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探索
杨文灿
湖南省岳阳市湘阴县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414600
一、引言
随着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高职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其语文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更要注重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育。然而,当前高职语文教学存在内容与职业需求脱节、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不够科学等问题,难以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将职业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构建模块化教学体系,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探索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职业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
职业核心素养融入高职语文教学意义深远。一方面,它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职场沟通、应用写作等模块时,如掌握商务信函写作规范、会议纪要撰写技巧等,能直接提升职场语文应用能力,满足未来岗位需求。另一方面,这种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发展的关键能力,如在团队合作项目中锻炼沟通协作能力,在项目汇报中培养表达展示能力,从而增强职业竞争力[1]。此外,职业核心素养中的职业道德、创新精神等理念融入教学,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在模拟职场情境中培养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促进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三、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策略
(一)重构课程模块,对接职业能力需求
高职语文教学应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壁垒,构建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具体可设置四大核心模块:一是"职场沟通与表达"模块,系统教授演讲技巧、商务谈判语言、跨文化交际等实用技能,通过模拟职场情境提升学生语言表达的精准性与专业性;二是"应用文写作"模块,聚焦公文写作规范、项目策划书撰写、技术文档编制等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职场书面沟通能力;三是"职业文化与伦理"模块,融入职业道德准则、企业文化融合、职场礼仪规范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四是"创新思维与表达"模块,通过创意写作训练、新媒体表达实践等活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跨界表达能力。各模块既相互独立又有机联动,形成"基础素养+专业拓展"的课程生态。同时,需根据不同专业群特点进行差异化设计:针对工科专业,强化技术文档写作、实验报告撰写等训练;面向管理类专业,侧重商务谈判、活动策划等能力培养;服务类专业则加强客户沟通、服务用语等专项训练,确保语文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深度对接,全面提升学生职业适应能力。
(二)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素养内化
高职语文教学需突破传统讲授模式,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促进职业核心素养内化。项目驱动法是核心路径,如开展"产品推广策划"项目,学生需完成市场调研、竞品分析、策划书撰写及路演展示全流程,在真实任务中提升信息整合、逻辑表达与团队协作能力;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职场实景深化体验,如模拟商务会议场景,学生分饰不同角色进行会议筹备、议程主持与纪要整理,掌握职场沟通规范;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职场案例,如企业危机公关处理过程,引导学生从语文视角分析文本策略与沟通技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合作学习法组织小组协作完成任务,如团队合作完成市场分析报告,学生在分工协作中提升沟通效率与责任意识[2]。此外,可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课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过程中深化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与内化,实现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转化"的跨越式发展。
(三)优化评价体系,关注综合素养发展
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是保障职业核心素养培养质量的关键。过程性评价聚焦学习全过程,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小组讨论、项目实践中的表现,如团队协作效率、沟通表达清晰度等;成果性评价突破传统文本考核模式,不仅关注语言文字成果的质量,更重视成果呈现的专业性与职业性,如策划书格式是否符合行业规范、演讲表达是否体现职场礼仪;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外,引入学生自评与互评机制,促进反思能力的提升,同时邀请企业导师参与评价,从职场实际需求角度提供专业反馈;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档案袋评价记录学生成长轨迹,收录项目策划书、演讲视频、案例分析报告等过程性材料,全面展示学习成果,同时结合展示性评价,通过项目汇报、模拟面试、作品展览等形式评估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这种立体化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职业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科学指引。
四、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与反思
(一)教学效果
经过模块化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效果显著。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明显提高,认为课程内容更加实用,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学生的职场语文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如在模拟面试中能自信表达,在项目报告中能规范撰写文档。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在团队项目中展现出良好的沟通协作能力,在案例分析中表现出较强的问题解决能力。企业反馈也表明,经过模块化教学改革的学生更能适应职场环境,职业发展潜力更大。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模块化教学改革面临着多重挑战。部分教师对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导致教学设计与实施存在偏差,难以有效对接职业需求,亟需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教师对职业教育理念的把握和教学实践能力[3]。同时,模块化教学对实训场地、数字化教学设备等硬件条件以及企业合作资源等软件环境要求较高,学校需加大资金投入,建设专业实训室,拓展校企合作渠道,为学生提供真实职场环境。此外,多元化评价体系虽能全面评估学生素养,但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如何优化评价流程、合理分配教学与评价时间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后续改革需完善教师发展机制,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改革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
基于职业核心素养的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实践探索。通过重构课程模块、创新教学方法和优化评价体系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促进学生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虽然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不断反思和改进,这种教学改革模式将为高职语文教学带来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为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应继续深化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推动高职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更好地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鹤.职业核心素养教育视域下高校语文课程改革研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01):41-43.
[2]曾志斌,刘敬.高职语文模块化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2,(07):49-52.
[3]陈慧姝.基于职业核心素养教育的高职语文课程改革[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