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樊静茹
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站塘校区 230011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行业愈加重视小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其中劳动教育能够正确的引导学生树立生活理念,并在此基础上合理的与小学语文内容进行融合,更能够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品质。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育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更多的体现我国人文风貌与优质的文化。因此教师要积极的拓展小学语文内容,对劳动教育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最大程度的帮助小学生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并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与品德。基于此,本文从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与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两个层次进行研究探索,为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
引言:小学是学生重要的启蒙阶段,重视并做好小学阶段的教育内容是教育部门以及老师的首要任务。小学语文内容丰富有趣,相对于其他学科更容易理解与吸收。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快速通过语文教学了解到我国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知识,除此之外更能为学好其他学科提供有力的支持。由于劳动教育更着重的是培养学生劳动能力与勤恳的品质,因此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的对小学语文教育和劳动教育进行融合,二者融合并在此基础上共同的对内容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标,促进学生培养优良的品质,并拥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与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效率。
一、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意义
(1)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并培养优良的品质。
语文是小学阶段重要的主科,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够进行下一步的教育计划。小学语文更多的是帮助学生体会文化的重要性,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而劳动教育能够使学生提高劳动能力,与小学语文进行融合的同时使学生最大程度的动起来,不仅是主动的学习语文知识,更多的表现在体力的劳动,认识到一切成绩都是需要努力勤奋才能得到,从而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小学三年级具有着承上启下的教育意义,三年级的小学生逐渐有自我意识与一定的劳动能力,教师更应积极的对此阶段的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再与语文教学紧紧融合,最大程度的树立学习理念并培养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
(2)能够丰富小学生的劳动知识与劳动想象力。
小学劳动教育对于学生的劳动意识启发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帮助他们锻炼个人的意志力而且还能养成勤奋努力的生活习惯。在此基础上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相结合,更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与劳动兴趣。像小学三年级中的《守株待兔》讲述了种田人自从捡到了一只撞到树桩上的兔子之后,就不再种地而是每天都在树根旁边等待兔子,最后兔子也没有等到,庄稼也荒废了。从另一个角度也告诉我们,不努力勤奋只想着每天不劳而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反而认真对待生活努力劳动就一定可以达到目标。基于此,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十分重要,能够直观的让学生学习到劳动知识,并且开发学生的劳动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语文以及劳动的兴趣,促进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能够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勤劳的好习惯,还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是学生的启蒙阶段,但是小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大多数都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选择求助老师与家长。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树立孩子正确的学习理念与人生观,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养成勤劳刻苦的优良品质,遇到问题不退缩而是敢于解决问题。
二、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有效途径
(1)学校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与劳动教育进行结合进而资源利用。
小学语文相对于其他学科的内容更加丰富有趣,学生在老师的引导教学下更容易理解语文与劳动的联系。并且劳动教育是精神层次与体力的表现,劳动教育顺利进展的话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还能培养学生优良品德。因此,教师要二者融合,根据语文知识内容对劳动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开发与利用。比如小学三年级中的《赵州桥》,主文详细介绍了赵州桥的优点与特色,更高层次的表扬了我国人们的劳动力与智慧。教师除了讲解课本知识,更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劳动教育。像赵州桥在美观的同时又十分坚固,能够节省用料还比较抗压,讲解优点的同时更要进行劳动教育的资源开发,着重介绍我国劳动人民的才干,帮助学生认识到是石匠李春刻苦辛勤的劳动再加上智慧进行创造,最后才呈现了赵州桥这一宝贵历史遗迹。基于此,教师要正确的看待小学语文与劳动教育之间的联系,做好知识资源开发,整合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对于生活以及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并且只有勤奋努力才能得到想要的成绩与结果。
(2)家庭中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劳动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够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具有劳动能力以及勤奋刻苦的人才,因此教师要最大程度的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待劳动,克服懒惰等不好的习惯,培养其勤劳的品质。教师除了在学校引导学生学习劳动教育,还可以布置相关的家庭作业。比如写作文画海报等等,家长与学生一起完成与劳动相关的作业内容,更能帮助学生更快的了解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甚至提高其学习的兴趣。
(3)社会中人人做好榜样,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榜样。
除了学校老师与家长对语文知识与劳动教育进行资源开发利用,社会人士也要跟随我国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将传统优良品质进行传承与发扬。勤劳刻苦是人人都需要具有的品德,学生在社会中意识到劳动是多么光荣,更加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念,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总结:小学语文劳动教育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推进我国优良品德顺利的传承,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劳动的重要性。教师更要积极的改善课堂,对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进行拓展开发,研究语文知识与劳动教育的联系,最大程度的帮助学生养成劳动的好习惯。除此之外,家长也要跟紧老师的步伐并积极的参与,和学生一起进行劳动创作,培养学生勤奋刻苦的优良品质,在此基础上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储备人才,促进社会迅速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小梅.小学劳动教育渗透德育的实践[J].文理导航(下旬),2024,(12):79-81.
[2]柏存梅.传统文化融入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的策略[J].天津教育,2024,(32):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