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析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

作者

李健

山阳县城关街道农业农村综合服务站 陕西商洛 726400

引言

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对于畜牧业安全、公共卫生和国家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尽管近年来防疫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加强防疫队伍建设、完善疫病监测预警体系、提升养殖户防疫意识以及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能够有效降低疫病发生风险,不断推动我国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1 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免疫覆盖不全,预防体系松散

在畜牧业领域,基层畜牧兽医动物防疫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工作成效往往直接关系到畜牧产业效益,以及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尽管各地区对畜牧兽医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但是受到免疫覆盖不全、预防体系松散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动物发病风险,大幅削弱了疫情应对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进程。很多偏远乡镇、农村偏远地区,散养户数量较多,他们的养殖规模不大、养殖场分散,而且防疫意识相对薄弱,没有深刻认识到动物防疫的紧迫性、重要性,对防疫工作的配合度不高,未能及时接受强制性免疫,使得免疫密度不达标。另外,在开展动物防疫工作时,一些地区的专业人员较少、责任心不强、年龄偏大、技术装备不全等原因,导致很难深入到每一个养殖户家中开展防疫工作,疫苗接种不及时和漏免的现象时有出现。

1.2 防疫技术水平不高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技术水平不高主要是由 于基层地区的经济条件、资源配备、技术人员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所导致的。一方面,基层地区的 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难以购置先进的防疫设备和药物,导致基层畜牧兽医 效应对各种疫病的发生和传播;另一方面,基层地区的资源配备也相 难以进行准确、快速的疫病诊断,使得基层畜牧兽医防疫工作难以深入开展, 同时基层的技 人员专业水平也普遍较低,缺乏相应的专业技能和知识,难以胜任高水平的防疫工作。

1.3 防疫基础设施滞后,资金投入不足

尽管近年来国家在基层防疫体系建设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但部分地区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设备老旧、资金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防疫工作的执行效果。例如,乡镇动物防疫站缺乏现代化检测设备,疫病样本检测主要依赖县、市级或省级实验室,导致检测时间延长,不能及时阻止疫情的传播。

2 基层畜牧兽医防疫体系建设对策

2.1 加强疫情监测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

加强对疫情的监测并结合实际需要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是目前至关重要的任务。在对该机制进行完善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发现疫情。首先应当建立一个覆盖面广、反应迅速的疫情监测网络。该网络应当尽可能广的覆盖所有的养殖区域,通过定期进行样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及时发现、阻止一些疫情的发生,为今后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争取宝贵的时间和经验。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过程中,要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的基础,例如大数据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更好地对疫情信息进行更新与共享,这不但涵盖了疫情的发现与实际传播情况,还要对防疫措施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估。通过构建一个较为合理的信息平台,能够让相关主体都能够及时了解疫情的基本情况,进而作出更为准确且科学的决策;其次,要不断加强不同部门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力度,从根本上打破信息壁垒,形成一个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这就要求各级政府与相关部门之间能够形成一个较为合理的协调机制,实现信息共享机制;第三,加强基层防疫人员的整体培训工作,增强他们责任心,提高他们的信息收集处理与分析能力,进一步提升信息准确性。同时,积极发展、培育基层防疫后备人员,确保后续工作的延续性、一致性。

2.2 全面监测预警

为提升基层动物疫病防控能力,精准的监测预警体系极为关键,建立健全覆盖“县-乡镇-村”三级的动物疫病监测网络,各级监测机构的职责进一步得到明确,确保疫病预警体系运作高效。在规模化养殖场,应当制定病原学监测计划,采用定期检测、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疫病发生数据,建立长期监测数据库,用以科学分析疫情发展趋势。对于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应保证检测工作针对性,重点针对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牛结核病等高风险疫病进行专项监测,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应加强防疫监督管理,不定期开展检查,对养殖场、病死动物收集点、饲料兽药经营场所等关键场所进行全面巡查,排查潜在卫生与安全隐患。此外,各地区还必须逐步完善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产品抽样检测与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确保流通环节的安全可控,形成从源头到市场的全链条防疫体系,保障动物产品质量安全。

2.3 防疫技术培训

在动物防疫工作中,养殖主体作为直接参与者、第一责任人,其自身的防疫能力,通常直接关系到动物防疫整体成效。考虑到很多地区以散养户居多,且养殖户的防疫意识薄弱、防疫技能不强,基层畜牧兽医部门要定期组织养殖户参加防疫技术培训。防疫技术与实践相结合,以线下培训为主。邀请防疫领域专家、行业资深人士进行现场授课,深入浅出地讲解基础防疫知识(动物疫病传播途径、常见疫病症状识别与防控、消毒技术)、科学养殖技术(饲料营养搭配、养殖环境管理、疫苗免疫程序、免疫监测方法),以帮助养殖户扎实掌握科学防疫知识,提升其应对突发疫情的处置能力,有效降低动物的死亡率和淘汰率。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安排养殖专家走进养殖场,科学排查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对养殖户进行一对一技术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全面保障动物健康,为养殖效益最大化奠定基础。

2.4 加大财政投入,改善防疫基础设施

动物防疫工作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加大财政拨款力度,重点用于疫苗采购、冷链储存、防疫设备更新等方面。用于建设标准化疫苗冷链系统,提高疫苗储存和运输的安全性。此外,还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养殖场进行防疫设施改造。

结束语

综上所述,畜牧兽医站在当地畜牧业发展进程中占据着关键地位。现阶段,乡镇畜牧兽医站在防治畜禽疾病时,仍面临畜禽免疫不到位、高素质人才不足、药物使用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畜牧业进一步发展。乡镇畜牧兽医站需要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科学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不断提升畜禽疾病防治水平。后续发展中,畜牧兽医站需要持续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畜禽疾病防治效能,推动当地畜牧业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南星.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现状和改进措施[J].农村科学实验,2022(15):168-170.

[2]胡强,刘永鹏,吴其民.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防治策略分析[J].江西农业,2023(2):55-57.

[3]曾文静.乡镇畜牧兽医站畜禽疾病诊断治疗与防护工作研究[J].农家科技(上旬刊),2023(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