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赋能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研究
朱娜芬
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511325
一、引言
在数字化与能源革命浪潮下,广东省积极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工程。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领域前沿技术集成,以其高效、智能、可靠特性,成为驱动这一宏大工程的关键力量。它不仅革新电力供应模式,更为乡村产业升级、绿色发展及基层治理现代化开辟新路径,为广东省城乡协同高质量发展注入全新活力。
二、智能电网在广东省农村地区的建设
2.1 电网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
广东电网大力推进农村电网智能化改造,诸多农村地区配电网引入智能开关、智能电表等设备。以汕头濠江为例,对配电线路 270 个节点自动化升级,台区智能化建设实现 “线 — 变 — 线 — 户” 全链路可观、可测、可控,提升了供电可靠性与故障处理效率。
2.2 新能源接入与消纳能力提升
随着 “千乡万村驭风行动” 和 “千家万户沐光行动” 推进,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迅速。广东电网全力服务县镇村分布式新能源,适当提高农村电网设计标准,提升对分布式新能源承载力。如肇庆高要区禄步镇绿水村,利用屋顶光伏形成绿色能源 “微电网”。
2.3 通信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
新一代宽带载波、WAPI、IOPPC、LTE 230 等通信技术在农村电网广泛应用。云浮新兴县六祖镇电力物联网小镇,借助多种通信方式,实时感知小镇用能状况,实现智能诊断,有效提升农网供电服务水平。
三、智能电网赋能 “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
3.1 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支撑经济发展
智能电网凭借精准故障定位和快速自愈能力,大幅减少停电时间与范围。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村荔枝季前完成电网改造,通过 “整线(成片)项目” 解决配网重过载、低电压问题,保障 “田头小站” 和合作社电气设备用电,促进荔枝产业发展。
3.2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产业融合
在农业生产领域,智能电网支持下的电气化灌溉、农产品加工设备高效运行,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助力乡村旅游、民宿等产业发展,惠州博罗福田镇兰门民宿打造 “全电民宿”,集电网、光伏、储能、充电桩于一体,吸引游客,推动康养产业壮大。
3.3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生态宜居
智能电网推动农村地区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广泛接入与消纳,减少传统能源消耗。清远清城区源潭镇新马村推广光伏租赁合作模式,实现用电自给自足与增收,减少碳排放,乡道智慧路灯集多种功能于一体,保障绿色出行。
四、智能电网赋能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4.1 技术应用与管理挑战
在广东省农村地区,智能电网技术的推广面临着复杂地理环境和分散用户带来的严峻挑战。广东多山地丘陵,部分偏远村庄地势起伏大,信号传输易受阻挡,导致通信信号难以全面覆盖,影响智能电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与指令交互。同时,农村用户居住分散,使得设备分布范围广,一旦出现故障,维修人员需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抵达现场,增加了维护成本与难度。此外,智能电网涉及电力电子、通信、自动化等多学科技术,对运维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要求高,但目前许多农村地区电力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更新滞后,缺乏智能电网运维管理的专业技能。例如,在粤北山区部分村庄,由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智能电表数据异常时无法及时处理,影响电力计量准确性和用户用电体验。应对这一挑战,首先要加大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山区、偏远地区增设通信基站、信号放大器等设备,采用 5G、物联网等先进通信技术,提高信号覆盖范围和质量,确保智能电网设备通信畅通。其次,引入分布式智能运维系统,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测与故障预测,提前发现潜在问题并精准定位故障点,减少人工巡检工作量,提高运维效率。
4.2 投资与成本回收挑战
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包括智能设备采购、通信网络搭建、电网改造升级等。然而,农村地区负荷密度低,相较于城市,用电需求增长缓慢,导致电力企业收益有限,成本回收周期大幅延长。以粤东某县农村地区为例,进行智能电网全面改造升级需投资上亿元,但由于当地产业规模小、居民用电需求稳定,预计投资回收期长达 15 - 20 年,这对企业资金周转和持续发展造成巨大压力。此外,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政府财政支持能力有限,单纯依靠电力企业或政府投资难以满足建设需求。为解决投资与成本回收难题,需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方面,鼓励社会资本通过 PPP 模式、股权合作等方式参与智能电网建设,例如吸引能源投资公司、科技企业与电力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农村智能电网项目,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给予智能电网建设项目专项补贴,如对分布式新能源接入、智能设备采购等环节提供资金补助;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减免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同时,电力企业要优化电网规划,结合农村地区用电特点和发展趋势,合理布局电网设施,避免过度建设造成资源浪费;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电网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利用智能调度系统优化电力分配,减少线损,提升经济效益,加快成本回收速度。
4.3 用户接受度与参与度挑战
农村地区部分用户对智能电网新技术缺乏了解,受传统用电观念影响,对智能电表、智能开关等设备存在疑虑和抵触情绪。一些用户担心智能电表计量不准确,会导致电费增加;对智能用电管理系统操作不熟悉,担心无法正常用电。此外,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他们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弱,更习惯传统用电方式,进一步降低了对智能电网的接受度。同时,电力企业在推广智能电网时,缺乏与用户的有效沟通和服务,未能充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也影响了用户参与积极性。为提高用户接受度与参与度,电力企业应加强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在农村社区、集市等人员密集场所举办智能电网知识讲座,邀请专家讲解智能电网原理、优势及使用方法;制作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短视频,在乡村广播、社交媒体平台广泛传播,让用户直观了解智能电网带来的便利和实惠。开展现场示范活动,在部分村庄设立智能电网示范户,展示智能电表精准计量、智能用电设备节能效果等,增强用户信任感。此外,针对农村用户特点,提供个性化服务,如为老年用户提供上门安装、调试设备服务,手把手指导操作;开发简单易用的手机 APP,设置语音导航、一键报修等功能,方便用户查询用电信息、办理业务;建立用户反馈机制,及时处理用户投诉和建议,根据用户需求优化智能电网服务,让用户真正感受到智能电网带来的便捷,从而主动接受并积极参与智能电网建设与使用。
五、结论
智能电网已成为广东省 “百县千镇万村” 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助推器,在提升电力供应、推动产业升级、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成效显著。尽管面临技术、投资、用户接受度等挑战,但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加大技术创新、优化投资模式、提升用户认知,智能电网将持续释放更大效能,为广东省县镇村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能源保障,助力广东在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道路上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缪眎眎.以高水平坚强智能电网支撑高质量发展[N].温州日报,2024-04-20(001).
[2]王琼梅,曹春霞,叶帅.当好高质量发展排头兵打造智能电网新高地[N].云南日报,2022-11-10(007).
[3]张晶,李彬.新一代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支撑电网高质量发展[J].供用电,2020,37(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