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发展方向分析研究
黄意然
东北农业大学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传统农业金融体系在多个层面和方向面临严峻挑战。从小微农户到涉农企业都长期受困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综合起来,问题的根源在于经营分散、缺乏现有金融系统承认的抵押担保品。另外,产业链信息建构和架构发展滞后形成的产业链信息割裂,导致在实际业务中信用缺失。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与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亟需整体性、全面性和系统性重构。通过科技赋能、产业链整合与制度创新,打通产融结合堵点,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动能,已经成为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研究与实践探索的重要领域之一。农业供应链金融重构从本质上说是摒弃简单的“信用中介”模式,向深度融合农业供应链信息的“数据中介”跃迁,从单一信贷产品跃升向生态化、数字化、脱核化的立体框架金融体系。通过进一步整合农业供应链需求、攻关技术标准统一、风险闭环设计和碳汇金融等新场景、形势和工具的同时,强化政策协同以覆盖产业链最末端主体。在政策规范、技术赋能与产业诉求的多重合力驱动下,“脱核化”、“场景化”和“生态化”将成为模式重构的核心演进途径,农业金融将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模式性和系统性升级。进一步打破数据壁垒、完善农业供应链生态体系相关的融资制度和探索特色发展需要的服务创新,成为构建一个公平、高效、韧性的农业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必然要求。
首先,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的重要内容是“脱核化”。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脱核化”核心目标是弱化对核心企业主体信用的依赖,提高农业供应链生态中各主体的自主性。“脱核化”需要通过构建多维(或称全维度)数据、技术创新及构建生态协同新型风控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各参与主体的自主融资。通过区块链技术锁定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数据及其贸易背景真实性,结合物联网监控农业相关物资和产品的状态,确保交易不可篡改,从多个层面、角度和方向实现“物的信用”高质量和有效替代传统的核心企业担保,并实现参与主体凭借实时数据快速(或实时)获得金融服务。通过整合订单、物流和回执等多源数据,构建AI 风控模型及其动态优化模式,利用机器学习预测违约概率,提升风控效率,降低坏账率。生成基于多维度农业供应链主体画像的数据信用模式,整合产融数据、科创过程与成果数据、基础数据、政府公共数据赋能涉及的资金流水与纳税记录贸易真实性交叉验证数据和农业生产与流通相关数据等,在综合网络平台中将数据资产与其他潜在资产纳入融资潜力和能力评估。基于平台化整合与政策衔接构建生态协同模式,实现跨机构数据共享平台。在央行主导下打通税务、工商、物流数据,基于全链条数据为核心企业、农业生产主体、贸易主体和物流主体提供信用信息,实现数据驱动的中小微农业参与主体实时金融服务全覆盖。
其次,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是技术发展运用驱动下的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创新发展由前沿技术集群引领,为解决长期困扰农业领域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涵盖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全面整合,正在系统性、整体性和全面性的重构传统农业金融的风控体系、服务模式和信用基础。利用多维数据融转变传统农业信贷的决策逻辑,充分利用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整合农业资源、政务、交易等多维数据,构建农业供应链金融“数据基座”,覆盖农村产权交易,整合政务数据建立农户信用模型,实现了精准授信,结合实时发布与时空整合的土壤墒情、气象数据为农户提供种植决策支持,为金融机构评估风险提供数据支撑。通过数据资产化逐步破解多个层面的农业信用缺失,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农村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创新,在农业供应链智慧服务架构支撑下提高数据的质量及含金量。将生物资产金融化,开辟农业融资新通道,发展动态浮动抵押模式,实现拓展领域与模式创新并行,利用物联网实时监测生物资产动态,实现抵押价值的动态调整,研究生物资产证券化路径,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领域,形成可复制的生物资产金融化模式。农业供应链金融的进一步深化技术融合应用,将拓展模式创新边界,逐步重构政策支持体系,再建多方协同生态,实现数据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将农业数据从资源向资产转化,推动生物资产金融化和农业碳汇金融等快速发展,逐步建立起多层次风险分散机制。基于此,农业供应链金融将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为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再次,农业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平台化整合是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的归一化方向。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整合将成为解决涉农主体融资难题、推动农村产业升级的核心路径。通过技术赋能、生态协同与制度创新,将重构传统农业金融服务的底层逻辑与运行效率。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化发展的创新模式与实践趋向将从技术驱动、生态协同、场景渗透、普惠成效及未来挑战五大维度实现统一。农业供应链金融平台化整合重构,将通过区块链存证、数据全息画像和智能合约等前沿技术,重塑农业金融的基础设施与服务模式,从更深层次解决传统农业金融中信用验证难、资产盘活效率低的核心痛点。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整合基于全产业链服务场景渗透,将沿着农业产业链的纵向维度深度拓展,实现从产前融资到产后销售的全周期覆盖,通过精准匹配各环节金融需求,提升产业链的运行效率和价值创造能力。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整合将大幅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与渗透深度,形成规模化运营、成本优化和模式复制的高层级架构,提升农业供应链金融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降低风险成本。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平台化整合将打破传统金融服务的地域和成本限制,使金融机构能够以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长尾客群,实现服务覆盖范围几何级扩展。
综合起来,农业供应链金融模式重构通过技术驱动、生态协同与全产业链渗透,横向打通数据、资本、
业三大平台,纵向建立政策保障、风险缓释、技术标准三层机制。通过数字化重构实现资源最优配置,推动生产要素的价值在高效流转中充分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