民的生活,但画面中人物的姿态、神情并非对现实的机械复制,而是融入了艺术家对生命、信仰的理解,使西藏题材超越了地域表象,成为人类精神的象征,体现出强烈的意象特质。
3.3抽象与具象的辩证统一
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并不局限于具象或抽象的单一形式,而是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许多艺术家以具象物象为起点,通过简化、提炼逐渐走向抽象,使画面在具象中蕴含抽象的精神,在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痕迹。罗中立的《父亲》以写实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农民形象,但通过对人物面部皱纹、手部老茧的夸张处理,使形象超越了具体的个体,成为中国农民群体的精神符号,在具象的造型中传递出深厚的人文关怀,实现了具象与抽象的有机统一。
四、当代油画意象表现的价值与意义
4.1推动油画艺术的本土化进程
意象表现为中国油画摆脱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建立本土话语体系提供了重要路径。通过对传统美学精神的汲取与转化,当代油画形成了区别于西方油画的艺术特征,使中国油画在国际艺术语境中获得了独特的身份认同。如林风眠提出的“中西融合”理念,在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证明了油画艺术在不同文化土壤中可以生长出具有本土特色的艺术形态。
4.2满足当代人的精神需求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精神家园的向往愈发强烈,意象表现所蕴含的诗意与哲思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当代油画通过营造宁静、空灵、深远的意境,为观者提供了一个逃离喧嚣、回归内心的精神空间。如何多苓的《杂花系列》以柔和的色彩和朦胧的笔触描绘花草,画面中弥漫着淡淡的忧伤与诗意,使观者在欣赏作品时能够放松心灵,获得情感的慰藉。
4.3促进中西艺术的对话与交流
意象表现既扎根于中国传统美学,又吸收了西方油画的形式语言,成为中西艺术对话的桥梁。当代油画家以意象为纽带,将中国的审美理想融入油画创作,使西方艺术媒介承载东方文化精神,为国际艺术界理解中国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同时,意象表现也为西方艺术提供了新的借鉴,推动了全球艺术的多元发展。
四、结语
当代油画的意象表现是中国艺术家在全球化语境下对艺术本土化的自觉探索,它以传统美学为根基,融合西方油画语言,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貌。从造型、色彩到空间,从题材选择到媒介实验,意象表现展现出丰富的可能性,不仅推动了中国油画的创新发展,也为世界艺术贡献了中国智慧。在未来的艺术实践中,意象表现仍需不断突破与拓展,在坚守文化根脉的同时回应时代需求,使中国油画在全球艺术格局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鲍俊丽.当代油画中的自然意象与人文情感[J].当代文坛,2025,(04):8-9.
[2]范雨薇.当代人物油画中平面化语言的情感表达探究[D].新疆艺术学院,2025.
[3]周冠玮.中国当代油画中的自我复现[J].美术文献,2025,(03):100-102.
[4]俞凯杰.中国当代油画的本土化意象与叙事[J].作家天地,2025,(06):4-6.
[5]张杨子豪.当代油画艺术作品的艺术风格研究[J].名家名作,2024,(36):4-6.
[6]董佳美,杜海涛.当代油画创作中的古典美学探析[N].大河美术报,2024-11-29(014).
[7]褚学良.中国油画的写意传统与民族性探讨[J].画廊,2024,(08):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