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的实践研究
王萍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大路口镇初级中学 272607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时代已然来临,而数字赋能教育成为当下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趋势,为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初中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关键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以及运算能力的重要任务,传统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多以知识点为单元进行讲授,大单元教学强调知识的整体性与关联性,将数字赋能引入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能够整合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契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求。
一、利用数字工具,搭建单元框架
数字赋能的教育背景下,利用数字工具搭建初中数学大单元框架至关重要。它能把零散的知识点串成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单元内容,避免学习的片面性。数字工具还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形象,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方便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开展“三角形”大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教学初始阶段用思维导图软件制作三角形单元知识框架图,涵盖三角形的分类、性质、判定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等板块,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单元内容有初步的整体认识。在进行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教师可以借助几何画板的动态演示功能,让学生拖动三角形的顶点观察内角和始终保持 180∘ ,直观感受定理的普遍性。在进行全等三角形判定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教学软件设计小组竞赛活动,让学生们通过操作软件中的图形,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来验证判定定理,增强学习的趣味性。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题库生成分层练习题进行单元复习,利用基础题巩固知识点提高题拓展思维,并借助智能批改功能快速反馈学生答题情况,针对错误率高的题目,通过录制微课视频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师通过这些数字工具的应用能更高效地搭建起“三角形”大单元教学框架,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数学能力。
二、运用数字资源,实施个性教学
数字资源丰富多样能满足不同学习风格与水平学生的需求。它可实现学习内容的精准推送,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提升,除此之外还能提供如动画演示、互动游戏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数字资源便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例如,教师在开展“有理数”这一大单元教学时,就可以借助数字资源为学生打造个性化学习路径。教师可以先在单元预习阶段,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推送不同难度的预习资料,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有理数概念的基础讲解视频,帮助他们初步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则推送有理数运算的拓展阅读材料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教师在教学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可以设置分层任务,要求基础组学生通过软件中的虚拟学具,摆弄正负数卡片进行直观运算;提高组学生则利用软件中的动态图表,分析有理数加法中数轴的变化规律,总结法则,教师学生学习过程中要通过软件实时观察各小组进展,及时给予指导。教师通过数字资源的有效运用,能够让“有理数”大单元教学满足每个学生的成长需求,提升教学质量。
三、借助数字平台,进行综合评价
传统评价模式多依赖纸笔测试,难以全方位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能力进阶。而微信群或钉钉这类数字平台,能整合课堂互动作业完成以及测试反馈等多维度数据,可以为教师勾勒出精准且全面的学生学习画像。而且即时性与动态性评价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通过便捷沟通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反馈,推动学生自我反思与成长。
例如教师在进行“数据的分析”大单元教学时就可以选用钉钉平台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教师可以通过“家校本”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收集身边数据并提交思路与表格,教师可以在评论区进行点评记录前期准备情况。教师还可以在单元测试环节,通过“智能作业”发布在线测试,系统自动批改客观题,生成成绩分布与错题分析,然后教师通过录制语音或视频讲解主观题,为学生提供详细点评,在测试后由系统生成个性化学习报告,教师在群里与学生一对一沟通,推荐复习资料。教师还可以通过微信群发布预习任务,让学生反馈数据收集情况,用“群接龙”的方式统计课堂概念理解,让学生小组实践时在群里分享进展。教师借助这些平台,能够全面掌握学生学习成效与不足,为“数据的分析”大单元教学优化提供有力支撑。
结语:数字赋能的时代浪潮下,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通过文中的策略在数字赋能下可以搭建清晰的知识框架来有序进行大单元教学,而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进行综合性的评价促进素养养成。数字赋能让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更具科学性高效性与趣味性。教师在未来教学中应持续探索数字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助力学生提升数学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苏进. 数字技术赋能初中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路径探索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5, (13): 2-5.
[2]于恒美.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大单元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J]. 数理天地(初中版),2025, (04): 17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