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认同视域下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路径探析
赵士顺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文化认同是指民族或群体基于共同的文化、历史、语言及价值观念所形成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在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西藏,文化认 结和促进 至关重要的作用。60 年来,西藏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走过了 民族 会稳定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文化认同的构建不仅仅是族群间关系的 更是民族地区长 。本文通过分析文化认同视域下的民族团结,提出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团结发展路径,探讨如何在新 进一步加强和深化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
一、文化认同与边疆民族地区团结的关系
1. 文化认同的内涵与表现形式
文化认同是指个体或集体对某一文化群体的情感认同与价值认同。对于边疆民族地区,文化认同包含了对共同历史、语言、宗教、习俗的认同。这种认同感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西藏,藏族人民的文化认同主要体现在对佛教文化的崇拜、藏族语言的传承以及传统节日的庆祝等方面。这些文化元素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传播,不仅维系了族群的凝聚力,也让不同民族在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感受到相互尊重与理解。以藏历新年为例,这一节日不仅是藏族人民重要的传统文化符号,也成为了各民族间交流的桥梁。每年春节期间,各族人民会在共同庆祝的氛围中,增进对彼此文化的了解和认同。通过这种文化认同的方式,西藏的民族团结得到了有效的巩固。
2.文化认同对民族团结的作用
文化认同在民族团结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它是各民族关系和谐的基础,是促进社会稳定的关键因素。在西藏,文化认同的建设体现在多个层面。例如,西藏自治区实施了多项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政策,鼓励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通过建立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举办文化艺术节等形式,各民族间的文化互鉴得到了有效促进。
3.文化认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机制
文化认同不仅是民族团结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在西藏,随着文化认同的增强,各民族的经济合作和社会交往逐渐增多。文化认同帮助不同民族打破了传统的隔阂,建立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种联系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更体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中。西藏在发展现代旅游业时,注重了藏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例如以“藏文化体验”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比如,游客可以参观传统的藏式寺庙,参与藏式节庆活动,或亲身体验藏族的手工艺品制作,如藏刀、藏毯等。这些文化体验项目不仅让游客深入了解西藏的传统文化,还通过与现代旅游业的结合,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推动生态旅游和乡村振兴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西藏的地方特色美食、文化活动等也在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中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提升了文化的多元性和经济的活力。
二、边疆民族地区团结发展的路径与机制
1.加强“四个创建”,推动文化认同建设
在边疆民族地区,推动文化认同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加强跨文化交流和互动,促进不同民族的文化共享。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建立共同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交流平台和多元化的文化体验项目,提升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与认同。通过文化活动和共同参与,不同民族的文化得以交流、学习与融合,从而增进彼此的感情与合作。通过搭建一个多元文化交流平台,不同民族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展示与交流。具体来说,在某些边疆地区,地方政府通过文化中心和博物馆等方式,定期举办民族文化节和传统艺术展览。通过这样的活动,各民族的文化特色得到尊重和传承,同时也使得其他民族更加理解和认同这些文化。
2.“四个走在前列”战略推动社会进步
“四个走在前列”战略是边疆民族地区促进团结与发展的关键路径,特别是在西藏等地区。这个战略的核心内容包括: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这四个方向的提出,旨在推动边疆地区的全面发展与民族团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通过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和相互融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西藏通过加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融合的社会环境,从而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通过推动绿色经济、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的发展,西藏等边疆地区实现了经济的高质量增长。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发展,提升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并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合作与繁荣。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西藏作为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重要地区,通过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加强了资源环境的保护,还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西藏注重绿色能源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领域,提升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保护了脆弱的生态环境。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通过加大政府在边疆地区的投资与支持,促进区域的稳定与繁荣。这一战略提升了边疆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进而加强了各民族的合作与共赢。通过“四个走在前列”战略的实施,西藏及其他边疆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效推动了民族团结与社会进步。
3.文化认同建设中的创新机制
在推进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的过程中, 创新机制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政府在推动文化认同建设时,创新性的政策与机制设计可以 例如 在西 藏, 政府通过出台相关制度,鼓励各族学生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这种政策 供了平等发展的机会。在文化创意产业方面,通过推动数字化技术与民族 结合,创 道与方式。例如,通过开发文化 APP和在线平台,民族文化可以更加广泛地传播到国内外。 的文化传播方式,不仅增强了文化认同感,也促进了民族团结的进一步深化。
结论
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与发展离不开文化认同的构建与深化。通过加强文化认同建设,边疆民族地区能够在促进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取得重要成效。西藏始终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方针政策,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不断增进“五个认同”,高起点、高站位、高标准谋划推动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工作高质量发展,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就。高原儿女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幸福生活就像盛开的格桑花一样绚丽多彩。边疆民族地区逐步形成了多民族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文化共享平台的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基地的创建、文化交流活动的开展等,为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联系提供了有效路径。同时,通过推动文化创新、经济发展、教育进步和社会治理走在前列,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进步得到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克强. (2020). 《文化认同与民族团结的相互作用研究》. 北京:人民出版社.
[2]王建国. (2018). 《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 西南民族大学出版社.
[3]刘海. (2019). 《文化交流与民族团结的路径探索——以西藏为例》.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陈立平. (2021). 《新时代西藏的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 藏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