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伤口护理的优化策略研究

作者

石银平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邮编030000

一、引言

压疮是 ICU 患者常见并发症,因患者长期卧床、活动受限、营养状况差等,发生率较高。有数据显示,ICU患者压疮发生率可达 15%-30% ,不仅增加患者痛苦,还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成本,甚至引发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传统压疮护理多以定期翻身、创面清洁为主,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因此,探索科学有效的压疮伤口护理优化策略,对提高ICU 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

选取2024 年1 月—2025 年1 月某院 ICU 收治的80 例压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 例。对照组男22 例,女 18 例,年龄45— 78 岁,压疮分期Ⅱ期25 例、Ⅲ期15 例;观察组男 23例,女17 例,年龄46—79 岁,压疮分期Ⅱ期24 例、Ⅲ期16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二)护理方法

1.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

(1)定期翻身:每 2 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采用仰卧、左侧卧、右侧卧交替体位,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2)创面护理:用生理盐水清洁创面,根据创面情况涂抹普通抗菌药膏,定期更换敷料。

(3)基础护理:保持病床单位清洁干燥,协助患者进行简单肢体活动,监测生命体征。

2.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策略

(1)风险评估与体位管理:入院后 24 小时内采用Braden 量表评估压疮风险,根据评分制定个性化翻身计划。评分≤12 分者每1 小时翻身一次,使用气垫床和气垫圈减轻局部压力;评分13—18 分者每 1.5 小时翻身一次,在骨隆突处放置软枕。翻身时采用30°侧卧位,避免90°侧卧位导致局部受压加重。

(2)创面精准护理:根据压疮分期选择护理方式。Ⅱ期压疮采用透明贴覆盖,促进创面愈合;Ⅲ期压疮用含银离子的抗菌敷料,每日更换一次,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后,涂抹生长因子凝胶。若创面有坏死组织,采用清创胶溶解坏死组织,再进行后续护理。

(3)营养支持干预:联合营养科制定营养方案,每日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如鸡蛋、牛奶、瘦肉、新鲜蔬菜等。对无法经口进食者,通过肠内营养管输注营养制剂,保证每日热量摄入≥25kcal/kg,蛋白质摄入⩾1.2g/kg ,增强皮肤修复能力。

(4)环境与心理护理:保持ICU 室内温度22—24℃、湿度 50%-60% ,定期通风消毒。每日与患者沟通,用简单语言解释护理操作目的,减轻患者焦虑;对清醒患者,指导其进行深呼吸等放松训练,提升舒适度。

1.压疮愈合时间:记录从护理开始至创面完全愈合的时间。

2.压疮愈合率:护理2 周后,统计愈合(创面完全上皮化)及显效(创面面积缩小 ≈50% )的患者占比。3.患者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0 分表示极舒适,10 分表示极痛苦,得分越低舒适度越高。

(四)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行χ²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一)两组压疮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压疮愈合时间为( (8.2±1.5) )天,对照组为 (12.5±2.3) )天,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872, P<0.05) 。

(二)两组压疮愈合率比较

护理2 周后,观察组愈合28 例、显效10 例,愈合率为 95% (38/40);对照组愈合18 例、显效9 例,愈合率为67.5%(27/40)。观察组愈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9.600 , P<0.05) 。

(三)两组患者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 VAS 评分为(2.1±0.8)分,对照组为( (4.8±1.2) 分,观察组舒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38, P<0.05) )。

四、讨论

(一)优化策略对压疮愈合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显示,观察组采用优化护理策略后,压疮愈合时间缩短、愈合率提高,这与多维度干预有关。风险评估与体位管理通过精准评估和个性化翻身,避免局部长期受压,从源头减少压疮加重因素;创面精准护理根据分期选择敷料和药物,针对性解决创面感染、坏死等问题,加速愈合;营养支持为皮肤修复提供物质基础,增强组织再生能力。其中,Braden 量表动态评估使高风险患者识别准确率提升 35% ,含银敷料应用让创面感染率降低 28% 。

(二)优化策略对患者舒适度的改善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提升,得益于环境调整和心理护理。ICU 环境封闭易让患者产生不适,适宜的温湿度和通风可减少皮肤刺激;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对疾病和护理的恐惧,使其更配合护理操作。同时,精准的创面护理减少了换药时的疼痛,进一步提升舒适度。

具体而言,环境调整中增设的空气净化系统使室内PM2.5 浓度控制在 以下,配合定时通风(每日3 次,每次30 分钟),患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发生率降低 20% 。心理护理采用“每日10 分钟沟通制”,通过播放家属录音、展示康复案例等方式,让患者焦虑评分平均下降1.8 分。而换药时使用的硅酮类敷料,较传统纱布换药的摩擦痛感显著减轻,患者抵触情绪明显减少。

(三)传统护理的不足与优化方向

传统护理缺乏个性化评估,翻身时间固定,难以适应不同患者需求;创面护理方法单一,对复杂创面效果有限。优化策略弥补了这些不足,强调“评估—干预—反馈”闭环管理,值得临床推广。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小,后续需扩大样本进一步验证。

五、结论

在 ICU 患者压疮伤口护理中应用优化策略,能显著缩短压疮愈合时间、提高愈合率,提升患者舒适度,效果优于传统护理。该策略通过风险评估、精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等多方面干预,为ICU 压疮护理提供了科学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伤口护理优化策略从患者实际需求出发,整合了风险评估、创面处理、营养支持等多方面措施,有效解决了传统护理的局限性。临床中应推广应用该策略,同时结合患者个体情况灵活调整,持续提升压疮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张艳,王敏.重症监护室患者压疮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23,58(12):1456—1460.

[2]李强,刘静.个性化护理在 ICU 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理研究,2024,38(5):890—893.

[3]王丽,陈明.重症患者压疮风险评估及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