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模式新思考
刘金霞
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一小学 112700
引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国教育教学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不断更新和优化,在实际教学中要强化学生的计算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在进行计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计算能力。小学生正处于智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要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一、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数学计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数学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数学计算教学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任务来完成,没有认识到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导致教师只重视对学生进行技能训练,忽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同时,由于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的计算速度训练,而没有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导致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在当前素质教育不断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认识到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数学计算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是小学生进行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和保障。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培养,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此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培养,不断提升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和自我肯定。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二)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关键。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将学习重点放在教材知识上,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激发,导致学生对学习数学计算产生了厌倦心理,从而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计算的积极性。此外,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教师在课堂上一直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没有将小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生无法从自身角度出发去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过于注重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导致小学生无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积极采用多样化、创新式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融入到数学计算中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果,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形成[1]。
(三)忽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够对数学计算进行有效的学习,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和乏味,难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会认为这些计算知识只是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对提升自身核心素养没有帮助。例如在讲解“方程”这一章节时,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方程的概念和公式,没有让学生掌握如何将方程转化成实际问题中的方程式。同时还会忽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想象力训练。
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教学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就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演示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呈现“100 个苹果”这个问题,并向学生展示一个苹果,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计算出问题中的百分数。接着教师将问题呈现给学生:“这个苹果有多大?是几个?”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来回答这个问题,最后教师对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教学,学生不但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百分数的应用,同时也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2]。
(二)引入多媒体来呈现计算题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来呈现计算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计算题的变化规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授“2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出示 10 道题让学生做,然后再呈现出 5道题让学生做。在学生做完这些题目之后,教师就可以问学生:“这 5 道题中有什么规律?”并引导学生思考:“当你遇到这些题目时会怎么办?”并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样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想法来进行讲解。在讲解完这些问题之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总结出“2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一些规律。
另外,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还可以采用多媒体来呈现一些综合算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综合算式的变化规律。然后教师再对这3 道题进行讲解,最后让学生回答“我们在做计算题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并引导学生总结出:当遇到综合算式时先看有没有单位比较小的数;当遇到算式比较长的时候,要先进行分解计算;当遇到一个计算量较大的时候可以先把它分成几个部分来计算;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计算时需要先进行分解。
(三)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的主要作用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来建立不同小组,然后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首先,教师可以要求每组选出一位同学作为小组长来负责管理本组的讨论活动。其次,在各组内要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例如,各组可以分为找规律组、除法计算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组、商不变的除法计算组等。最后,在每一次小组讨论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对各组的讨论情况进行评价和总结。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探究出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公式,然后让学生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解决自己在计算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结语
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计算是小学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掌握好计算知识,才能更好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研究[J]。当代教育,2021 (11):66-67.
[2]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初探[J]。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2):68-71.