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研究
刘福志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
引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是社会凝聚力的重要来源。随着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趋势。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将从大学生的认知需求和价值取向出发,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一、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状分析
1.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
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入,信息化手段的普及,使得大学生在面对社会和文化时,接触到更多不同的思想观念。现代社会的信息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大学生不仅通过课堂学习接触思想政治教育,还通过网络、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得外部信息。这些多元文化的交汇和碰撞,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难以统一,产生了多样性。
2.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挑战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核心渠道。当前,高校依然将课堂教学作为主要阵地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面临着一定的困境。课堂教学虽然理论性强,但缺乏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往往使得部分学生难以产生共鸣。某大学在其思想政治课改革中,尝试通过引入案例分析、社会热点话题讨论等方式,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然而,这种方式的效果依然有限,因为学生大多只是按时完成课业任务,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入思考。研究显示,许多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个人生活和发展需求脱节,课程的实用性和吸引力不足,导致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不足。
3.社会实践活动的局限性
社会实践活动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实际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活动,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前大部分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存在形式化问题。许多活动的设计过于单一,内容也往往局限于 缺 例如 些高校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社会的机会, 只是完成任务,未能真正从实践中思考和反思自身的价值观。在一项关于社会实践效果的调查中 超过60%的学生表示,虽然参与了各类社会活动,但对其思想认同没有实质性的提升。社会实践的内容和方式需要更加创新和多样化,以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认同。
二、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发展阶段,调整教育内容与方式,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在某高校开展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周”活动中,学校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社会名人举办讲座,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和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激发学生的思想认同。教育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讲授,更多地依赖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探讨,通过新闻时事分析、讨论会等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2.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价值观认同的环境
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培养环境。 高校可以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氛围。某大学通过举办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的每一个细节。活动包括书法作品展、 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红色经典影视剧赏析等活动,让学生在观看中感悟历史、领略精 情感认同。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参与和体验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核心 抽象的理论,而是可以感知和实践的具体内容。
3.深化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社会实践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的重要途径。通过参与社会服务与志愿活动,大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知识与社会需求结合,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某高校组织的“文明城市建设”社会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学生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在活动中,学生们深入社区,参与清理环境、宣传文明礼仪等工作,切身体会到为社会贡献力量的重要性。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通过集体讨论与心得分享,反思自身的社会责任,进一步加强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这种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还促使他们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结论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有效的引导与推动。当前,大学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丰富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深化社会实践活动,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与责任感。这些路径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多元的学习平台,还通过实际行动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认同,进一步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落实。未来,只有继续创新教育手段,优化教育环境,才能更好地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李明.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23, 42(4): 29-34.
[2]张晓丽.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影响因素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2, 30(6): 88-94.
[3]王国强. 《校园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21, 19(3): 45-50.
[4]陈华. 《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中的作用探析》. 思政教育研究, 2023, 28(1): 105-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