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谭洞河
身份证:42282319810909451x
引言
建筑施工过程涉及高空作业、临时用电、重型机械操作等高危环节,安全风险点多面广,安全事故易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传统安全管理模式存在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责任不明确等问题,难以适应复杂施工环境的安全需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管理流程、强化责任落实,将安全管理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防的转变。在建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保障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1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基础分析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建立在明确的价值定位与科学认知之上,为建设实践提供方向指引和理论支撑。1.1 核心价值定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体现在风险防控、效率提升和责任落实三个层面。在风险防控方面,通过标准化的流程设计和隐患排查机制,精准识别施工中的安全风险点,实现事故的超前预防;在效率提升方面,统一的安全标准减少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和重复性,降低了安全管理成本,同时为施工组织提供稳定的安全环境支撑;在责任落实方面,标准化体系明确了各参与方的安全职责与工作边界,避免责任交叉或空白,形成 “人人有责、各负其责” 的安全管理格局,提升整体安全管理效能。
1.2 现状问题剖析
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存在标准不统一、执行不到位和适应性不足等问题。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安全标准存在差异,导致跨区域项目管理难度加大;部分企业将标准化建设流于形式,存在 “重文件轻落实”“重检查轻整改” 的现象,标准要求与现场实践脱节;随着新型施工工艺和技术的应用,传统标准对新风险的覆盖不足,难以满足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等场景的安全管理需求,标准化体系的动态更新机制有待完善。
1.3 基本原则确立
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需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和动态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要求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构建标准化体系,涵盖制度、现场、 人员等多个维度,确保标准的全面性;实用性原则强调标准制定需结合施工实际,避免过于繁琐或脱离现场的要求,增强标准的可操作性;动态性原则注重标准的持续优化,根据政策法规更新、技术进步和事故教训,及时修订完善标准内容,保持标准的先进性和适用性。
2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2.1 制度体系标准化
制度体系是标准化建设的基础框架,为安全管理提供规范依据。建立覆盖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应急管理制度等,明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制定标准化的安全技术规程,针对高处作业、临时用电、起重机械等高危作业编制专项操作指南,规范施工技术行为;完善安全文件管理标准,统一记录表单、档案归档和信息报送的格式与要求,确保安全管理过程可追溯、可验证,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2 现场管理标准化
现场管理标准化是标准化建设的核心载体,直接影响施工安全状态。规范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合理划分作业区、材料堆放区、办公区和生活区,设置清晰的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制定设备设施安全标准,对施工机械、临时设施、安全防护用具等实行准入管理、定期检查和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符合安全要求;建立标准化的隐患排查流程,明确排查频次、内容和整改要求,对发现的隐患实行闭环管理,同时规范作业许可审批,严格执行动火作业、有限空间作业等特殊作业的安全管控流程。
2.3 人员行为标准化
人员行为标准化是防范人为失误的关键,需通过培训、管控和激励引导规范作业行为。制定从业人员安全行为准则,明确各岗位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范,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建立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设置差异化培训内容,确保施工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推行安全行为考核标准,将行为规范纳入绩效考核,通过正向激励和负向约束引导施工人员养成良好安全习惯,形成 “要我安全” 到 “我要安全” 的主动转变。
3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保障
3.1 监督考核机制完善
监督考核是推动标准化落地的重要手段,需建立多层次、常态化的考核体系。政府监管部门将标准化建设纳入企业安全生产信用评价,通过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标准执行的外部监督;企业内部建立标准化建设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与项目评优、负责人绩效挂钩,压实管理责任;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标准化达标评价,客观评估建设成效,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 “监督 - 考核 - 改进” 的闭环管理。
3.2 技术支撑体系构建
技术支撑为标准化建设提供高效工具和方法创新。推广应用智慧安全管理技术,通过物联网传感器、视频监控等手段实时监测施工现场安全状态,实现风险预警和智能管控;开发标准化管理信息平台,整合制度文件、隐患排查、培训记录等数据,实现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和可视化;引入 BIM 技术进行施工安全模拟,在方案设计阶段识别潜在安全风险,为标准化施工方案制定提供技术支持,提升标准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3.3 安全文化培育强化
安全文化是标准化建设的内在驱动力,需通过文化浸润提升全员安全素养。企业层面培育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的文化理念,将标准化要求融 业文化建设; 开展标准化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等形式增强员工对标准的 建立安全经验分享机制,推广标准化建设中的典型做法和成功经验,营造 “学标准、用标准、守标准” 的浓厚氛围,使标准化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
结束语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防范安全事故的系统性工程,对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 内容及保障措施的研究,明确了标准化建设的价值定位和基本原则, 强调了监督考核、技术支撑和文化培育的保障作用。随着建 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将向智慧化、精细化方向深化。未来需进 融合应用,推动标准化与企业管理深度融合,通过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 标准化建设的长效化运行,为建筑施工行业筑牢安全防线。
参考文献
[1]林兆涛.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监督建议[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 (21): 143-145.
[2]牛文龙.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现状及策略研究[J]. 大众标准化, 2023, (09): 61-63.
[3]白斌.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讨[J]. 大众标准化, 2023, (07): 98-9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