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工程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分析
黄宇飞
身份证:211381199604051817
1 测绘工程在前期规划阶段的应用
1.1 勘察测绘与数据采集
勘察测绘是前期规划的基础工作,通过全面采集项目区域的地理空间信息,为后续规划提供数据依据。运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进行控制点布设与坐标测量,建立统一的工程坐标系;借助遥感技术获取区域地形地貌、植被覆盖、水域分布等宏观信息;通过工程测量手段开展地形测绘,生成高精度地形图、剖面图及三维模型,详细反映地表起伏与局部特征。同时,结合地质雷达、钻探等技术进行地下管线、地质构造的探测,形成地上地下一体化的空间数据库,确保规划方案充分考虑场地的自然条件与环境特征。
1.2 选址分析与可行性评估
在基础设施选址过程中,测绘工程通过空间分析技术对候选区域进行多维度评估,辅助科学决策。基于测绘数据构建选址评估模型,对地形坡度、地质稳定性、交通条件、环境影响等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筛选出符合建设要求的备选方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叠加分析功能,将各类限制因素与候选区域进行空间匹配,识别选址中的潜在风险,如地质灾害隐患、生态敏感区等。通过三维可视化技术直观展示不同选址方案的空间布局与环境关系,为决策者提供清晰的空间认知,提高选址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1.3 方案设计与优化支持
方案设计阶段,测绘工程为工程布局、结构设计提供精准的空间参数与技术支持。基于高精度地形图与三维模型,进行工程轴线定位、场地平整设计及竖向规划,确保设计方案与地形条件的适配性。通过 BIM 技术与测绘数据的融合,构建工程设计模型,实现设计方案的三维可视化展示与碰撞检测,提前发现设计中的空间冲突问题。利用测绘数据进行工程量测算与成本估算,为设计方案的经济性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多方案对比分析,优化工程布局与结构设计,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
2 测绘工程在施工建设阶段的应
2.1 施工放样与定位控制
施工放样是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地工程实体的核心环节,测绘工程通过精准定位技术确保工程结构的空间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基于施工坐标系与设计参数,利用全站仪、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等设备将建筑物的轴线、轮廓线、高程控制点等关键位置放样到施工现场,为基础开挖、构件安装、管线铺设等施工工序提供基准。在大型复杂工程中,采用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实现高精度放样,通过连续监测与校正,控制施工误差在允许范围内,保障工程结构的几何尺寸与空间关系符合设计标准,避免因定位偏差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
2.2 施工进度监测与管理
施工进度监测是保障工程按期完成的重要手段,测绘工程通过定期测量与数据对比,实现对施工进度的动态跟踪与管理。利用无人机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技术对施工区域进行周期性数据采集,生成施工进度三维模型,与计划进度模型进行叠加分析,量化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构建施工进度管理平台,整合测绘数据与施工信息,直观展示各分项工程的进展情况,识别进度滞后区域并分析原因,为施工调度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确保工程按计划推进。
2.3 施工质量与安全监测
施工质量与安全监测是防范工程风险的关键措施,测绘工程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结构变形、位移、沉降等参数的监测,保障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在高边坡、深基坑、大型桥梁等重点工程部位布设监测点,采用自动化监测设备进行实时数据采集,监测结构在施工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情况。通过数据处理与分析,建立变形预警模型,当监测数据超过预警阈值时及时发出警报,为施工单位采取加固措施提供时间窗口。同时,通过对施工区域周边环境的监测,评估工程施工对周边建筑物、管线的影响,避免引发次生灾害。
3 测绘工程在运营维护阶段的应用
3.1 变形监测与安全评估
基础设施在运营过程中受荷载、环境等因素影响可能产生变形,测绘工程通过长期变形监测评估设施的安全状态。针对桥梁、隧道、大坝等重要结构物布设永久性监测点,采用自动化监测系统进行持续数据采集,获取沉降、位移、倾斜等变形参数。通过对监测数据的趋势分析与预测,评估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识别潜在安全隐患。结合结构力学分析,判断变形是否在允许范围内,为维护加固提供科学依据,防范结构失稳等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设施维护与管理支持
测绘工程为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与管理提供精准的空间信息支持,提升管理效率与质量。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构建设施管理平台,整合测绘数据与设施属性信息,实现对道路、管线、构筑物等设施的数字化管理。通过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快速定位设施位置、查询技术参数,为维护计划制定、故障排查、资源调配等提供依据。利用三维建模技术构建设施三维模型,直观展示设施内部结构与空间关系,辅助复杂设施的维护方案设计与施工指导,提高维护工作的精准性与效率。
3.3 改扩建规划与更新测绘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基础设施需进行改扩建以满足新的需求,测绘工程为改扩建规划提供最新的空间信息与技术支持。对既有设施及周边环境进行详细测绘,更新地形数据、设施现状模型等基础资料,准确反映设施的实际状态与周边空间关系。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测绘等技术获取既有结构的精细模型,为改扩建方案设计提供精确的基础数据,确保新建设施与既有设施的有效衔接。利用测绘数据进行改扩建工程量测算与影响评估,优化规划方案,降低改扩建对既有设施运营的影响,实现新旧设施的协同发展。
结束语
测绘工程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 “眼睛” 与 “导航”,在项目全生命周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技术支撑作用。从前期规划的勘察测绘与方案优化,到施工阶段的精准放样与安全监测,再到运营维护的变形监测与管理支持,测绘工程通过持续提供精准的空间信息,保障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安全性与经济性。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机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升了测绘数据的获取效率与精度,拓展了其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场景。未来,应加强测绘技术与 BIM、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融合创新,构建全生命周期的空间信息服务体系,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与智能化管理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技术保障,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精准化、智能化、可持续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牛明乐. 测绘新技术在测绘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20): 149-151.
[2]吴上. 测绘技术在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应用[J]. 工程技术研究, 2025, 10 (10): 217-219.
[3]覃永兵. 特殊地形测绘工程中的测绘技术[J]. 低碳世界, 2025, 15 (05): 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