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清小说看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演变与发展
韩尚润
天津科技大学
摘要:明清时期作为中国小说发展的鼎盛阶段,不仅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成为后世了解当时社会生活与社会文化风貌的窗口,其时文学作品生动而深刻地反映了城市经济与商业发展与市民生活的变化。对明清小说中的城市格局、商业文化和社会形态的研究有助于我们追寻中国古代城市文化发展的轨迹。
关键词:明清小说;中国;古代城市;文化
前言:明清是我国小说的鼎盛时期,明清小说犹如一颗颗明星照亮了我国小说发展的道路。明清小说不仅彰显了文学的魅力,也多方位展现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面貌。对明清小说进行解读有利于我们了解中国古代城市文化的发展变化和轨迹,城市是人类文化的重要集合体,城市的各个层面的文化都反映在明清小说当中。
一、明清时期城市文化初露端倪
明清时期,政权相对稳固,农业生产取得显著进步,资本主义萌芽崭露头角,生产力得到进一步释放,推动中国城市经济展现出颇为显著的发展态势。商品经济的蓬勃兴盛促使城市规模持续拓展,城市人口数量不断攀升。苏州、杭州等商业昌盛的城市纷纷涌现,逐渐成为经济活动的核心地带。
居民依市而居、城依产而兴。随着城市的发展,产业的繁荣,带动了城市的规模扩大,居住、生产、文化等功能布局也渐露端倪。
明清小说中多有城市结构与功能的细致描述。如《金瓶梅》中描述:“县名清河,城南七十里流过运河。县城不大,东西南北两条大街,四个城门。街道东西长而南北短,由东而西的,二条巷、四条巷、南北大街、蝴蝶巷、紫石街;纵横交错的,半边巷、后巷、狮子街,县西街。杂居期间的,有县城的衙门、驻守的部队,也有银匠铺子、布坊、妓院、诊所。”小说所写城市不仅布局多样,而且商店林立,交易商品琳琅满目,市井生活气息浓厚,充分体现了当时城市发达程度、产业繁荣状态。再如,《红楼梦》反映出城市中贵族家庭的住宅情况。小说中描写的贾府是规模巨大并且府中具有花园、楼阁、亭台,布局考究,具有中国古建筑的艺术。同时府中又分为不同功能分区,如主人居住的正房、接待客人的客厅、供子女读书的书屋等,表现出封建家族等级制度与生活方式[1]。
二、明清小说中城市商业文化的体现
(一)商业活动与市场繁荣
明清小说形象展示了城市商品交易的场景,在城市的店铺、商行、钱庄等众多商行中,商人来往经商交易频繁,在市场上商品种类很多,既有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而且还远销国内外。比如,当时济南的大明湖市场,商业繁荣的市场在《老残游记》中就有很好的描写,市场中的小吃铺、手工艺品商店、书店吸引了众多游客与市民,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城市文化,实现了城市文化的交流融合。
(二)商业伦理与商人形象
明清小说还描写了不少商人形象,表达当时商人的伦理价值观。商人重义求富,受到人们赞颂[2]。如《喻世明言》中《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的蒋兴哥,是典型的重义守信者,在经商过程中恪守商德,赢得了商人同业的信赖。但商人唯利,不讲义行,成为人们抨击的对象,如小说中还有与《蒋兴哥重会珍珠衫》同一作者冯梦龙所作的《古今小说》卷二《潘骏儿窃妻自矢志》,其主人公潘骏儿自恃美色,竟以轻浮色浪,迷惑妇人,丧失人品,是非分明。二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商业伦理思想与道德观念。
三、明清小说中城市社会文化的变迁
(一)市民阶层的兴起与生活方式
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在明清小说中对市民阶层生活也多有描写。市民阶层生活相对自由多样化,注重物质享受及娱乐消遣,在《金瓶梅》中对于西门庆一家的日常生活进行描写,饮食、穿衣、生活用品都极尽讲究,时常办宴席、看戏等。如在饮食文化方面,该书对各类宴席的场景布置、佳肴的甄选以及宴饮狂欢的画面进行了入微刻画。西门庆时常大摆筵席款待宾客,餐桌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珍馐美馔,诸如“熊掌、鹿脯、燕窝、鱼翅”这类珍稀食材一应俱全,酒则是香醇醉人的“陈酿佳酿”。在服饰风尚领域,西门庆及其家眷所着衣物皆取材于上乘布料,样式既新颖独特,色彩又明艳动人。无论是飘逸的丝绸长袍,还是精美的锦缎裙裳,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当时市民阶层对服饰之美的不懈追求。市民阶层的兴起也促成了城市文化的世俗化,通俗化的说唱文艺如小说、戏曲等大量传播。
(二)社会阶层与人际关系
明清城市社会存在着严格的阶层差别,其人际交往也是错综复杂的。贵族阶层和官僚阶层占据上层位置,其社会阶层和财富居于社会上流,在与其他阶层进行社会关系交往的过程中具有很大的差别。商人群体富足却不具备较高社会地位,在和他人进行交往过程之中往往需要利用更多方式提升自己的地位。普通市民阶层占据社会底层的位置,需要凭借自身劳动力获取维持生活所必需的物资,其社会地位较低。
明清小说中,对不同阶层的关系作了描写,如《红楼梦》中的贾府是贵族阶层,其与其他贵族家庭有着往来,也与平民之间存在着一些矛盾;小说中通过不同阶层关系的描写,反映出当时社会关系的复杂以及阶层的矛盾[3]。
四、明清小说中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影响
(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明清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城市文化,另一方面又传承了传统文化。小说文本中蕴含着诗词典故等传统文化的要素,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底蕴。如《红楼梦》文本引用大量诗词歌赋,不仅为小说增添厚重的文字内蕴,也传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艺术形式。再如在明清小说文本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的体现,亦反映出人们的生活价值、精神诉求。
(二)对后世城市文化的影响
明清小说对后世城市文化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小说中所描述的城市形象与生活形态成为后世各类文学、影视等艺术表现的重要素材。例如,很多影视作品取材于明清小说,通过改编成影视作品展现小说中的城市文化形态,让更多人了解。同时,明清小说所蕴含的商业文化、社会文化等对后世城市文化发展有所借鉴,给予后世更多启示。
结论:明清小说作为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中国古今城市文化的发展和演变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通过对明清小说中的城市文学研究,可知明清社会的城市经济日益昌盛,商业文化日渐昌盛,城市社会文化发展演进,且明清小说中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城市传统文化也得到继承与发展和创新,并对后世的城市文化发展具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明清小说所呈现出的城市文化在包容性与多样性方面的特质,为当代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我们可以通过悉心保护并传承历史文化瑰宝,尊重并吸纳地方特色元素,来增强城市独有的魅力,提升居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推动城市朝着更为和谐、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旭.探析明清小说叙事的文学特征及其文化内涵[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28(15):185-186.
[2]黄宇新.明清家将小说文化内涵透视[J].知识文库,2015,(09):30+32.
[3]王同书.吴圣昔的明清小说研究和《明清小说与中国文化》[J].明清小说研究,2011,(01):237-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