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指导方法对儿童睡眠质量及营养情况影响实践思考
雷生鸣
青海省妇女儿童医院 青海西宁 810000
小儿营养不良是儿科常见病症,指因能量、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缺乏或过剩,导致机体功能乃至形态结构发生改变,常伴有全身性营养障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在部分地区较为常见;其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身体、体重增长缓慢,还会使儿童免疫力下降,增加患病几率,对其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睡眠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良好的睡眠质量有助于儿童身体和大脑的发育,促进生长激素的分泌;而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传统的护理模式侧重于疾病的治疗和基本生活护理,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指导相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到保健指导方法在改善小儿营养不良方面的重要作用;保健指导方法涵盖了饮食调整、生活习惯培养、心理支持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综合干预措施,改善小儿的营养状况和睡眠质量[1]。本研究旨在探究保健指导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儿童的作用价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24 年1 月-2025 年4 月为研究时间段,选取96 例营养不良小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2 组,每组48 例;对照组男性 26 例,女性 22 例;1 岁-6 岁,均龄( 3.52±1.21) )岁;患病 2 个月-10 个月,平均 (5.31± 1.56)个月;研究组中,男25 例,女 23 例;1.5-7 岁,平均( (3.60±1.24) )岁;3-11 个月的患病时间,平均(5.62±1.60)个月。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为营养不良的小儿;患儿家长了解本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先天性疾病、慢性疾病、精神疾病的小儿;无法配合完成研究的小儿。两组上述资料无差异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简单讲解、基本的生活护理等。护理人员告知家长小儿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和一般的饮食注意事项,如保证食物的多样性等,但未进行系统的保健指导。
研究组在以上基础上实施保健指导方法,内容如下:(1)饮食指导: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制定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对于1-3 岁的患儿,保证每日摄入足够的奶类、谷类、蔬菜和水果;奶类是优质蛋白质和钙的重要来源,建议每日饮用300-500 毫升;谷类食物应粗细搭配,如大米、小米、青稞、藜麦等,每日摄入量50-100 克;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每日摄入量分别为100-150 克和50-100 克;对于3-6 岁的患儿,逐渐增加食物的种类和量,保证饮食均衡;同时,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烹饪方法,尽量采用清蒸、水煮等方式,减少油炸、油煎食物的摄入。(2)生活习惯培养:帮助家长为患儿建立规律的生活作息时间表,每天保证患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1-3 岁患儿睡眠时间应在12-14 小时,3-6 岁患儿睡眠时间应在 10-12 小时;培养患儿良好的睡眠习惯,如睡前避免剧烈运动、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等;鼓励患儿适当进行户外活动,每日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2 小时,增强体质。(3)心理支持:关注患儿的心理状态,由于营养不良可能导致患儿身体不适,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护理人员与家长共同给予患儿足够的关爱和陪伴,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式缓解患儿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4)定期随访:护理人员定期对患儿家长进行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了解患儿的饮食、睡眠、身体状况等情况,及时调整保健指导方案。
1.3 观察指标
睡眠质量:用儿童睡眠质量量表对患儿评估,该量表包括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等多个维度,总分为100 分,得分高更好。
营养指标:检测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血红蛋白是评估小儿贫血的重要指标血清白蛋白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
满意度:用自制的问卷对两组患儿家长调查,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
1.4 统计学分析
予以SPSS26.0 软件处理,x±s、(n,%)计量、计数,差异性t、2; P<0.05 有差异。
2 结果
2.1 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睡眠情况
研究组护理后的睡眠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x±s,分)

2.2 明确研究组与对照组患儿营养状况
清白蛋白水平比对照组高,有差异(P<0.0
表2 两组营养指标对比(x±s)

2.3 评价研究组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情况
研究组的满意度为 95.83% (46/48),对照组是 81.25% (39/48);研究组的总满意率比对照组更高,有差异(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保健指导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进行干预,能够改善患儿的睡眠质量和营养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2]。保健指导方法通过饮食调整,为患儿提供了均衡的营养,满足了其生长发育的需求,合理的饮食结构有助于提高患儿的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改善营养状况;同时,规律的生活习惯培养和心理支持,有助于缓解患儿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3]。
保健指导方法强调了综合干预的重要性,在饮食指导、生活习惯培养、心理支持和定期随访等多个方面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干预体系;饮食调整是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的基础,通过合理搭配食物,保证患儿摄入足够的营养素;生活习惯培养有助于建立良好的生物钟,提高睡眠质量和身体免疫力;心理支持能够减轻患儿的不良情绪,增强其治疗依从性;定期随访则可以及时了解患儿的情况,调整保健指导方案,确保干预措施的有效性[4]。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比,保健指导方法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全面性;传统护理往往只关注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对患儿生活方式和心理状态的干预;保健指导方法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充分考虑每一位患儿的特点和需求;同时,保健指导方法不仅关注患儿的身体状况,还关注其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体现了整体护理的理念。
综上,对小儿营养不良患儿应用保健指导方法的效果很满意,可以进一步提高其的睡眠质量和营养状况,应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戚淑华.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J].婚育与健康,2023,29(09):115-117.
[2]马亚伟.保健方法与保健指导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2,51(04):104-106.
[3] 胡建华. 保健方法结合临床保健指导方式干预小儿营养不良的效果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22,38(11):147-149.
[4] 李艳杰. 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指导方法对儿童睡眠质量及营养情况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1,8(06):102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