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激励策略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策略研究
罗丽君
湛江市第二十中学 524002
前言: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阶段,对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班主任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表达自我,通过采取合适的激励措施,有助于触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与班主任进行正常的沟通和交流。此外,也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合适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基于激励策略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意义
班主任工作应以德育教育为工作重心,深化班级德育建设,秉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将激励方式应用于德育教育工作当中。激励是指通过外界或内心的激励手段使个体产生积极的动机和行为。激励方式包括物质激励、非物质激励、社会意义激励等多种类型,班主任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激励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通过表扬、奖励、鼓励等来激励学生。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肯定和鼓励,激励策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和潜能,使其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种德育活动中来,从而在实践中内化和体验德育教育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还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人格品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激励策略还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使其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更加勇敢坚定,不轻易放弃,从而培养出坚韧不拔的品格。激励策略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对学生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优势。这种教育策略在初中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要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引导,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生活当中,改变传统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拉近班主任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1]。
二、基于激励策略的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强化策略
(一)制定奖惩制度
在初中德育教学工作中,班主任科学制定奖惩制度能够指导学生在德育中塑造良好道德品质,为发展学生个人综合能力提供重要依据。班主任遵循“以人为 体地位,促使学生在制定奖惩制度过程中发展个人综合能力。班主 有效激励策略的应用价值,为学生综合性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奖惩制度应体现适度性、适当 过程造成初中生的消极心理;避免奖励过高造成初中生浮夸心理。基于此,通过落实“以人为本”教育目标,能够体现奖惩制度的重要性,实现以劳带罚、以奖促长的教育目标,全面培养初中生的优秀德行品质。
例如,班主任在制定奖惩制度时应综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那些在班级里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爱护公物和为集体做贡献的初中生,应在召开班会过程中,给予口头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并由班主任亲自进行授奖;另外,针对班级里破坏公物、不爱劳动、有损集体的初中生,则要对其进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通过道德教育过程,明白是非对错,改掉不良习惯、端正道德思想等,切实增强初中生的集体意识和民族情怀。
(二)差异性激励
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围绕学生展开教学,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德育教育也是如此,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前,应了解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差异性的德育教育方案。班主任应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等情况,采取分层式的激励手段,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班主任要确保激励手段的差异性,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德育教育,感受到班主任的师爱,获得学习发展的动力,提高自己的德育水平,奠定德育教育工作良好进行的基础。班主任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激励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融入德育教育工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德育意识。
例如,对于成绩优异、性格外向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采用口头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励这类学生向更高层次学习发展;对于学生成绩较差、性格内向的学生,班主任不要急于求成,要寻找这类学生身上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为学生创造更多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充满成就感,进而产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欲望,此时,班主任可以委婉地指出学生的不足和缺陷,然后帮助学生一起改正,提升个人综合素养。班主任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制定奋斗的目标,师生共同努力、共同监督、共同发展。
(三)考核激励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对岗位进行多元设计,清晰划分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并定期进行考核,使学生明确自身价值,充分满足自我需求。
例如,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设定“检查作业”“复习检查员”和“预习引导员”等岗位,定期轮岗使学生获得平等的机会。在考核过程中,班主任全面整合学生自评、互评等内容,使学生清楚意识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班主任在教学时可利用这种考核激励模式,通过多元化的角色岗位使学生体会班主任的尊重和信任,最终更好完成激励学生的本质目标[2]。
(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班主任为管理好班集体,保持班级统一,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就必须通过德育工作让学生建立信心。班主任要落实班级民主管理措施,尊重学生的管理能力,给学生一个自我管理的平台,肯定学生班级自我管理的效果,从而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民主管理的教育价值。在成长过程中,自信是影响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人品的优劣比学习成绩的好坏更重要。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将想说的话通过写信的方式交给班主任,班主任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心中所想。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控制好激励策略的度,让学生对自身形成全面的认知,不仅要了解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也需要发现缺点和不足,这样的话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进步。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需要以不伤害学生自尊为前提,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能够自主做出改变,不仅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能够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班主任和家长应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充分发挥激励策略的作用,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3]。
总结:综上所述,为有效实施激励策略,班主任需要对学生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充分理解德育工作的重要性,构建充满良好的班级氛围,结合激励策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最终全面提高小学德育教育水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进而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并且,班主任在班级教育中通过使用激励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感受德育元素和自身学习生活的联系,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以及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兴国.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基础教育论坛,2025,(09):110-112.
[2]陈千千.激励策略在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智力,2024,(22):80-83.
[3]侯财年.正向激励“六举措”: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24):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